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标志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2013-02-19 14:31蒋萍唐运章张敏李进娥熊小兰
军事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标志护士医院

蒋萍,唐运章,张敏,李进娥,熊小兰

(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门诊部,武汉430070;2.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普通外科)

护理工作中引入护理标志并加以管理,有利于医院管理的持续性与效益的最优化,是现代护理管理规范化的发展方向之一。因此,建立护理标志系统,既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管理手段,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1]。我院自2006年以来,有针对性地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护理标志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设计原则、平台建设、统筹协调、管理督导及培训实施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包括人员标志、区域标志、工作标志在内的实用、有效的护理标志系统,并在临床顺利运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医院护理标志系统建设的意义

1.1 医院护理标志系统的定义 标志是个体的视觉元素,是体现单一功能或用于线索和独特特征的一种载体。标志系统是系列化的标志群体,按照一定的排列原则和内在的构成因素而进行组合,以达到不同行业的需求[2]。护理标志是指为保障临床医疗护理及患者安全,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护理质量有效提升,具有行业特征标志的总称[3]。

1.2 医院护理标志系统建设的意义 医院护理标志系统的建设,是现代医院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深入体现,患者安全、环节质量、风险预警等对医院管理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与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医院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化与管理规范化的需要。科学、规范的标志管理能提高工作与管理效率,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护理质量安全。医院护理标志系统既是实现安全警示与规范管理的便捷手段,又是展示医院文化与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其建设势在必行[1]。

2 我院护理标志系统的建设

我院的护理标志系统应用始于2006年,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应用,逐步形成了人员标志、区域标志和工作标志三大子系统。

2.1 人员标志 人员标志分为患者标志和护士标志。患者标志包括身份证、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军人保障卡、ID、病员服、腕带、等级护理、床头卡、一览表等。针对患者特点与工作需要,在急诊科、麻醉科、监护病房、儿科、妇产科、干部病房等关键交接环节,对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全面推行腕带标志。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推进条形码管理,应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检验信息系统等实现了门急诊输液单元患者身份和药物治疗、检验检查申请之间的电子核对[4]和报告发放。护士标志包括职务标志、工作病区标志、胸牌及胸标标志。护士不同职务以传统燕尾帽色带为标志,一道为护士长,两道为总护士长,三道为护理部主任。同时,实行了服饰分色管理,护士长及以上人员为紫色、护士为白色。不同工作病区以护士服颜色为标志,麻醉科为绿色、妇产科为粉色、监护病房为碎花等。个人信息以胸牌、胸标标志,胸牌明示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等个人信息,科室感染监控员、文明服务示范员等佩戴专门胸标。

2.2 区域标志 区域标志分为公共区域标志和工作区域标志。公共区域标志针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等人群,主要包括科室平面布局、无烟、安静、防滑防跌、卫生清洁物品、安全通道等提示标牌,在病区水、电、气供应及等关键部位及病房氧气供应和吸引装置等处设立警示标志。工作区域标志为病区护士站、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等处设置药品、物品、标本等护士工作区域管理标志,特别对10%氯化钾等高危药品划分专区单独存放、并设醒目标志。

2.3 工作标志 工作标志主要有病情警示标志、护理流程标志、管道护理标志和药品管理标志等。病情警示标志为分栏插卡式,设置于病房患者床号下,包括合并症、过敏史、特殊治疗、病情评分、风险评估等信息,提示护士巡视及床旁观察、交接要点。护理流程标志为定位张贴式标牌,包括伤病员合法权益、分级护理服务标准、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三区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手卫生制度、洗手流程、医疗垃圾分类处理、针刺伤处理等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流程标志等。管道护理标志为一次性黏贴式,置于管道与患者身体连接处,标志管道名称、放置时间、长度、上次处置时间等,便于护士临床护理观察与各项治疗处置时辨识与查对。药品管理标志为一次性黏贴式、悬挂式卡片等,标志使用中的药品启用、失效时间、速度、执行人签名等。

3 体会

护理标志系统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医院按照专家调研、总体设计、科室试点、反馈改进、全院推广与质量控制的步骤进行,确立了“基于行业准则、使用便捷规范、有效警示管理、彰显医院特色文化”的总体思路,经历了设计、评估、改进、再设计等多个循环过程[5]。为了顺利实现系统建设与运行,医院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3.1 确立目标,明确设计原则 护理标志系统建设以“患者安全,护士满意”为目标,与医院的医疗空间划分和医疗服务流程相匹配,明确了设计原则:(1)标准化,实现了信息表达明确,标志元素规范,定位设置醒目;(2)人性化,注重了护士学用便捷,患者观感醒目舒适,病房整体和谐;(3)目标化,达到了患者安全量化,关键环节警示,信息资源共享。

3.2 科学评估,完善平台建设 对护理标志系统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详细的资料信息采集,完成了门急诊一卡通系统、移动护士站、移动输液系统等支持系统与信息平台的建设。经过广泛调研和试用,确立了护理标志系统(含色牌色带、卡片黏贴、胸牌腕带、印章标牌、标签标语等)由医院统一制作下发并进行标准管理;病情警示标志部分由科室个性设置、医院备案、使用统一标志元素(图示、颜色、字体、规格、位置等)。

