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药物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2013-02-19 14:31姜莉
军事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静脉炎硫酸镁化疗

姜莉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儿科,上海 200025)

反复、多次、大剂量化疗药物静脉冲击已成为临床抗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和血管有刺激作用,甚至可引起组织坏死和静脉炎,造成患者痛苦,增加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从而影响到化疗计划的正常进行。目前化疗药物输注操作技术明显提高,采用PICC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可以有效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在国外文献中鲜有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的报道[1],这可能与国外应用化疗药物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输注方式有关。但是在国内,由于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深静脉置管[2]以及经济原因,故在基层医院仍有些患者采用周围静脉穿刺的方法进行化疗。有文献[3]报道,一般药物治疗过程中约50%的患者会出现静脉炎[4],有的甚至高达80.4%。因此,早期预防化疗性静脉炎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的医疗护理工作者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防护做了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尤其在化疗性静脉炎发生之前的外敷疗法的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果,现综述如下。

1 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

化疗性静脉炎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而引起的血管壁的化学炎症[5]。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类药物,无选择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和细胞亦有一定的损伤,其损伤程度与药物的浓度、酸碱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有关[6]。由于患者要进行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会造成血管的机械性损伤,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发生局部血管白细胞浸润性炎症。加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差、血管硬化、弹性差,极易导致穿刺失败及药物外渗,从而引起静脉炎[7]。

2 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及分级

化疗性静脉炎一般发生在化疗当日或化疗后3~5d。在化疗静脉穿刺点上方约1cm处有轻微疼痛或发红、肿胀,局部发热,并沿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红线,数日后红线形成深褐色色素沉着,静脉管壁弹性降低或消失,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血流不畅和(或)伴疼痛[8]。化疗性静脉炎的分级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按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指标将静脉炎分为5级[9]。0级:无症状;Ⅰ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Ⅳ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静脉呈条索状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

3 化疗性静脉炎药物预防

3.1 中药外敷

3.1.1 芦荟 王君芬等[10]用芦荟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取得显著效果,且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应用化疗药物时,把新鲜芦荟叶片剖开,沿静脉走向将叶内面外敷在静脉穿刺点上方2cm处,4~5h后去除,1~2次/d,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大大降低。张国栋[11]研究发现,芦荟外敷与50%硫酸镁外敷相比,不管在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还是在严重程度上,都有明显差异,提示芦荟能更有效地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部分患者对外敷芦荟有过敏现象,表现为刺痛、红肿等。首次外敷芦荟的患者,应先做皮肤试验,无异常才能够敷用。

3.1.2 马铃薯 马铃薯中的生物碱成分茄碱,具有消炎、活血、消肿、止痛的功能。杨晓红等[12]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与硫酸镁湿敷进行对比,发现采用马铃薯外敷组患者在色素沉着和血管弹性改变效果上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敷组患者。张振霞等[13]采用马铃薯片与肝素封管余液交替湿敷,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7.89%和50.00%。联合湿敷既可发挥马铃薯的营养及高渗作用,又可发挥肝素的疗伤作用。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外,还能避免Ⅲ级静脉炎的发生,且效果好于单用马铃薯。马铃薯切片后须马上使用,否则易变色、发干,影响效果。不能选用变质、发芽或变绿的马铃薯,因为变质的马铃薯内含有大量的龙葵素,它可被皮肤吸收而造成患者中毒。王君芬等[10]证实,马铃薯和芦荟对于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作用无明显差别。

3.1.3 金黄散 金黄散又名如意金黄散,为中药复方制剂,含有大黄、姜黄、天南星、苍术、厚朴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大黄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抗血栓的作用[14]。姜黄的提取物——姜黄素,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及细胞保护的功效[15]。天南星则具有抗炎、镇痛、抗凝血的作用,可以减轻局部疼痛[16]。夏萍等[17]采用双盲法对62例诊断为小细胞肺癌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在行相同化疗方案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金黄散组)和对照组(无预防措施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金黄散涂于静脉穿刺点近心方向约8~10cm,2次/d。使用1个疗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仅为9.4%,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3.0%,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3.1.4 其他中药 吴春红[18]将新癀片调醋成糊状后外敷于患者静脉周围,并与常规冰敷护理组比较,试验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6.67%,远远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醇有散瘀止痛、止血、理气和扩张血管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和弥散,引导药物渗透到血管内,增加其药理作用,提高疗效。谢兰英等[19]用复方地黄酊加75%的乙醇调配成含乙醇为60%~70%的液体外敷于化学治疗穿刺处,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产生止痛抗炎之功效。王君娣等[20]在静脉滴注化疗药的同时,将牛黄解毒片去糖衣捣碎加50%乙醇调至糊状,在穿刺部位上方,沿血管走行方向湿敷至化疗完全结束后1h,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其他中药如复方红花酊[21]、冰黄软膏[22]等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都有一定效果。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易引起过敏症状,故应事先做好皮肤试验。若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痒等过敏现象,则不应使用。在采用中药湿敷时,须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保持湿润,4~6次/d。冬天应对中药稍加温后应用,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以利于药物吸收。

