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瘀热辨治甲状腺癌术后验案2则

2013-02-20 09:48江树舒
江苏中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太子参麦冬胸闷

江树舒 吴 敏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市建邺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9)

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预后好。目前西医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方案:手术+放射性碘消融术+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临床治疗中,我们探索研究甲状腺癌辨治规律,分析甲状腺癌术前病机主要为“气滞痰凝,瘀毒内蕴,损伤正气”;甲状腺癌手术后加131I治疗后,病机特点为“瘀热伤络,气阴受损,阴阳两虚”。“瘀热”是甲状腺癌术后常见的病理因素之一,尤应重视“瘀”和“热”的存在。现举治疗甲状腺癌术后验案2则,分析其辨治思路,以供同道参考。

1 乳头状癌手术、放射性碘消融术后

张某,女,31岁。2012年1月6日初诊。

患者疲劳乏力伴右颈肩疼痛2月。4年前发现甲状腺结节,未予治疗。2011年10月查甲状腺彩超,提示:甲状腺结节疑似癌变。行“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2011年11月行131I治疗后,口服利可君 20mg/次,每日 3次,优甲乐 100μg/次,每日1次。因感疲劳乏力明显,遂来门诊。查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0.6uIU/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2.3pg/mL,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0.96ng/dL,甲状腺球蛋白 (TG)0.1ng/mL。血常规:WBC3.34×109/L,N1.46×109/L。 口眼干燥,面色潮红,反复感冒,头晕时作,食欲不振,右颈肩肿胀刺痛、僵硬麻木,大便干结,舌质暗紫有裂纹、少苔,脉细数无力。证属癌毒瘀阻,气阴耗伤。治拟清解热毒,益气养阴,凉血化瘀。处方:

太子参 15g,麦冬 10g,生地 10g,山药 15g,石斛10g,黄精 12g,莪术 10g,丹参 10g,山慈菇 10g,白花蛇舌草15g,穿山甲(先煎)5g,生甘草3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2年2月13日二诊:药后疲劳感和右颈肩肿胀刺痛感减轻,口眼干燥,面色潮红时作,大便欠畅,舌黯紫有裂纹、苔少,脉细数。测血常规:WBC3.8×109/L,N2.21×109/L; 甲状腺功能:TSH0.2uIU/mL,FT33.1pg/mL,FT40.97ng/dL,TG0.1ng/mL。上方加虎杖10g、地榆12g、仙鹤草15g,续服14剂。

2012年2月27日三诊:颈肩肿胀缓解,仍麻木,或有刺痛,胃纳改善,口不干,夜寐不实,舌暗红少苔,脉细弦。血常规:WBC6.11×109/L,N4.0×109/L;甲状 腺 功 能 :TSH 0.16uIU/mL,FT3 3.3pg/mL,FT40.97ng/dL,TG0.1ng/mL。方用:太子参15g,山药15g,山慈菇 10g,石斛 10g,白花蛇舌草 15g,虎杖10g,地榆 12g,桑寄生 10g,首乌藤 10g,生甘草 3g,炙甘草3g。14剂。

2012年3月12日四诊:颈肩无明显肿胀麻木,偶有刺痛,疲乏感减轻,胃纳可,眼干,面部潮红时作,舌暗红苔薄,脉细弦。血常规:WBC6.36×109/L,N4.15×109/L,上方加知母10g、黄柏6g、枸杞子10g、麦冬 10g、炙鳖甲(先煎)10g,续服 14 剂。 停用利可君。

2012年3月26日五诊:药治2月,病情续有好转,右颈肩疼痛明显缓解,乏力感不显,且颈部手术瘢痕变软,取得近期显效。继上方14剂。

按:131I是治疗甲状腺癌的常用方法,但常因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患者疲劳乏力明显,但又有口眼干燥,面色潮红等瘀热证候。“瘀热”是甲状腺癌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也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变化的重要病机。放射性碘消融术亦具有“火热”之性,伤阴耗气,将其归于“热”毒范畴;瘀热互结,癌毒内盛,伤阴耗气,损伤脏腑脉络而入虚损之途。本案患者就诊时口眼干燥,面色潮红,反复感冒,头晕时作,食欲不振,右颈肩肿胀刺痛、僵硬麻木,大便干结,舌质暗红有裂纹、少苔,脉细数无力。初诊时从瘀热搏结、癌毒内盛、耗伤气阴入手。方用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清热解毒、散结抗癌;莪术、丹参、穿山甲活血化瘀、消癥止痛;太子参、麦冬、生地、山药、石斛、黄精益气养阴生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之效。后依据病情随证加减,二诊加用虎杖解毒抗癌,仙鹤草、地榆养血止血、解毒抗癌补虚。三诊颈肩仍有麻木疼痛,夜寐不实,加用桑寄生、首乌藤补益肝肾、通络止痛、养血安神。四诊时眼干、面部潮红,加用知母、黄柏、鳖甲、麦冬、枸杞清热除蒸、补益肝肾。经过中药祛邪抗癌,不忘扶正培本的治疗,颈肩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提高。

