幼儿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探究

2013-02-15 10:04张云香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语言

张云香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甘肃 定西 734000)

教师语言是教师口才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用语。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讲解,传授知识的活动,作为这一活动的用语就是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不像我们平常的说话,它有独特的行业性,又称专业术语,即教师职业用语。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必须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1]

所谓幼儿教师语言,是特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幼儿教师规范的职业语言。幼儿教师的语言特点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幼儿教师语言的科学性表现为规范性、逻辑性与针对性;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则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趣味性。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听众是幼儿,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个语言纯净得像湖水一样清澈、亟待需要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的幼儿,而教师的语言是幼儿最喜欢学习和模仿的。所以,幼儿教师在向幼儿介绍一些科学常识、新玩具的玩法等知识的时候,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思维符合逻辑,举例要恰当,用精确的词汇表达知识的内涵,用言简意赅的语句表达是幼儿教师语言技能最基本的要求。

语言是沟通教师和幼儿的桥梁和纽带,教师的语言魅力在于化深奥的道理为浅显易懂,化平淡为神奇,使幼儿乐于听。幼儿教师要始终铭记自己的角色,在对语言的要求上既要准确、规范,又不能死抠标准而无视优雅,还要注意在语言的艺术性方面下功夫。

1 幼儿语言的特点

3~6岁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幼儿身体发育迅速,是人生的第一加速期。幼儿的大脑、神经、肌肉迅速发展并接近成熟的时期;是词汇量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语言应对能力初始发展的时期;是认知能力、逻辑能力、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语言发展潜力巨大,因此3~6岁是人一生中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

1.1 幼儿语言认知特点

幼儿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年龄特征,这一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为:词汇量增加速度快,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迅速。幼儿心理学表明,3岁幼儿虽然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能自由地掌握和运用许多单字、词汇(词汇量可达1000个左右)和语句,开始会说各种有意义的单词,但是,幼儿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比较弱,还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或正确的方法发音,如“吃”念成“次”等;在4周岁时,幼儿使用词汇量是3岁时的3倍,发音器官也逐步完善,通过练习,能掌握全部的语音,但对一些难点音或某些相似音的发音仍感到困难;到了6岁时大约会使用3000~4000个左右的字词,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能做到发音准确,咬字清楚,并能根据语句内容和情感调节语调,能清楚的分辨四声,并能纠正、评判别人的发音。[2]

当然,幼儿语言的发展不仅仅是由幼儿理解和运用词汇及语句数量所决定,许多方面取决于其内容和性质。幼儿语言的发展词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3岁时基本上是使用名词,随后逐渐地出现了动词、形容词、代词等。如常用的名词包括人物称呼、身体、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自然常识、时间、空间等术语。常用的形容词包括物体特征的描述、动作的描述、表情的描述、情境的描述等。4岁的幼儿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已经开始使用语句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能确定物体的用途,如房子——能住、玩具——能玩等。5~6岁时应该会使用复杂的句子,因为幼儿一般都是在5岁左右才基本掌握人类复杂的语言系统,人的语言机能是在5岁左右完成的,此后便处于一个稳定期,一般不会有大的发展了。这一时期,他们听能懂大多数的话,不仅能掌握词的一种意义,而且能够掌握词的多种意义;不仅能够掌握词的表面意义,而且能够掌握词的转义。[2]

1.2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幼儿语言发育对能力发展影响极为显著,它能提高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对幼儿的思维、记忆、推理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语言表达方面,幼儿初期的语言表达具有情境性特点,往往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表达过程常常中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并且主要为对话语言。随着年龄增长,情境语言的比重逐渐下降,连贯语言的比重逐渐上升。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他们渴望把自己的各种体验、印象、想法等告诉别人,这也使得幼儿的独白语言得到发展。幼儿不仅能有声有色完整地描述一件事,还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如“我喜欢玩滑滑梯”、“我不想和你一起玩”等。