3.2 西药外敷

3.2.1 硫酸镁 50%硫酸镁湿敷主要是利用高渗作用使镁离子直接作用于表浅静脉,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消除化疗药物引起的血管痉挛和内膜细胞水肿,减轻血管炎性反应,从而达到消炎、止痛、去肿作用。李静等[23]通过在化疗的不同时间段对患者穿刺部位采用50%硫酸镁湿敷,发现化疗前30min湿敷是防治静脉炎的最佳时机。唐玉梅[24]的研究结果发现,用25%硫酸镁微量泵输入,能显著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效果明显好于湿敷组。且在化疗前、中、后患者的血清镁在正常范围内,无任何高镁血症的表现,心电图也无明显改变。

3.2.2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抑制感染性、非感染性(如化学性)炎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如5-羟色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故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5]。周小仙[26]的研究发现,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混合液湿敷静脉的效果好于33%硫酸镁溶液,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37.5%。

3.2.3 多磺酸黏多糖 多磺酸黏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抑制血栓的形成和生长,具有抗炎修复血管内膜损伤、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减轻水肿和血肿等作用。该药在化疗前30min使用效果最明显[27]。陈书瑾等[28]研究结果表明,在化疗当日及结束后1~2d,用多磺酸黏多糖软膏沿静脉走向涂搽,同时予以冰袋冰敷6~10h,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减轻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了肿瘤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社会经济效益。有文献[29]表明,多磺酸黏多糖软膏疗效优于用常规浓度的硫酸镁湿敷的效果。但该药仅用于皮肤表面且不能用于有破损的伤口。梁立敏等[30]通过对100例静脉化疗肿瘤患者的研究发现,50%硫酸镁溶液湿敷联合多磺酸黏多糖局部外涂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有效。乙醇纱布湿敷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可以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减少重度静脉炎的发生率,推迟静脉炎发生的时间,减轻肢体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血管的保护[31]。

3.2.4 过氧化脂肪酸 采用含过氧化脂肪酸的液体敷料在局部皮肤喷洒后,可快速渗透形成脂质保护膜,保护风险区域皮肤。它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茴香等。其中亚麻酸渗透力强,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其代谢产物为人体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为重要的结构物质。而亚油酸能软化血管,促进新生组织的生长及血管舒张,能有效地保护血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显著改善受损部位皮肤微循环,加快修复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顾迪等[32]对观察组患者使用过氧化脂肪酸,即在静脉滴注化疗药前12h,在患者穿刺点上方l cm,沿静脉走向均匀涂抹过含氧化脂肪酸的液体辅料,化疗结束后再次在原部位涂抹并轻轻按摩,持续2周。而对照组患者用多磺酸黏多糖外涂,3次/d,持续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Ⅲ级静脉炎发生,表明局部涂抹过氧化脂肪酸效果比多磺酸黏多糖好,可作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常规方法。

3.2.5 联用利多卡因 2%利多卡因是局部麻醉药,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对化学刺激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疼痛[33]。尹红等[34]使用2%利多卡因5ml与25%硫酸镁20ml混合液湿敷,能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甄小鹃[35]使用2%利多卡因10ml加山莨菪碱20mg的混合液在化疗同时湿敷,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仅为10%。

3.3 中西药结合 成杰等[36]对480例静脉化疗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金黄散外敷联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明显降低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8.13%,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利多卡因或金黄散。金黄散联合地塞米松外敷效果亦明显好于单用金黄散[37]。陈红艳[38]用如意金黄软膏(金黄散+白醋)外敷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并与对照组A(单用硫酸镁)、对照组B(单用金黄软膏)相比较,结果显示该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娟等[39]研究发现,应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加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涂,可有效地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多磺酸黏多糖软膏。王玉红[40]将120例化疗患者分组,分别给予多磺酸黏多糖软膏与芦荟交替外敷及硫酸镁单独湿敷。结果显示,50%硫酸镁单敷疗效较差,但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效果较好。杨雪梅[41]采用硼酸溶液湿敷联合新鲜马铃薯冷敷显示,患者静脉炎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无预防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吕耕苏[42]将湿润烧伤膏(主要成分为黄连、黄柏、黄芩、地龙、当归、麻油等)联合利多卡因用于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取得良好疗效。

静脉炎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而化疗性静脉炎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早期预防是关键。多种药物已被证实对于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效果确切。护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了解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求有确切预防效果、方便、经济的外敷方法,有效地减少化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1]Colwell H H,Mathias S D,Ngo N H,et al.The impact of infusion reactions on oncology patients and clinicians in the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practice settings:Oncology nurses’perspectives[J].J Infus Nurs,2007,30(3):153-160.

