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董事长郭永宏:“指新闻”革命需道术结合

2013-03-07 08:54支点吴玲
支点 2013年5期
关键词:支点运营商传统媒体

《支点》记者 吴玲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董事长郭永宏:“指新闻”革命需道术结合

《支点》记者 吴玲

传统媒体应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在新媒体平台、业务推广、客户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而衍生出更多能适应当前时代的传媒产品,携手进军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市场。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用户接受信息的习惯和媒体的传播方式。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手机网民为4.2亿,这意味着有超过7成的网民在用手机上网。我们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正在被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一步步填充。

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说,主流媒体应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转变思路,把握规律,在新媒体阵地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作为。

“由于新媒体所涉及的产业链更长,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需要得到产业链各方,尤其是运营商的支持。传统媒体不仅要在‘道’的层面加强改革与创新,还需借助‘术’来谋求现实可行的突破。” 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董事长郭永宏从运营商的角度为媒体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永远存在”但“喜新厌旧”

《支点》: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郭永宏:移动互联网给媒体环境带来了巨变,传统媒体面临数字化媒体的冲击。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的“报纸消亡论”提出,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零点;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

媒介环境学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容器性”和“技术至上”。一方面,媒介是人类造就的用来承载人类精神文明的容器,它将“永远存在”;另一方面,媒介发展追求效率,默许把一切任务交给更加有效的技术,因此它“喜新厌旧”。媒体发展的历史就是技术创新的历史,新媒体就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从印刷术的诞生到书籍和报纸的大批量印刷,从无线电通信技术到广播和电视成为可能,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普及到新媒体的出现,从移动设备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技术创新推动着媒体发展。人类社会始于信息、发于信息、富于信息、精于信息、创新于信息,至今已经历5次信息技术革命,大数据、云计算等成为主旋律。技术不断进步,媒体也不断发展。技术变革时期,媒体应设立新技术部,统筹各部门的技术设计及需求,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

动了所有人的“奶酪”

《支点》:与传统媒体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有哪些特征?这给传统媒体带来怎样的挑战?

郭永宏: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第一个特征是简约,信息与读者之间的记者、编辑、印刷、发行和递送环节统统被省略,因此,如何简化繁文缛节成为传统媒体的挑战之一。

第二个特征是免费,而免费的实质是:免他人的费,挣自己的钱,利用技术改变,产生新的展现方式,蚕食传统市场。例如QQ及微信,免的是通信费、短信费、版权费,挣的是游戏、道具等虚拟世界的收费、广告费等。媒体和运营商应注意避开“被免费”的命运。

第三个特征是互动性,主要体现为转载、分享、回帖等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可通过“粉丝数、转发评论数”等获得直观反映。传统媒体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如何应对很值得思考。

第四个特征是及时性。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极大压缩信息传播的物理空间,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信息,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在突发事件中满足受众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五个特征是信息扁平化流动,用户简单操作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加之各种新型媒体层出不穷,例如微信推出公众平台,新浪微博推出微刊。在这个“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记者的价值何在?

《支点》:各类新媒体正在从哪些方面蚕食传统媒体市场?

郭永宏:随着IPAD等移动终端及3G、4G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在诸多方面处于劣势,据《小康》杂志调查数据,新媒体的公信力正在逐渐增强,已达到69.7%。

包括网站、微博、手机应用、手机报、二维码等在内的各类新媒体都在蚕食传统市场。2012年中国网站数量达到268 万个,网页数量达到1227亿个,种类繁多的网站及网页基本涵盖了所有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天使投资人薛蛮子30天内开发的《蛮子文摘》,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4个月后,累计用户超12万。

与此同时,广告投放越来越青睐新媒体。2012年中国报刊广告市场规模整体跌幅12.6%,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达46.9%。印刷版广告收入的急剧下滑也是导致美国《新闻周刊》停止发行纸质版的直接原因。(图表:2006-201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及预测)

创新要有价值且能被复制

《支点》:除需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外,传统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也加剧了竞争,那么传统媒体迫切需要创新转型有哪些可行的途径?

郭永宏:传统媒体积极向新媒体转型成功的案例有很多。2010年4月,《周末画报》推出的首款手机客户端iweekly,开创了媒体迈向APP赢利创新的先河,目前已有超过600万的下载用户,每年可实现50%的利润增长。2011年,光明网和方正公司联合推出“云端读报”,作为国内第一个移动媒体出版平台接入媒体达85家,可以支持运营商短信代收等付费方式,商业模式日趋成熟。

首先,可开发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客户端,借助技术手段丰富视听体验,推出网络版、云端读报等数字媒体。

其次,借数字化平台拓宽盈利模式,大胆尝试“付费阅读”模式,推行微支付等模式。例如Google的微支付系统Newspass可给传统媒体付费阅读提供第三方支持,从而让用户可以按篇付费,而不是只能按期或按月付费。

此外,通过入驻新媒体、打通和网络媒体的跨界合作模式等途径,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时报集团专门组建了专注于发展其电子数字业务的新部门,该部门成为纽约时报集团的第五大部门,主要拓展集团报纸内容在数字阅读方面的应用。

《支点》:在您看来,传统媒体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郭永宏:创新一定要有价值,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其本质是增加价值和持续发展。中国首份3D报纸十堰晚报,问世短短4个月时间后便难见踪影。3D报纸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是需随身携带3D眼镜,丧失了报纸的便携性,且追求不是自己特长的图片效果,制作耗时长、成本高。

创新必须能被规模复制才能体现其价值。中国好声音引发收视狂潮,节目的创意购自荷兰Talpa公司。该公司以规模较小的荷兰市场作为实验室,尝试各类节目,一旦成功就拆解成一套节目制作的“圣经”授权给其他国家。好声音模式已售出40多国,连评审手势和麦克风摆放角度都有标准化要求,这说明格式化让推广复制更简单易行。

2006-2016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及预测

“媒体+运营商”之术

《支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在内部碰撞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传统媒体该如何携手运营商实现产业链上的共赢?

郭永宏:《纽约时报》为向新媒体转变,将1851年以来所有的报纸转化成电子版的工作交给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处理。结果,1100万篇文章不到24小时就处理完了,且价格低廉,仅为240美元。如果用报社自己的服务器去做这项工作,数月甚至是数年都无法完成!

可见,顺应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加深与运营商信息化合作力度,运用信息化解决方案整合资源,提升运作效率,对传统媒体转型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携手转战新媒体方面,运营商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空间巨大。利用手机报、手机视频、手机门户、手机阅读等打造移动多媒体信息交互平台,抢占用户手机屏幕市场份额大有可为。

双方亦可整合新闻出版、广告、渠道、智能终端、应用商城平台等优势产业链资源,引入第三方,将最好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在最丰富的阅读终端上呈现,形成一条全新的新媒体产业链。

猜你喜欢
支点运营商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给自己一个支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