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的“时态”语法隐喻①

2013-03-27 03:30陈刚妮
当代外语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习惯性词组时态

陈刚妮

(西北大学,西安,710127)

1. 引言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指相关经验在词汇语法层的一种体现方式,即非一致式体现方式——隐喻式。语法隐喻分概念和人际隐喻两类(Halliday 1994),而概念隐喻中至关重要的则是及物性语法隐喻。“随着过程的转换,各小句中的功能成分可互相隐喻化,被转换的功能成分在词汇语法层体现时又可以从一个形式隐喻为另一个形式”。(胡壮麟等2005:297)值得注意的是,在过程转换中,有时也会出现时态语法隐喻。比如,韩礼德和麦蒂森(Halliday & Matthiessen 1999:246-248)曾提及,表将来时态的语法形式will/going to可转换为prospect词汇形式。然而,他们对此并未做深入探讨,也未将时态语法隐喻作为一个术语专门提出。本文拟基于真实语料,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时态划分对这一现象作一分析描述。

2. 时态的定义与分类

西方世界对时态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Binnick 1991:ⅸ)。但长期以来,在时态的界定和分类上存在着不同看法。就时态的界定而言,学界的观点可分为两类:其一,时态属于纯语法现象,即表达时间概念的语法手段(Comrie 2005;Radden & Dirven 2007;Jesperson 2008;何伟2003);其二,时态是一种融入了语义特征的语法现象,比如,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时态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序列。显然,二者之间的分歧是由于将时间概念与表达时间概念的手段割裂开来所致。本文遵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思想,认为时态是意义和语法的结合体,是语言构式,是时态作为意义的语法化体现序列。

在时态的分类上,莱辛巴赫(Reichenbach 1947)提出理解时态需要考虑三个时间参照点:言语时间、事件时间和参照时间。据此,他区分了7种时态:过去完成时、过去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现在时、将来时和将来完成时。哈德逊(Hudson 1971)认为英语时态系统是二分的,基本类型为过去时和非过去时。莫雷(Morley 2003)坚持英语只有过去和现在两种时态。但上述区分并不能涵盖英语中的所有语言现象。就其本质而言,时态是对被评价事件发生时间的描述,它的“参照点不仅可以是话语发出时间,还可以是其他时间”(何伟2009:46)。因而,时态的分类应该体现不同的时间参照点,而且能将英语中所有的语言现象纳入其中,具有全面性。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时态的划分无疑具有这种优势。

首先,以言语事件为参照点,系统功能语法确立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此为初级时态;以初级时态中的时间为参照,确立现在、过去和将来,此为次级时态,进而生成9种时间意义:过去中的现在,现在中的现在,将来中的现在,现在中的过去,过去中的过去,将来中的过去,过去中的将来,现在中的将来和将来中的将来。

与此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出了不同时态的语法体现形式,如第一时态中的过去时间一般由V-ed体现,第二时态中的现在时间由be+V-ing体现,等等。这种认识为时态意义的非一致式,即时态语法隐喻的识别提供了基础。正是出于这两种优势,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时态划分为出发点,对时态的隐喻式进行探讨。

3. 时态的隐喻式

时态指向事件的相对发生时间,体现在动词词组上,确切地说,是动词的屈折形式或者动词词组中的助动词(胡壮麟等2005)。此外,小句中的某些环境成分也可表达事件的发生时间,比如,tomorrow、last year、twenty days ago等。此类环境成分与动词词组体现的时间为“镜像关系”(mirror Concord)(Halliday 1994),比如在a car accident happened yesterday中,动词happen的屈折变化-ed表示所描述事件发生于言语事件以前,副词yesterday表昨天时间,二者均为过去时间,互相对应。相对而言,动词词组中动词的屈折形式或者助动词体现的时间较为笼统、概括,不及小句中其他成分如副词、名词等体现的时间具体、确切,但它们都是时间意义的一致式语言表达。区别在于,前者为语法(语素)手段,后者是词汇手段。那么,时态意义是否同样可以由词汇手段来体现呢?答案是肯定的。

隐喻式是相对一致式而言的。在英语语言发展中,时态意义由语法手段来体现已成为一种规约化表达方式,为人们普遍接受,可以视为时态的一致式体现方式;而与之不同的手段,即词汇体现手段则可被视为时态的语法隐喻。下面将基于真实语料对英语中将来、现在和过去时间的隐喻式措辞进行系统分析。值得指出的是,此处的分类并没有具体指明,是与初级时态中的时间、还是次级时态中的时间相关。这是因为不同层级中的有些时间不仅在一致式体现方式上相同,而在隐喻式体现方式上也相同,如无论是初级时态,还是次级时态中的将来时间,都可由on the point of隐喻性体现。故而本文没有做这种更为细致的区分,以免重复表述。

3.1 将来时间的隐喻式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时态系统中,尽管初级将来时间和次级将来时间的参照点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语义特征:事件发生于各自时间参照点的将来;相对于参照点而言,“尚未发生,具有未然性”(彭宣维2011:270)。这是判断将来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