[2]陈丽富,李文兴.异长春花碱化疗患者不同部位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6):67-69.

[3]纪春祥,宁方玲,赵磊.小剂量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和醛氢叶酸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2):1605-1606.

[4]朱红卫.喜疗妥软膏与硫酸镁治疗化疗药致静脉炎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17):2245-2246.

[5]Halpern N A,Bettes L,Greenstein R.Federal and nationwide intensive care units and healthcare costs:1986-1992[J].Crit Care Med,1994,22(12):2001-2007.

[6]梁娟,张莉,钱家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4):420-422.

[7]姚菲.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30(3):163.

[8]王利端,邢炜.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护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1):101-103.

[9]赵慧华,徐筱萍,张新萍,等.西咪替丁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8,22(7):1853-1854.

[10]王君芬,姚惠娟,董红敏.两种方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6,5(1):8-9,12.

[11]张国栋.芦荟外敷、海带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4):1011-1012.

[12]杨晓红,范桂俊.马铃薯片贴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A):996.

[13]张振霞,刘合营.马铃薯联合肝素封管液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38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版,2012,18(2):124,F0003.

[14]陈俊荣,陈俊红,王国明.大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概况[J].中国药房,2008,19(18):1429-1430.

[15]赵承光,梁广,邵丽丽,等.姜黄素类化合物抗炎和细胞保护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8,39(4):619-622.

[16]于强,于洋.天南星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7,24(5):26-28.

[17]夏萍,张勤,张丰.金黄散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2):161.

[18]吴春红.新癀片调醋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250-251.

[19]谢兰英,刘红梅,徐翠花,等.复方地黄酊湿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60例临床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57-58.

[20]王君娣,陈双玲,李鹏.牛黄解毒片湿敷预防化疗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7,13(4):991-992.

[21]罗飞燕,徐小梅,李健鸿.复方红花酊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5):762-763.

[22]白洪芳,江庆华,胡欣.中药冰黄软膏预防化疗药物致浅表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7,13(8):2163-2164.

[23]李静,王荃,吴利群.硫酸镁外敷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时机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627.

[24]唐玉梅.硫酸镁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19-21.

[25]胡运军.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预防诺维本致周围静脉炎临床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6,28(1):79.

[26]周小仙.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8):76-77.

[27]俞小娟.喜疗妥霜剂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外涂时机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1):52.

[28]陈书瑾,蒋亚芬.喜辽妥加冰敷预防留置针化疗静脉炎的研究[J].全科护理,2009,7(36):3347.

[29]刘艳华,岳利群,彭希琳.喜疗妥乳膏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94-95.

[30]梁立敏,朱苄萍,吴云珊.50%硫酸镁溶液联合喜疗妥软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4):99-100.

[31]李桂兰,陈露,蒋艳文,等.乙醇湿敷联合喜疗妥乳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16):2208-2209.

[32]顾迪,高雪娟,谈丽萍.全程使用赛肤润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2969-2970.

[33]戴菊琴,朱亚敏.25%硫酸镁联合2%利多卡因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2):133-134.

[34]尹红,张艳,付阿丹,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同步药物湿敷预防静脉炎[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877.

[35]甄小鹃.利多卡因加654-2湿敷预防静脉滴注阿霉素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新医学导刊,2006,5(8):35.

[36]成杰,陈桂芝,吴双.金黄散外敷联合利多卡因预防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A):76-77.

[37]唐燕青.金黄散联合地塞米松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79-1180.

[38]陈红艳.如意金黄软膏外敷联合硫酸镁静脉滴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40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122-123.

[39]王娟,邓勤,应秀兰.新鲜马铃薯片加喜疗妥软膏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59-260.

[40]王玉红.喜疗妥软膏与芦荟交替应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版,2011,24(14):4725-4726.

[41]杨雪梅.应用硼酸溶液湿敷联合新鲜马铃薯冷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140-141.

[42]吕耕苏.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468-1469.

猜你喜欢
静脉炎硫酸镁化疗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跟踪导练(二)(3)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