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3-03-23 19:19李海丽
当代临床医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患肢踝关节关节

李海丽

(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 655800)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内骨折类型就是踝关节骨折,通常还会有周围韧带损伤伴发,若踝关节骨折没有实现解剖复位,踝关节功能受到限制或者是下胫腓联合不稳定,就又可能会引起迟发性的踝关节不稳定或者是创伤性关节炎等症状。在2002年的1月到2008年的5月之间,我科共收治了63例踝部骨折伴发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病人,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功能恢复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63位患者,其中有17位女性患者46位男性患者,年龄多在21岁至68岁的范围之间,平均年龄的36岁。其中,有4例运动伤,13例扭伤或者是摔伤,9例高处坠落伤,37例车祸伤。根据AO[1]标准进行分类:其中13例属于B3型;23例属于 C1型,21例属于C2型,6例属于C3型。此次研究中所有的患者都属于新鲜骨折的类型,受伤的时间多在2小时到3天之间,且其中有9位患者属于开放性骨折的类型,血管神经损伤与其它的合并伤并不存在。

1.2 手术办法与内固定的选择 本组中的63例患者全部都接受了手术治疗。A组共31位病人:借助于1枚3.5毫米的皮质骨螺钉在下胫腓联合上1厘米和胫距关节面保持平行同时往前倾斜20°~30°,经3层骨皮质固定。B组19例:经胫腓联合上1cm,用1枚3mm拉力钉与胫距关节平行固定。C组13例:经胫腓联合处,用1枚5.5拉力钉固定。若出现胫腓联合韧带撕裂的情况,在修复缝合时可以借助于微乔线。张力带钢丝与螺钉可以用于内踝固定。将引流肢片放置进去,并逐层的完成切口闭合。

1.3 术后处理在手术结束之后需进行常规的预防感染活动,可选择使用脱水剂,抬高患肢预防肿胀。

2 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6个月~2年随访,平均11个月。对63例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分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促进了患者功能恢复。根据Baird-Jackson的标准进行评分[2](评定的内容主要涉及到X线的结果、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工作的能力、跑步的能力、行走的能力、踝关节的稳定性、疼痛情况等等):优(96分至100分),良(91分至95分),可(81~90分),差(0~80分)。本研究优良率达93.65%。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毫无思想准备,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上身体上的疼痛,不能活动,以及对手术不了解,担心手术失败或效果不好等,出现精神上紧张、恐惧。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思想工作,关心同情和体贴患者,向病人告知手术方法、手术过程,手术前、中、后的需要的配合与相关的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等,让病人能够大致的了解疾病与手术,最大程度的减轻病人的恐惧紧张感,帮助病人树立痊愈的信心。

3.1.2 术前准备 下胫腓联合的处理是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中比较特殊的部位,应做好评估及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深呼吸,有针性地解决患者的具体问题,指导饮食等。积极的接受每一检查,做好备皮,换手术衣,按照医嘱进行术前的用药,同时对术中用药进行充分的准备等。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认真的观察同时做好记录;观察病肢,也就是认真的观察病人皮肤的温度、感觉、疼痛、血运及活动情况,并进行患侧和健侧之间的皮肤温度情况对比。如果疼痛可给予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药。

3.2.2 体位护理 病人在麻醉清醒之前,需要取去枕仰卧位;在病人清醒之后,患者应采取平卧位;手术之后的六小时如果患者有平稳的生命体征,那么能干选择健侧位位或者是半卧位。绝对禁止术侧卧位,以免内固定物松动。手术之后的1周可以选择平卧位同时将病人的患肢抬高至功能位同时帮助病人进行患肢的屈伸以促进血液循环[3]。

3.2.3 护理引流管将留置切口引流管的目的与作用告知病人,做好伤口引流管的固定工作,定时进行挤压。确保通畅,防止脱落、扭曲,折叠情况的出现。确保操作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避免出现污染,避免引流液出现反流。认真的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与性状,并如实的进行记录。

3.2.4 预防感染 踝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容易产生伤口感染,因此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前2h或术中应用抗生素减低感染发生率。术后按医嘱准确及时应用抗生素3~5d,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严格无菌操作。另外保持病室通风2次/d,30min/次,勤换洗内衣,被服也是至关重要的,术后监测体温4次/d,及早提供感染信息,加强抗感染处理,直至术后切口甲级愈合。

3.2.5 饮食护理 重视全身的营养,为提高抵抗力,在饮食方面应注意进食一些容易消化、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及高热量的食物。

3.2.6 功能锻炼 如果患者能进行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就可以帮助伤肢功能的恢复,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当坚持强度自弱至强,时间自短至长,次数自少至多,次数自少至多,活动范围自小至大的原则。早期:在手术之后的1周至2周之间,患者的伤肢经常会疼痛、肿胀,骨折端容易出现移位,且很不稳定。在这个阶段,运动应当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与足的背伸为主,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稳定骨折,而且还有利于帮助消肿、促进血液循环。中期:在手术2周之后,疼痛感会慢慢减轻,肿胀也会逐渐的消退,骨折端纤维连接,骨痂容易出现,骨折部也逐渐的稳定[3]。在这个阶段应当加强肌肉舒缩的运动,患者能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慢慢的进行患肢的上下关节的活动,逐渐的由过去的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后期:在临床的愈合期,应当重视进行负重锻炼与患肢关节的相关活动,确保各关节能够尽早的恢复到正常的肌理与运动范围。

4 讨论

本研究63例患者,术后2周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4周后扶拐下地活动25例,4周后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6周后扶拐下地活动37例。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功能锻炼极为重要,为促进功能的恢复起用关键作用。多数作者主张术后早期活动,但我们认为进行功能锻炼的时间需要根据骨折类型、韧带损伤的不同情况来确定,如果病人不存在韧带损伤的情况,那么在术后的2个星期或者是更早的时候可以做功能锻炼,若存在韧带损伤,那么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应在术后的4周开始。

[1] 刘云鹏,刘沂等.编制.骨与关节操作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96~97.

[2] 刘云鹏,刘沂.等编制.骨与关节操作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6~237.

[3] 戴克戎.肩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74-375.

猜你喜欢
患肢踝关节关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