(1) It also undermine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s claims that its economic strategy was working and that economic recovery wasaroundthe corner. (BNC: A6F)①

表面看来,这个小句关涉初级时态中的过去时间,由动词was体现;整个小句为环境过程(circumstance),环境关系由介词around体现,表明参与者economic recovery和corner之间的处所关系。但是,economic recovery并不指示具体事物,而是事件recover,不占据空间方位,和corner之间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地点关系。考虑到around作为方位介词通常表示被指示的事物位于地标(landmark)周围,但距离地标不远(参见Lindstromberg 1998:137),故根据“空间即时间”的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可以推断该小句表示的recover事件发生地点不会太远,但尚未发生,具有“未然性”,与将来时间有关。由于这个将来时间是参照初级时态中的过去时间确定的,因而属于过去中的将来。在一致式表达(1*)中,过去时间中的将来时间由was going to或would语法形式体现,整个小句为物质过程。

(1*) It also undermined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s claims that its economic strategy was working and that economy was going to/would recover.

在例(1)中,介词around用来隐喻性地表示由语法手段体现的将来时间,而且它与the corner的搭配已在英语中固化下来,成为表达将来时间的一个习惯性用语。除此之外,介词词组②be on the verge of、be on the point of也可表将来时间,例如:

(2) Well, in this passage that we’ve been reading, we have just such a conversation, two men who areonthevergeofdeath. (BNC: KGU)

(3) I was justonthepointofbringing him to you. (Vol 1: 507)

英语中还存在一种现象:一些特殊动词的be+V-ing形式,比如go、come、leave、die等也可表示将来时间,而非它们惯有的、次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传统语法称这种形式为进行时。

(4) “This manisdying,” Doctor O’Connor-Crowley shouted. (A7J)

在这个实例中,充当过程的die为达成动词③(参见Vendler 1957),表示行为或动作发生于瞬间,不具有持续性,达成动词一般不能用于进行时语法形式。因为进行时语法形式与次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有关,说明某个事件正在进行,或者某个事件可以持续,在时间上具有“现时性”和“持续性”(彭宣维2011:265),这与达成动词的瞬间性相矛盾。但是,上述小句中充当谓语的动词词组为is dying,似乎表明该小句同时涉及初级时态的现在时间和次级时态的现在时间,即相对于言语事件现在而言,this man正在死亡,或者死亡这个事件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此,这种由进行时语法形式表示的“现时性”和“持续性”与动词die表示的“瞬时性”则互相排斥。所以,将该句理解为现在中的现在时间是不合理的。事实上,该小句表示次级时态中的将来时间,预示this man即将死亡。换言之,以上小句是以表达现在中的现在时间的语法形式来表达现在中的将来时间。类似实例包括:

(5) The horsesarecomingtonight. (BNC: AT4)

(6) Whoisleavingnext? (BNC: GXJ)

(7) Wearewinningthe debate this afternoon. (BNC: HHV)

这几例同样以持续性的语法形式表示将来时间。其中,tonight、next和this afternoon这些表将来时间的环境成分是对它们与现在中的将来时间有关的“反映”。此类语言现象是否也可视为将来时间的隐喻式,或者视为时态语法隐喻?笔者认为是不可以的。原因在于:时态表示被评价事件的发生事件,其一致式由包含该事件的动词词组表达。确切地说,由动词的屈折变化或助动词这种语法手段来表现。但在以上几例中,将来时间仍由语法手段、而非由词汇手段体现,故不属于时态语法隐喻的范围。此种现象只是表明,同一语法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时态意义,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为“一对多”的关系。

而英语中的一些动词本身也可表示将来时间,如near和approach。试以(8)和(9)为例。前者表示he was going to arrive at the garage,后者表示as winter is coming nearer and nearer。但它们同样不属时态语法隐喻。这一类动词可视为动词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因为它们将时间和事件本身合二为一。

(8) As henearedthe garage, one of the dogs grabbed his foot and dragged his leg under the door. (BNC: AJD)

(9) As winterapproaches, the Fundraising department will be undertaking the usual large-scale program of cold mailings. (BNC: A10)

3.2 现在时间的隐喻式

与将来时间不同,初级现在时间和次级现在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体现在二者的语义特征上,也体现在二者的体现方式上。所以,笔者拟将二者的隐喻式分开讨论。例(10)为现在时间的语法隐喻表达。分析之前,先对初级现在时间的语义特征给予说明。大致而言,初级现在时间有三个可能的语义特征:现时性、习惯性和事实性(彭宣维2011:259)。就收集到的语料而言,主要与习惯性有关。

(10) It is ourcustomto fight for our gods. (Vol 2: 2686)

这是一包孕过程。然而,与典型的包孕过程形式xbea稍有不同,它附带了一个动词不定式to fight for our gods。考虑到it在句中作形式主语,而动词不定式才是真正的主语,所以该小句也可表示为To fight for our gods is not our custom。如此一来,该小句完全符合包孕过程的形式要求,无疑属于包孕过程,表示两个实体之间为“是”(being)这种关系。但是,整个小句表示“我们为自己的神灵而战”(fight for our gods)这种社会行为,名词custom的出现只是说明这是一种习惯性的社会行为,并且演化为当地人们的一种风俗习惯,所以该小句表征的是物质过程,与“做”(doing)有关。该物质过程的一致式可由(10*)表示,例(10)为其隐喻式表达。

(10*) We fight for our gods customarily.

