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分析

2013-02-21 05:47朱艳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敌对躯体精神病

初 阳 朱艳梅

1.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药物依赖疗区,吉林吉林 132011;2.吉林省吉林市职业病防治院,吉林吉林 1320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多见于青壮年发病,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给家庭的其他会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1]。本研究针对精神病专科医院2011年9 月~2012 年9 月收治的11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精神病专科医院2011 年9 月~2012 年9 月收治的11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男58 例,女58 例,均为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或配偶,年龄26~65 岁,平均(423)岁;将同期进行体检的116 名正常城镇居民设为常规组,家庭成员中无精神分裂患者,其中男61 名,女55 名,年龄26~65 岁。填表人员均大于18 岁,无精神、重大及慢性躯体疾病史。

1.2 评定方法

自制个性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按照调查人员的主观意识填表,无症状:无躯体性变化、人际关系不敏感、无强迫现象、不存在焦虑、恐怖、偏执、敌对心理,无抑郁、精神病性等情况;中度症状:轻度躯体变化、偶尔人际关系敏感,存在轻度焦虑、恐怖、偏执、敌对心理和强迫现象,但无抑郁、精神病性等症状;重度症状:躯体变化明显、人际关系敏感,存在焦虑、恐怖、偏执、敌对心理和强迫现象,多有抑郁精神病性等。两组统一指导填表方法独立完成问卷,对精神分裂患者家属应对患者方式测评结果与常规组正常人群应对精神病患者方式比较。

1.3 观察指标

自评填表内容包括躯体化,有无人际关系敏感及程度,强迫、焦虑、恐怖、偏执、敌对、抑郁、精神病性等因素。调查人员根据自身情况如实填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精神分裂症家属观察组阳性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常规组,表明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精神病性得分,及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常规组,患者预后不佳、复发率高给家属的生活带来影响。对观察组应对精神分裂患者应对方式测评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测评结果与常规组比较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测评结果与常规组比较

组别 n 积极应对 消极应对观察组 116 24.722.81 32.794.40常规组 116 21.087.59 39.188.89 t 24.4271 7.8339 P <0.01 <0.0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疾病,一直是精神病学的研究中心。患者出现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其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2]。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每一位患者的表现都有其个性特征,会受一些社会因素影响诱发发病及复发,有些常常做出一些社会无法接受的事件,对患者家属造成巨大的负担。对其预防主要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和防止发展精神残疾为目标。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也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系,家属的人格特点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受损不能承担家庭的责任,存在着病程长、治疗时间长、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患者家属的细心照顾[3]。患者家属不仅要照顾患者,还要学习和工作维持经济来源承担家庭责任,由于现今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的偏见,还要承受外界的歧视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心理经常处在一个应激的状态,影响睡眠使身体产生躯体化症状;长期的心理压力产生一些抑郁、焦虑、紧张不安等精神病性,部分患者家属出现敌对、偏执、强迫等心理倾向。这些心态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4]。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精神质和神经质与患者家属心理症状分呈显著的正相关,显示精神质倾向愈明显,情绪愈倾向于不稳定或情绪状态不佳,其心理健康状况愈差。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系,除了患者患病和经济压力以及社会歧视影响,家属的人格特点也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当然,不排除患者亲属存在一定的遗传素质基础[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t=24.4271,P <0.01);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t=7.8339,P <0.01)。因此,精神分裂症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存在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同时应对精神分裂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及健康教育,社会应给予关心和指导,支持树立信心[6],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给予患者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关心,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减少复发,从而降低对他人及社会的潜在危害,改善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1] 韦利玲.精神分裂症首次住院患者家属心理状况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63-64.

[2] 高淑会,魏俊龙.有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知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149-150.

[3] 韦安枝,赵兴民,马德荣,等.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85,108.

[4] 颜瑜章.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183,185.

[5] Xianning WU,Mingjiu CHEN,Dan SU.Influ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Family Members on the General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2011,14(12):198-199.

[6] 于文军,胡纪泽.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1):68-70.

猜你喜欢
敌对躯体精神病
完形填空专练(五)
《铁路信号联锁表》敌对信号的编制方法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有过一场雨
现在干什么?
都有精神病
“敌对”国家领导人会晤地点有讲究
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