2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放射性碘消融术后

徐某,女,29岁。2012年3月16日初诊。

患者心慌胸闷伴喉中痰阻2周。8年前发现甲状腺结节,未予治疗。2012年1月甲状腺彩超提示:甲状腺结节疑似癌变。术后病理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左颈部淋巴结转移”。2012年2月行131I治疗,治疗后旋即口服优甲乐25μg/次,每日1次,半月内逐渐加量至125μg/次,每日1次,维持。1月后,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心率由66次/min增加至88次/min,尤其晨起服用优甲乐125μg,30min后心慌明显,遂来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查甲状腺功能:FT33.8pg/mL,FT41.11ng/dL,TSH0.17uIU/mL,TG0.3ng/mL。心慌伴喉中痰阻,面部烘热,心烦少寐,口苦,易出汗,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痰火郁结,瘀热内蕴,络脉不畅。治拟化痰消瘀,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散结消肿。处方:

金银花 10g,连翘 10g,生地黄 10g,玄参 10g,太子参 10g,麦冬 15g,夏枯草 10g,瓜蒌根 10g,黄连3g,鬼箭羽 10g,皂角刺 10g,浙贝母 10g,车前子(包)10g,赤芍 10g,灵芝 10g,甘草 3g。14 剂,每日 1剂,水煎服。

2012年3月30日二诊:面部烘热好转,仍口苦心烦,心悸不宁,多梦盗汗,上方加酸枣仁10g、柏子仁 10g、五味子 5g、茯神 10g、首乌藤 10g、地骨皮10g、浮小麦15g,续服 14剂。

2012年4月13日三诊:情绪佳,诉症状明显改善,心悸胸闷好转,自测心率80次/min,夜寐安,口不苦,汗出减少,咽喉仍感痰黏不舒,上方加木蝴蝶2g、挂金灯 5g、玫瑰花 5g,14 剂。

2012年4月27日四诊:咽喉痰阻感减轻,无明显心悸胸闷,自测心率78次/min,二便调,纳可,精神佳,舌暗红、苔薄腻,脉弦滑。守方续服14剂。

按:甲状腺癌手术加131I治疗后会导致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需及时补充甲状腺素片,纠正甲减状态;另一方面抑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利于防止肿瘤的复发[1]。但有时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毒性作用,如快速心律失常等,出现心慌胸闷、心烦少寐等瘀热征候。“瘀热”相搏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病理状态。在甲状腺癌中,除了“瘀热”外,还存在气、痰、毒多个病理要素复合致病。本病的病机可概括为“气”、“痰”、“瘀”、“热”、“毒”、“虚”。 气机郁滞而聚痰,痰气凝滞而成瘀,痰瘀交阻而酿毒,瘀热毒火而伤阴,阴精亏耗而伤气。“气滞痰凝,瘀热内蕴,癌毒伤正,气阴两虚”是甲状腺癌辨治要点。该患者初诊时心慌胸闷,心跳加快,伴喉中痰阻,面部烘热,心烦少寐,口苦,易出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此乃痰火郁结,瘀热内蕴,络脉不畅,治宜化痰消瘀、清热解毒、凉血滋阴、散结消肿。方以金银花、连翘、黄连、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鬼箭羽行血散瘀、解毒消肿;生地、玄参、赤芍、太子参、麦冬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补气健脾、清心除烦;瓜蒌根、浙贝母、皂角刺、车前子清热化痰、开郁散结;灵芝补气安神、化痰止咳。现代药理研究示灵芝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之后随证加减,二诊时仍有心悸不宁、多梦盗汗,加用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茯神、首乌藤养心安神、生津敛汗,《名医别录》:“酸枣仁,主心烦不得眠……虚汗,烦渴,补中”;地骨皮、浮小麦凉血除蒸、固表止汗。三诊时加用玫瑰花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木蝴蝶、挂金灯清肺化痰利咽,改善喉中痰阻症状。通过清化瘀热,消痰散结,扶正补虚,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心率渐缓,精神佳,生活如常。

[1]廖宁.石福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3):432

猜你喜欢
太子参麦冬胸闷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柘荣县太子参品牌营销策略
沙参麦冬汤治疗感冒后肺阴亏虚型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