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积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58例临床观察

2013-02-20 09:48万庆芝郭纪芬张晓甦
江苏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腰骶消积性疾病

万庆芝 郭纪芬 张晓甦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近年来,笔者应用南京市中医院院内制剂消积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5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103例均为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南京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1.4岁;病程2月~4年,平均病程1.7年。对照组45例: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0.9岁;病程1月~5年,平均病程1.8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湿热瘀结证候诊断标准均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受试者年龄范围控制在初潮后至绝经之间。

1.4 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者;(3)经检查证实由妇科肿瘤、特异性阴道炎、急性宫颈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瘀血症、结核性盆腔炎等其他病症引起相关症状者;(4)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5)精神异常及不愿配合调查者;(6)近3个月曾采用同类药物治疗,致药物疗效难以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予以消积颗粒(由赤芍、红花、三棱、莪术、昆布、地鳖虫、生黄芪、蒲公英、生苡仁、香附组成,苏药制字 Z04000803,10g/包)口服。 2 包/次,2次/d,经期停服。

2.2 对照组 予以妇乐冲剂(福建省泉州罗裳山制药厂生产,由忍冬藤、大血藤、大青叶、蒲公英、赤芍等组成,国药准字 Z35020107,6g/袋)口服。 2袋/次,2次/d,经期停服。

2组均以21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症候积分和减少≥95%,停药1月内未复发。显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和减少≥70%并<95%。有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症候积分和减少≥30%并<70%。无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前无改善或有加重,症候积分和减少<30%。[1]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8例,痊愈15例,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愈显率77.6%;对照组45例,痊愈6例,显效 19例,有效16例,无效 4例,愈显率55.6%。2组愈显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不孕、异位妊娠等表现为特点,常在劳累、性生活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病程缠绵难愈,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 “热入血室”、“妇人腹痛”、“癥瘕”、“月经不调”、“不孕”、“带下病”等范畴。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气血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所致。结合临床实践,我们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呈现“湿、热、瘀、虚”的病理状态,该病常发生在经期、产后及手术后,此时血室正开,摄生不慎,感染湿热邪毒,治疗不彻底或体质虚弱病情迁延,致湿、热余邪留恋于冲任、胞宫胞脉,阻滞气血而成瘀,湿性黏滞,湿、热缠绵日久,反复进退,耗伤正气,形成虚实错杂的病理特点。究其病机特点,主要为“湿热余毒”为患,湿热致瘀,湿热致虚,“瘀”为病理产物,“虚”为病变结果,虚实错杂。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常为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早期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性改变,随着病情迁延反复发作,出现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形成盆腔包块,这与我们倡导的“湿热致瘀”观点是一致的。现代研究也表明,盆腔炎患者的血液呈浓、黏、凝、滞状态,符合中医学“瘀证”特点[3]。因该病病程长,病情反复,患者抵抗力降低,前述“湿热致虚、虚实错杂”的病变特点与此相符合。基于上述观点,本病的治疗应从“化瘀、利湿、清热、扶正”立方选药,方能取得良效,而消积颗粒正是基于该治疗原则配伍而成的。

消积颗粒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南京市中医院高淑华主任医师经验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而成的。方中以赤芍为君药,重用以活血化瘀,入肝经走小腹,祛顽固之瘀血;红花功专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与赤芍共为君药,为妇科活血化瘀之要药。三棱、莪术破血逐瘀、行气止痛;地鳖虫性味咸寒,破瘀血、消肿块,用于癥瘕积聚、瘀血腹痛,与三棱、莪术共为臣药,协助君药以消重症瘀血。香附入血分,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止痛,助活血药物以消散顽固之瘀滞;蒲公英清热解毒;生苡仁健脾渗湿、清热利水;昆布性味咸寒,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上几味药俱为佐药,理气消瘀、解毒散结,合用以消除组织炎性反应。“久病多虚”,故于方中加用生黄芪补中益气、健脾利湿、扶正祛邪,推动气血运行助化瘀,培补中焦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可防止诸药攻伐太过而伤中,以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此外,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改善微循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起到阻止炎性渗出的作用。全方攻补兼施、虚实兼顾,体现了扶正祛邪的配伍特点,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散结定痛、扶正祛邪之功效,实为治疗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之良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2]乐杰,谢幸.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2

[3]赵俊娟,裴颖.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2):128

猜你喜欢
腰骶消积性疾病
H反射、肌电图检测在诊断腰骶神经根病患者神经根损伤程度中价值
MR 3D-FIESTA序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根受压程度的评估价值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健脾消积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消积散结丸治疗肝血管瘤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