3到6岁的幼儿语言发展,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幼儿一般3周岁入园,3岁的幼儿,词汇已经丰富了,刚入园的孩子能把在幼儿园获得的信息完整地传达给爸爸和妈妈,并能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有时还能对园里发生的事情做出评价。4岁的幼儿对词汇的运用就更为成熟,他们不仅能恰当地把词组合起来,大部分还能使用“因为……所以……”、“如果……就……”等关联词语来表达复杂的意思。到了5岁更是了不得,他们能从老师所说的话语中推断语言的规则,掌握语法和句子结构的基本要点。他们会熟练地使用语言说说这个表达那个,部分幼儿还会分析问题学会辩论,会讲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新鲜事,开始和妈妈爸爸讲理,对每位老师做出较公平的评价,等到幼儿园毕业的时候讲话就讲得呱呱叫了。[2]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不断吸收新的经验,使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增加。从起初对事物不理解到后来不断扩展对环境中事物的认识,其中所发生的变化是非常惊人的。

总的来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语言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与他人的沟通越来越顺畅。他们不仅可以描述事物,而且还可以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为进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掌握书面言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幼儿教师语言的科学性

科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科学性和严谨性,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有序性。幼儿园老师习惯于用生活化的语言来帮助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所以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正确表达,科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3]教师良好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相反,则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向幼儿传递的信息必须正确,使用概念一定要准确,语言要清晰,让幼儿能理解、信服。也就是说在语言表达上要力求“准”。

2.1 注重语言的科学性

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4]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在幼儿看来,教师就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一方面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普通话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讲流畅、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方面是以普通话发音为标准,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不使用方音,不念错别字;词汇方面要做到运用普通话规范的词汇,不用方言词汇;语法方面要做到运用符合普通话规范的语法。幼儿教师的语言应打磨的如同玉石一般圆润光滑,才能吸引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示范,幼儿的语言就得不到正确的发展。只有规范标准的语言才能把表达的意思讲得清楚、明白,才有可能使教师的语言魅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就是对一些生活常识解说、简单科学道理等的表述,也来不得一星半点的失真和含糊,对所用语句、语汇的意义内涵甚至色彩都要反复琢磨推敲,以保证知识的传递恰到好处。科学语言与生活语言不完全一致。有些生活用语,会对正确理解题意造成障碍,因此,必须培养幼儿正确地运用科学语言来叙述推理、讲解。

2.2 注重语言的逻辑性

科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科学的真谛。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语言简单、思维单纯。教师语言是说给幼儿听的。要幼儿听,首先要让他听懂,然后要使他喜欢听,因此必须要考虑如何去说。如课堂所讲内容主要靠口语来传达,而口语声过即逝,具有“一次过”的特点,幼儿只有当场听清楚了才有可能理解。[4]所以,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适合幼儿的口味,用儿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问题,用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再把思考过程用儿童习用的词汇和方法完整地叙述出来,使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此,科学语言要符合客观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反映出幼儿逻辑思维的过程。

2.3 注重语言的有序性

幼儿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自然观察和模仿而来的,他们缺乏语言的辨别能力。教师遣词造句不能出现错误,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话、颠三倒四等语病,更不能重复啰嗦,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即可。因此,教师讲话有条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要有次序,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有序性,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幼儿教师语言不是一般的口语,而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化、艺术化的语言。教师语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汲取及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关系到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语言好比一件艺术品,使用好会锦上添花,甚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幼儿教师的语言不是蜜,但我们要像蜜蜂一样去酿造它。[3]

