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如何进行论据分析

2013-03-25 06:09吴侠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1期
关键词:谭嗣同韩信论据

吴侠

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学生作文中的论据往往会呈现出缺少分析、分析不准的特征。论据分析是议论文论证的关键,准确、深刻的论据分析才能更好地论述主旨。本文结合高中生议论文中论据分析的常见弊病,针对性地谈一谈如何进行论据分析,才更准确和更深刻。

在平时的写作和考试写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不少同学在写议论文时,论据用得很贴切,描述得也很准确,但却缺乏论证力度,归根究底是缺少分析和不会分析。这样就会导致论点得不到有力的支撑。其实,“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到什么人就说什么话”。论据分析应该“对症下药”。下面就是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几种方法。

一、去故事化,多概括

很多同学因为受记叙文写作以及文摘期刊的影响,习惯性地将议论文的论据写成故事,可读性是有了,但论证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却缺失了。论据写得有声有色,情节生动,但论据分析却一笔带过。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的写作,不需要刻意故事化,不需要写得首尾俱全,因为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并非塑造形象,而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应该去故事化,多用概括性的语言,将其和论点相关的内容呈现出来,一目了然即可。如下文,一位同学在《学会退让》中这样来写论据:

秦朝末年,有个叫韩信的人,一次在街上被一群混混嘲笑。其中有个混混看他佩戴一把宝剑,就说:“你敢杀人吗?不敢,就从老子裤裆里穿过去。”韩信虽然很生气,但苦于孤立无援,没有办法,盯着他看了半天,只好含着屈辱的眼泪钻了过去,整个淮阴集市上的人都认为他懦弱,不成大器。谁知道后来他成为一代神兵,指点江山,为汉朝大业立下了累累功劳。

这个论据本身就过于故事化,缺乏严谨性,论证的威力自然大大减小了。其实,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模仿新闻的“五个W”来进行概括描述,只要讲清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结果,再简略加以分析即可。上文其实可以这样简单来写:

淮阴侯韩信年少时爱佩戴刀剑,在市集行走却被混混嘲笑“中情怯耳”,被逼从胯下穿过。韩信选择退让,忍辱负重地从混混胯下钻过,最终用宝贵的生命成就一代神兵,留名千古。

二、少重复化,多分析

有不少同学在写议论文时,有这样的特点:字数不够例子凑。将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据写得很多,重复叠加,却不加以分析,或者仅仅是点到即止,这样的论据分析就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论证不够有力。好的议论文,论据贵精不贵多,贵在分析,贵在深刻。如《这个世界需要你》一文,有同学这样写:

这个世界需要你,不因曾经过错而放弃。罗梭曾经撒过谎,造成一个女孩失去工作处于困饿之中,他深深地为之歉疚,但却没有放弃,最终写出《忏悔录》,向整个社会展现出自己的良知;张学良也曾因为不抵抗政策,造成东北失守,为人诟病,他后悔,但却没有放弃,最终顶着不忠不义的骂名,在西安事变中彰显民族大义;廉颇也曾听信闲言,辱骂蔺相如,造成将相失和,为人所笑,但他却没有放弃,最终不惜颜面,肉袒负荆请罪,表现出国之忠臣的风范。

应该说,这位同学的几个论据选得还不错,概括得也很好,但问题是三个论据是类似的,重复起来并不等于三倍。另外重复论据,除增加了字数外,不加以分析,在论证上其实作用不大。其实可以增加一个方面的论据,再加以分析,就更具论证的严谨、客观性。如可以写成:

这个世界需要你,不因曾经过错而放弃。罗梭撒过谎,张学良失过东北,廉颇也错骂过蔺相如,但他们在错误之后并未自我放弃,而是积极改正,为这世界添加更大的亮色,于是,罗梭写出《忏悔录》,向整个社会展现出自己的良知;张学良顶着不忠不义的骂名,在西安事变中彰显民族大义;廉颇不惜颜面,负荆请罪,表现出国之忠臣的风范。这个世界需要你,需要的是能在犯错后及时改正的你,是改正后能实现更大价值的你。相反,像汪精卫那样,一开始叛变革命,将屠刀砍向共产党之时已是大错,接着在抗战之时,投敌变节更是错上加错,最终落得被爱国志士暗杀、被日寇抛弃、被国人不耻的下场。不是世界不需要他,其实,是他抛弃了整个世界!

可以说,这样写,三个正面的论据和一个反面的论据相互对比说明,无形中就使得论证更加严谨。同时,论据中穿插分析,也使得结构更加严密,分析更加到位,论证更加贴切。

三、去枝蔓化,多聚焦

也有不少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选择一个论据时,往往将和论据相关的情节都作为论据,不加选择地进行写作和分析,这样就严重削弱了论据论证的聚焦力,使得论证的力度分散了。在具体写作中,我们应该围绕论点来对论据相关素材加以取舍,少一点枝蔓,多一点聚焦,最大可能地呈现论证的准度和精度。如在《直面艰难》一文中,有学生这样写:

直面艰难,需要何等勇气?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自幼聪明好学,拜康有为为师,被称为神童。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找到袁世凯求救,却惨遭欺骗;面对追捕,他本可以和康有为、梁启超一起有机会逃到日本。但他面对这样的艰难,却说:“中国未有为变法流血者,有,自嗣同始!”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勇敢献身,这种勇气是何等伟大!谭嗣同自幼聪明,不是不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他只是想直接面对变法的失败。直面艰难,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需要有一缕勇敢的魂!

这位同学基本上将历史书上涉及谭嗣同的一些内容都编到论据上去了,写得虽然不错,但作为论据,论证“直面艰难需要勇气”这个论点时,很多内容是不需要的,如自幼聪明,被称为神童,拜康有为为师,向袁世凯求救等,这些都和论点关系不大。至于后文有关分析,更是没有必要。其实,可以削减论据内容,集中聚焦:

直面艰难,需要何等勇气?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面对清廷追捕,本可以逃到日本。但他却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为变法勇敢献身,以期激发混沌的社会觉醒,这种勇气是何等伟大!直面艰难,需要有一颗勇敢的心,需要有一缕勇敢的魂!

在高中议论文的论据分析中,应该抓住论点找论据,聚焦论点写论据,围绕论点析论据,情节上概括一点,枝节上简单一点,分析上集中一点,尽量使得论据与论点更加紧密、更加契合,论据分析更加有方向、有力度。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猜你喜欢
谭嗣同韩信论据
狱中题璧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追韩信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韩信谋反是个阴谋?
论谭嗣同认识哲学的目的、器官和变革
一饭千金的故事
戏者“戏”也
湘剧《谭嗣同》创作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