3.3 达成共识、注重协调解决 在医院各个层面形成标志化管理的共识,不断完善其功能。在患者标志管理全面推进中,制定了手术、有创诊疗活动、医技科室检查等环节的患者标志核对流程,明确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环节各类人员必须同时使用2种方法确认伤病员身份。标志系统的完善是一个渐进过程,如病情警示标志使用评分量化,护士原有的工作流程与习惯必须进行相应调整,管理者要注重协调解决各个层面的意见反馈与问题,做到及时处理与调整,以确保了标志系统作用的发挥。

3.4 分层督导,注重管理时效 护理标志系统管理采用护理部、护士长、护士分层质量控制模式。2007年由护理部编写下发了《护理标志系统手册》,提供了所有标志式样及详细文字说明,并每年组织修订后及时更新;制定了护理标志系统相关管理规定,将标志应用时效与到位率、管理者督导记录和督导结果分析资料纳入护理质量考核指标体系;护士长将护理标志管理作为质量控制重点,在新患者入院24h、患者术前访视、晨间床旁交接班、晚夜间护理查房等时段定期检查、督促与落实,并将实施情况与科室护士工作绩效挂钩。护士负责护理标志的即时评估、当班护士落实与动态管理。

3.5 全员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提高护理标志系统的执行力。标志作用的发挥,需要得到管理者、医生、护士、护理员、实习进修人员、物业人员、就医人员等多种人群的参与和支持。医院将《护理标志系统手册》编入新进人员岗前培训教材,分层次组织了专题培训,并作为在职人员平时查房的专门项目,不断加以督促与落实。在护士层面,强化学习了浅血管评级、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发生危险评估、压疮发生危险评分、导管监控评估、骨骼肌肉状态/机体活动能力量表等测量工具及标志使用办法,使得护理标志应用更为客观、动态和实用。

3.6 构建护理安全的有力手段 体系化的护理标志系统是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理人员规避风险的有力手段之一。护士位于临床一线,是病情观察、医嘱执行、护患沟通的主要实施者,而查对工作始终是护理安全的核心。患者标志子系统的建设,为护士提供了触手可及的两种及以上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标志与掌上电脑(person data assitant,PDA)对患者腕带、输注药品进行条形码扫描联合使用,特别是在ICU、急诊科、麻醉科等科室更好地落实床边查对制度,大大提高了对患者身份辨识的准确性。管道护理标志的应用缩短了护士辨识管道和及时处置的时间,管道堵塞、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患者对管道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上升[6]。

3.7 医院标志系统的有益补充 护理标志系统是医院标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医院医疗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区域标志子系统按照医院标志系统四级导向标志设计,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的意愿需求,确立了患者的主体意识,与患者共同营造了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工作区域标志实现了病区管理标准化,警示了护士执业行为,倡导患者及患者照顾者自觉配合医院环境控制与护理健康教育开展。另外,在实践运用中体现标志设计与护理专业的结合,凸显了护理观察、病情量化、综合分析与预先处置的专业性,发挥了护理标志对救护工作的指导和预警作用[7]。

3.8 护理专业文化的有形展示 医院标志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医院文化基本精神的最为直观、最便捷、最具影响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是一项系统化管理工程[8]。护理标志系统人性化设计元素的引入和应用,鲜明表达了护理工作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与重现,提升了护理的文化内涵[9]。护理标志系统已成为医院医疗服务网络的重要一环,贯穿在护理工作流程与关键环节中,规范了医院的护理管理和护士的执业行为,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了护理文化与理念的拓展。

4 小结

经过5年的病区管理实践,我院的护理标志系统已经形成了体系,在对病区的有序管理、护理风险的防范、提升患者安全满意度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医院护理标志管理的做法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广、军区联勤部医院建设工作会议、湖北省医疗质量建设工作现场会、武汉市打造“中部医都”推进会、2011年全军护理学术年会等活动交流中,均得到了广大医护同仁的认可与赞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蒋萍,熊楚梅,张敏.标志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7B):28-30.

[2]曹颖坤.浅谈医院标识系统的管理与规范[J].现代医院管理,2007(6):15-16.

[3]陈松,张萍,郑聪.护理标识院级质量管理架构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9,23(4):1001-1002.

[4]李礼义,汪林华,卓一超.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5):19-20.

[5]熊勇,姜玉娥,谢学秀,等.分区域护理标识管理在儿童输液室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5):1-2.

[6]张敏,蒋萍,聂雷霞.管道标识在腹腔引流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468-470.

[7]张敏,蒋萍,罗琴.在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中实施标识化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学报,2007,14(5):36-38.

[8]申光.医院标识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07,11(2):44-46.

[9]史定妹.护士站标识文化管理初探[J].中国医院,2007,11(4):61-62.

猜你喜欢
标志护士医院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