3.1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形象的、活泼的、富有诗意的、具有韵律美的、节奏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节奏明快也可以使幼儿教学活动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的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前面,让幼儿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儿童一般用形状、颜色、声音、感觉来思维的;因此必须对儿童进行直观性的教学。这种教学不应建立在抽象的概念和语言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儿童所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学记》中有这样的说法:“君子之教,喻也。”[5]同样的道理,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借助实物、教具、多媒体电教手段呈现事物的形象,并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觉形象,善用修饰语,适当运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方法,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此打动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瑰丽无比的知识世界;多用拟声词、摹状词、叠音词等有声、有色、有形的词语,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可见幼儿思维对于形象的依赖性。[2]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思维基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注意一般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对事物观察、判断能力欠缺。因而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创造直觉形象,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各种抽象事物,教师具有魅力的语言能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否则,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

那些知识渊博、旁征博引的教授深受大学生的尊敬,却很难得到幼儿的喜爱;那些雄才善辩的演说家能说服台下的听众,却不能打动幼儿的心灵,就是这个道理。幼儿教师的职业语言必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安徒生童话不仅被幼儿喜欢,就连成人也爱不释手,其中的原因就是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童趣。这也是幼儿教师语言区别与其他教师语言的美学特质。[3]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不是幼儿教师所追求的。

3.2 教师语言要有感染力、亲和力

严肃、枯燥、缺乏活力的语言,往往压抑幼儿的求知欲,运用语言的感染性和亲和力却能以声传情,给幼儿一种亲切感。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求教师在口语运用时倾注充沛而真挚的情感。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5]就是说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还在于注重感染力和亲和力,要富有情感。教师要把对事业、对幼儿的挚爱熔铸在语言中,用满怀深情的语言使幼儿得到知识的滋养和情感的陶冶。在幼儿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与幼儿的接触,情感的交流,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丰富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教师富有情感性的语言能够启迪幼儿的心灵,引起他们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他们对学习、生活的乐趣。教师的语言一旦失去了情感的投射,就会变得平淡无味。

教师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去,“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去打动幼儿,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6]如果教师面对幼儿像老和尚念经似地说话,只会使幼儿昏昏欲睡;像播音员一样也只能让幼儿感到生涩,毫无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只有这样,才能拨响幼儿的心弦,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没有情感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更谈不上感染幼儿。一个说话没有激情的人很难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哪怕知识多么的渊博。

3.3 教师语言要有鼓励性、启发性

幼儿教师的语言如同一把开启幼儿心灵和智慧的金钥匙。教师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不敢发言的孩子可以进行鼓励:“老师知道你一定回答的很好,即使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听,我们和你一起来讲。”并伴随着身体微微前倾,用充满期待的眼神、表情说“想想”。即使幼儿回答的十分简单,教师也对他报以表扬,告诉他下次一定会更好;对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说“你真棒”,然后鼓励幼儿可以用更好听,更完整的语言回答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使教师的语言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很多时候,幼儿会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幼儿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要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和幼儿的思维,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思考。

有时老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也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颦一笑,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亲切的目光,甚至一个感叹,都会对幼儿产生某种暗示作用,幼儿会从教师的表情中“读”出教师所要表达的内涵,从而缩短教师与幼儿的心理距离,拉近与幼儿的情感。[3]由此可见,表情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往往优于枯燥的说教,老师给幼儿一个微笑,幼儿会给老师一个明媚的春天。

总之,有声语言丰富多彩,无声语言千姿百态。态势语的设计要遵循自然、得体、适度、和谐的原则,使其成为有声语言得力的辅助手段,使二者相得益彰。

要当一名出色的幼儿教师,还要尽量扩大知识面,吸取世界各种语言的精华,掌握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发展,不断搜集专业的信息,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天真无邪、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伴着我们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6]

[1]邵新芬.口语艺术使用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21-222.

[2]李甦,李文馥,周小彬,等.3-6岁幼儿言语表达能力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2,(3):284-285.

[3]王民君.幼儿园教学的非语言艺术[D].硕士论文:15-17.

[4]吴雪青.幼儿教师口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

[5]刘桂芳.试析幼师的语言魅力[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3):41.

[6]庞凤兰.幼儿教师语言的魅力[J].宁夏教育,2009,(5):24.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语言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语言是刀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