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生人际交往的调查与思考

2013-03-24 02:40汤少怀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树轮问卷家长

汤少怀

(姚沟中心学校,安徽 无为238335)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为了提高收入,农村务工人员常常是夫妻结伴外出,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或亲戚照顾。姚云称之为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之为留守儿童”[1]。段成荣认为: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辈、亲戚、老师或朋友等其他的监护人照顾的儿童[2]。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上面提及的“留守儿童”且就读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孩子,即农村初中留守生。

我国新课程改革目标明确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绪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目标。农村初中留守生群体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留守生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大业。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村初中留守生人际交往状况如何进行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作者2011年9、10月份在安徽省无为县5个农村初中 (姚沟镇初级中学、三溪镇初级中学、高沟镇初级中学、刘渡镇初级中学和十里镇初级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选择我县5个镇的初级中学,这些初级中学中有较为集中的留守学生,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也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研究样本。

2.2 调查方法

抽样方法上:为了使样本获取能够充分反映总体的全貌,采用了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上述5个初级中学从七至九年级留守学生中各随机抽取20人,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2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5份。另在各校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0名留守生(已发放调查问卷的留守生除外)组织召开了座谈会,访谈的主要内容是对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惑问题时是怎样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有无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

调查内容选择的依据: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中学生提升道德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团结协作能力,促进自身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并根据“人际关系树轮图”[4]和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构建初中生人际关系树轮图(见下图1)。

图1 人际关系树轮图

调查工具的选择: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该问卷由两个主题组成,第一个主题是农村初中留守生的“家庭人际关系”的调查。第二个主题是农村初中留守生在学校中的“学校人际关系调查”,该主题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师生之间的交往状况调查,另一个是同学和校友之间的交往状况调查。

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的确定:首先问卷的编制参考已有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并结合本地的农村初级中学的特点进行的。与一些研究该问题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并根据他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其次,问卷设计完成之后,进行了小范围的预测和重测,相关系数达0.85,说明了问卷的信度较高。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初中留守生人际关系树轮萎缩,情感交流缺失

通过人际关系树轮图的统计,对于农村初中留守生来说:“最亲密的人”95%提及父母,15%的人提及委托监护人,8%的提及同学,而提及老师的不足2%(见下图2);“关系较好的人”92%是同学,且人数多在2-5人范围内;“一般同学或熟人”一栏86%是同班同学和邻居。可以看出,留守生人际关系树轮萎缩,不完整的家庭生活,亲情的流失,使他们人际信任度降低,难以与他人交往沟通,不少学生处于自卑封闭,软弱无助的孤立状态。

图2 农村初中留守生“最亲密的人”调查结果图

3.2 农村初中留守生家庭人际关系趋于平淡

从家庭人际关系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76%的孩子表示愿意去父母务工地读书;22%的孩子能与父母每周通上一次电话,44%的留守生与父母通话约每月一次,但32%的孩子与父母月通话不足一次,通话每月一次的约42%,4%的留守生几乎不与父母联系(见下图3)。而且通常都是父母主动通话,内容基本都是了解生活和学习状况,极少问到人际关系状况;能与委托监护人关系很好的仅占42%,在困难求助竞有62%的学生表示不求助父母。

图3 农村初中留守生与父母通话频次图

调查表明大多数留守生渴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渴求亲情和关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产生心理鸿沟,使留守生本不成熟的心理发生畸变,导致性格孤僻,遇事不愿与家长及委托监护人沟通,或行为放纵,我行我素,待人处世粗鲁莽撞,难以与家人融洽共处。另外,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总是定位于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上,农村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环节的缺失或重心移位,在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合作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学习过程中缺少家庭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3.3 农村初中留守生在学校中缺少关心

主动求助老师的不足10%;主动向老师问好的仅占12%;面对老师的批评和误解,68%的学生表示应据理力争;有78%的学生希望老师能重视他们,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与老师的关系十分僵化,导致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尊重学生主体,不关注学生心理感受,只把他们当作接受教育,容纳知识的“容器”,以致学生敬而远乏;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家教存在误区,未能重视学校教育,只等孩子毕业成年就带出去务工,导致这部分留守生认知上存在问题;再者初中课程增多,难度加深,部分留守生厌学情绪严重,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出现顶撞老师、逃学等过激行为。

3.4 农村初中留守生的同学间关系影响较大

85%的学生表示只愿与同班或同村的同学交往;9%的同学愿与他班同学交往,有6%的学生表示不愿与他人来往,课余时间就上网玩游戏。见下图4:

图4 农村初中留守生与同伴交往统计示意图

在同学遇挫折时有36%学生选择“鄙视他”,认为悲伤求他人帮助是无能的表现;在处理与同学矛盾时,有40%的学生选择A项(与他[她]争吵,断绝交往)。这是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离,不少留守生存在被遗弃感,加上老师的关心不够,使他们产生自卑感,所以与同学接触交往时存在一定的设防心理和抵触情绪,对同学之间的交往显得冷淡,即使有所交往也关系松散,不懂得宽容悦纳他人,对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缺乏参与和合作意识。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可见:当前农村初中留守生心理健康失衡,沟通能力欠缺,人际交往面狭窄,人际关系令人堪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4.1 家庭亲情纽带的作用亟待进一步加强

首先,家长应注重对子女的关爱,应“常回家看看”,节假期间可带孩子到务工地一起生活,多创造家人共处机会,让孩子能享受到与非留守生同等的家庭温暖和欢乐,增进亲情;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其次,家长要善于开辟联系通道,应建立“家长—老师”、“家长—委托监护人”、“家长—孩子”、“家长—邻居(熟人)”四种联系方式,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孩子的学习、思想和人际交往状况。最后,委托监护人应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培训班,以加强家校联系,掌握必备的家教策略。

4.2 学校在学习和生活上全方位的关心和指导

第一,建立健全留守生档案,跟踪留守生成长足迹,制定相关留守生学习、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的指导和教育策略。第二,加强师德行风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呵护学生心灵。第三,建设“留守学生之家”,开通“亲情电话”,安排“代理家长”等具体活动,丰富留守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同学间交往和亲情交流。第四,设置心理信箱,排除留守生面子观念强、遇事不愿当面与人讲的壁垒,安排专人负责回信工作,做好对留守生的心理咨询。第五,学校每学期举办有关人际交往与沟通方面的专题讲座;学校团委、班集体应积极开展集体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为留守生创设合作交往的平台。

4.3 国家、政府和社会方面给予政策、平台和资金的支持

首先,建立农村社区关注留守生教育和监护体系,政府应设立协调家庭,学校和社区各方面关系的专门机构,让全社会共同为留守生创造出适宜的人际环境。其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关注农村初中留守生工作纳入重要民生工程之列,出台适合当地实情的政策,要能真正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不可搞形式、走过场。最后,国家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医疗和教育制度改革,彻底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难问题。

5 结束语

农村初中留守生的交往、交流和合作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为此,作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多方协力,投入更多的精力解决农村留守生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任务和目标”[5]。

[1]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4):41-43.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 29(1):29-36.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DB/OL].[2011-11-10]http://baike.baidu. com/view/2978735.htm.

[4]思想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mifiles/moe_83812010081937-4.html. http://www.moe.edu.cn,/public files/busines/.

猜你喜欢
树轮问卷家长
树轮研究方法与进展
天山南北坡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差异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不同种源杉木树轮α纤维素δ13C对年气候因子的响应
我心中的好家长
问卷网
树木年轮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应用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
问卷大调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