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房人文关怀的实施与体会

2013-02-19 14:31邢春玲陈国良
军事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病房关怀人文

邢春玲,陈国良

(1.上海市沪东老年护理院 内科,上海200082;2.第二军医大学 卫生勤务学系,上海2004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身体上的健康照顾,还要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人文关怀渐渐融入整体护理工作之中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护理中体现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精神,更是老年护理工作的主题。本文主要介绍老年病房中实施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高老年病房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1 老年病房的特点及人文关怀中存在的问题

1.1 老年病房的特点

1.1.1 老年患者护理难度大 老年患者年龄大多都在60岁以上,机体各方面功能都已进入衰老,社会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低下、自理能力下降。其典型特征有记忆力下降,视、听力衰退,辨别颜色、方向的能力缺失,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下降等。且经常是一人多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疾病恢复慢,难以护理。

1.1.2 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目前全国有2万多有资质的老年护理院,需求护理人员在1000万左右。而现实是所有护理机构的人员仅有20余万,有资质证书的护理人员仅有2万多。例如某医院配置有120张老年护理床位,却仅配有8名护士,全部的护理人员24h轮流值班,护理工作极为繁忙。据一项调查[1]结果显示,在护理学校毕业生中,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的很少,他们大多都认为老年护理职业不符合自己理想,约占40.18%的护理毕业生觉得老年护理工作劳累辛苦,认为老年护理工作没前途的占32.14%,而担心工作工资待遇低的占26.27%。

1.1.3 病房护工流动性大、职业技能欠缺 《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在2002年2月11日由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目的是为了规范目前养老护理人员标准。而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护工不仅工资低,而且工作量大,大多数人不愿从事这一职业,导致现在用人单位是有人即用、边干边学,无证上岗者多。他们大多是学历层次低,未经过相关职业培训,缺乏专业养护知识,服务意识差,只是做些日常起居的生活护理。在患者用药知识、安全意识、疾病康复,以及最高境界的人文关怀方面知识非常欠缺。

1.1.4 患者对亲情渴望强烈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正在发生剧烈的改变。大多数患者家属认为,老人在医院受到的是专业护理,较在家护理更加专业安全;且大多数子女迫于工作压力、时间紧张等诸多原因不能经常探视老人,使患者感觉缺少家庭温暖。

1.2 老年病房存在的问题

1.2.1 医院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一般的老年医院相对于三级甲等医院往往在硬件上很是欠缺。病房只能满足患者最基本的需求,达不到“宾馆式病房”、“家庭式病房”等条件的要求,满足不了各层次患者的需要。

1.2.2 护士学识水平整体欠缺 现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人员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年龄较大的老护士,另一种是刚从护校毕业的年轻护士。两种人员知识结构都不完整,即便是学过老年护理学相关人文学科,距老年专科护士还有一定差距,护士专业水平的欠缺也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1.2.3 体现人文关怀护理细节不到位 老年护理中基础护理占较大比重,越是基础护理,越能体现细微之处的人文护理。有时工作中一句问候、一个抚摸、一个关切的眼神,就能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价很高。而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忽略这些细小的服务。特别是节假日和夜班时体现不够,由于节假日和夜班护理人员少,只能应付相对集中的技术性治疗,而不能顾及每位患者心理的具体感受,人文关怀护理相对缺乏。

1.2.4 医院护理单元文化氛围不浓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意识到医护人员具备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而国外发达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医院护理文化强调“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仍然比较浓厚。人文关怀有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到内涵。

2 人文关怀护理具体应用实施

2.1 人文关怀在基础医疗护理中的实施 人文关怀要从细节做起,它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而是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强化“全员、全面、全程”。患者入院时,护士应笑脸相迎、热情相助,放置好患者携带的物品后,详细告知住院环境、各种设施。初步了解患者顾虑及思想动态,提供舒适、安静、整洁、安全、方便的住院环境。病房内强化对硬件设施建设,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如老年病床床位较普通病床床位低15cm,便于患者上下床;床头设呼叫器,房间设脚灯,挂避光窗帘;墙壁有扶手,便于抓扶,楼道内设扶手,铺防滑塑胶;厕所内设扶手,使用座便器,地面防滑无积水、无台阶等。充分考虑老年病患的特点,把方便患者做到实处。

2.2 人文关怀在护理操作管理中的实施Waston[2]将护理关怀行为分为表达性活动和操作性活动。操作性活动指的是提供实际的服务,满足患者基本生活和舒适的需求,减少患者的痛苦,熟练技能和动作轻柔的护理。操作中,不能急于求成和粗暴地催促,要仔细看、耐心听、详细讲、认真答。操作完毕后对患者要安抚,要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诚心、爱心、真心,真正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2.3 人文关怀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根据调查[3]显示,62% 的患者在护士巡视病房时有一种安全感。老年病房必须要做到“四防”,即防压疮、防骨折、防感染、防噎食。建立每位患者入院评估表,针对每位患者潜在护理风险实施有效的监控和预防。住院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与护理人员实施的人文关怀息息相关。

2.4 人文关怀在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实施 心理护理主要靠人文关怀表达性活动。言语交往是护士工作的重要方式,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会起到正性效应。由于老年人思维缓慢、健忘、语言表达及听力障碍,许多患者不愿意说话或不主动交流,心理特点多为固执、孤独、寂寞、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抑郁等。考虑到老年特殊心理,应及时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进行个体心理疏导。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状况及有效地实施人文关怀有利于疾病的诊治,缩短疾病的治疗时间,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3 体会

随着医疗服务水准的提高,人文关怀式的服务已成为卫生系统文明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探索和构建以人文关怀为特点的护理体系,将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懈努力的方向。

3.1 改善老年医院和病房的环境 医院应加快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硬件上要体现出老年医院的特色,以老年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创造良好的、无障碍的医院环境,满足老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从院容院貌入手,布局合理,流程规范,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秩序良好,安静舒心。病室内的居住环境也要体现人性关怀,例如色彩、声音等。

3.2 加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人文关怀教育开始。另外,应优化护理人员年龄及职称结构。通过学习人文学科和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逐渐发展与培养护理人员。黄弋冰等[4]认为,通过良好的人文关怀教学,可以引导护理人员在实践中观察、认识和实施关怀行为。在护理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关怀能力。

3.3 病房内积极开展优质服务 要求护理人员发自内心的精心护理,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树立“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方便患者”的服务文化意识,实行“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的行为准则。加强护工管理,指导护工规范护理,用观念转变他们、用制度约束他们、用关怀凝聚他们,使他们成为护士的得力助手。要让患者感到人性化关怀的温暖,获得单纯生物医疗所达不到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3.4 提高医院人文关怀护理氛围 医院应建立人文关怀共同愿景,凝聚上下意志力,通过组织达成共识,形成人文关怀“传递链”[5]。即医院管理层率先垂范,最终把关怀传递给每位患者。要在病房内形成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服务宗旨,将仁爱之心以“关怀的眼神”、“亲切的问候”、“精湛的技术”传递给患者,使患者得到更加人性化更具人文关怀的护理。

4 小结

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细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护理进步的表现,是以人为本、关怀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1]戚丽.护生对老年护理职业态度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0,24(8):2096-2097.

[2]Watson J.Caring knowledge and informed moral passion[J].ANS Adv Nurs Sci,1990,13(1):15-24.

[3]陈卓芳,许菜玲.梁菊艳.人文关怀在住院老年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5):596-597.

[4]黄弋冰,许乐.刍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0-72.

[5]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猜你喜欢
病房关怀人文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换病房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