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原病患者82例的护理

2013-02-19 14:31李红霞张传红朱爱军廖显春马丽华
军事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原病肺水肿玉树

李红霞,张传红,朱爱军,廖显春,马丽华

(解放军第107医院 护理部,山东 烟台264002)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平均海拔约4493m,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各地救援人员火速赶赴地震灾区。由于缺乏对高原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加上劳累、寒冷、感冒、精神紧张等因素,救援人员中出现大量急性高原病患者。急性高原病分为急性轻症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3个类型。急性高原反应可在进入高原数小时即出现症状,而高原肺水肿及高原脑水肿一般在进入高原24h后发病[1]。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急性高原病的一种严重类型,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发现、早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2]。

1 临床资料

2010年4-5月笔者所在医疗队在玉树灾区共收治急性高原病患者82例,年龄19~47岁,平均(27.68±9.43)岁。疾病种类: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轻症高原病)72例(88%),其中男61例、女11例;高原肺水肿8例(10%),均为男性;高原脑水肿2例(2%),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高原病诊断标准[3]。所有急性高原病患者均为全国各地赴玉树参加抗震救灾的军、地救援人员及志愿者。患者在进入高原地区后1~5d发病,经积极救治,无一例患者病死。

2 护理

2.1 正确实施氧疗 氧疗是治疗和抢救中的重要措施[4],效果显著。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给予间断吸氧,氧流量为1~2L/min;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患者给予持续吸氧,氧流量根据病情轻重可以设为2~6L/min。对泡沫痰较多者可在湿化瓶中加入30%~40%的乙醇,以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从而达到有效给氧,改善通气状态。注意乙醇的浓度,浓度过低,达不到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浓度过高,则可能引起剧烈呛咳、乙醇中毒。患者病情缓解后不宜立即停止吸氧,否则易发生病情反复。有条件时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2.2 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 使用袖珍式指套经皮血氧饱和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这是高原肺水肿抢救成功的重要条件。袖珍式指套经皮血氧饱和仪采用7号电池作为电源,使用方便,在电力毁坏的地震灾区尤为实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3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高原肺水肿主要是水钠潴留所致,治疗关键在于减轻或消除肺内过多的水分[5]。所以,应严格控制输液量,液体总量要遵医嘱执行。在静脉输液时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速度,告知患者、家属及陪伴者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加重肺水肿诱发心力衰竭。

2.4 心理护理 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加之在地震灾区,救援人员见到的景象触目惊心,不可避免地引起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不良情绪对人体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疏导干预,一方面可以引起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由于焦虑影响睡眠,增加耗氧量,使高原病的症状加重,治愈时间延长[6]。护士要多关心和体贴患者,主动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倾述,释放压力。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告诉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消极影响,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2.5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以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7]。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也低,应用高压锅做饭,使患者能吃上热饭,熟饭。嘱患者发病初期要限制饮水量。

2.6 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急性高原病及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治疗、预防知识及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过程等,强调休息、保暖及吸氧的重要性。

3 小结

一旦发现患者发生高原反应,要严禁其继续登高和强体力劳动,避免寒冷,注意保暖。嘱绝对卧床休息,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双腿下垂,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机体耗氧量及回心血量。就地抢救患者直至其病情稳定后,由医护人员护送。转送至医院的途中确保供氧和连续治疗。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地震灾害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使后勤物资供给不足,救援人员的饮食、饮水、住宿条件较差,严重影响了救援人员的身体健康,加之高原气候寒冷,保暖措施不力,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达10%~30%,成为急性高原病的首要诱发因素。

救护者进驻高原时,应采取途中分阶段停留的方式逐步登高。研究[8]表明,阶梯性的逐渐适应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最好方法。初入高原者如需进入4000m以上高原时,一般应在2500~3000m处停留2~3d,然后每天上升的高度不宜超过600~900m。到达高原后,避免寒冷,注意保暖,前2d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催眠药,不要做重体力活动。

[1]高钰琪.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防治[J].人民军医,2005,48(2):108-111.

[2]高钰琪.高原军事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43-275.

[3]李素芝,高钰琪.高原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39.

[4]李高元,孙胜,周俊奇,等.青海省玉树地区地震后高原肺水肿的防治[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454-456.

[5]潘雅明,史平.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观察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B):34-35.

[6]单玲,黄学文,李素芝,等.玉树地震灾区高原肺水肿现场特殊护理措施[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9):1014-1015.

[7]楼仙.无创性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66-67.

[8]周先利,郑必海,潘正英,等.救治高原性肺水肿1200例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9):73-74.

猜你喜欢
高原病肺水肿玉树
肺部超声对肺水肿严重程度及治疗价值的评估
西藏高原太阳能供暖“高原病”问题探讨*
应激肽在高原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玉树留芳
玉树花开、鸡鸣东白
单纯右冠状动脉闭塞并发肺水肿的机制探讨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请您收藏
——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抢救流程
高原环境下慢性高原病并发急性高原病的临床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