对比以上两句可以发现,一致式涉及初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由动词原形fight表示,customarily则说明此处的现在时间具有“习惯性”特征,表示fight是与言语时间相关的一种习惯性行为或动作。但在隐喻式中,这一具有“习惯性”特征的现在时间由词语custom体现。同时,一致式中的物质过程转换为隐喻式中的包孕过程。下面一组实例同样是对现在时间的隐喻式表达,但以名词practice和habit表示现在时间的“习惯性”特征,而且分别涉及物质过程向环境和属有过程的转换。

(11) The latter, a gentleman of cultural and literary tastes, is in thepracticeof providing tuition in various languages to those desirous of obtaining his services... (BNC: B20)

(12) People who have been conditioned to this kind of reading pattern and who still have thehabitof frequenting their local library require similar fare there. (BNC: ARX)

上述分析表明,初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主要以名词来隐喻性地加以体现,比如custom、practice、habit等。与之不同,次级时态中现在时间的隐喻式则由介词来体现。前文已经提及,现在时间有两个基本语义特征:现时性和持续性,表示有关行为或事件“此时此刻”或“当时”正在发生或延续。这是判断现在时间的重要依据。

(13) He is nowinsome conversation with my lady. (Vol 1: 1085)

表面看来,例(13)为环境过程,环境关系由方位介词in表示,说明该过程所涉及的两个实体通常为空间处所关系。然而,实体conversation为抽象事物,指代converse行为或事件,它与另一实体he实际为“做”的关系,表示he是converse行为的执行者。时间副词now说明converse的发生时间与言语事件时间相一致,即现在,具有现时性。介词in则隐喻性地表示该事件具有持续性,这是因为,虽然in指示一个有界的三维空间事物,但其在长、宽、高三个不同方向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延伸,根据人类的“空间即时间”隐喻性思维,这种空间方位上的延伸性可以映射至时间的“持续性”之上。据此判断,例(13)是对发生于现在中的现在时间的物质过程的隐喻性表达,其一致式可恢复为:

(13*) He is now conversing with my lady.

除in以外,介词at也可隐喻性地表示次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例如:

(14) I was nowatthe stage of selling things to keep the cash flow going. (BNC: AOF)

此小句同样属于环境过程。其中,谓语由动词was充当,表示整个小句与初级时态中的过去时间有关,被评价事件selling things发生于言语时间之前。介词at由表示空间中某一点映射至时间空间中的一点,隐喻性地表达被评价事件正在发生。与例(13)不同,该小句中的时间副词now并不表示被评价事件发生于现在,即和言语时间一致。因为若是如此,便会和由was表示的过去时间相矛盾。相对于言语时间,事件的发生时间是唯一的,要么过去、要么现在、要么将来,不可能同时占据两个不同的时间。那么,此处的now做何解释?在英语中now还表示有关事件“当时”的活动状态。如:

(15) It was getting late and her youngest child, Tudor who was now waiting for her in the local hotel, would be growing anxious. (BNC: CEY)

例(15)中划线部分表示Tudor当时正在当地的旅馆等她。将now的这种“当时”意义与at的“正在”意义综合起来,可以推断,例(14)与次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有关。它的一致式可表示为:

(14*) I was now selling things to keep the cash flow going.

再看一例与次级时态中现在时间有关的隐喻:

(16) He wasinthemiddleofsmoothing one piece of earth when a shadow fell across his hands. (BNC: CAB)

在这里的环境过程中,体现环境关系的介词词组in the middle of尽管包含了介词in,但与in的意义并不相同,因为二者参照点不同:in表示在事物的内部,它以事物的边界为参照,边界以内的任何空间点都可称为内部;而in the middle of 表示“中心附近”的位置(Lindstromberg 1998:96),距离中心太远则不能使用这个表达式;它有两个参照点,一是整体事物的边界,另一个为事物的中心。由于中心附近的位置距“中心”有一定的间隔,这种空间上的间隔可映射至事件在时间上的延续。此外,时间状语从句when a shadow fell across his hands表明,smoothing one piece of earth与该从句表达的事件发生在同一时间,突出前者的“现时性”,即正在发生。所以,例(16)除了包含由was表征的初级时态中的过去时间以外,还包含次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它的一致式可恢复为下面的物质过程:

(16*) He was in the middle of smoothing one piece of earth when a shadow fell across his hands.

以上分析显示,环境过程小句中的介词in、at或介词词组in the middle of均可用来表示次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但并非类似情况均如此。比如:

(17) The kingdom is in league with all the world. (Vol 1: 1202)

(18) The outbreak of the sickness is now almost at the end. (Vol 2: 1869)

在(17)、(18)两例中,与介词搭配的名词league和end虽然本质上表事件,但属达成类,即在瞬间完成的事件,此类事件不具延续性,这与现在时间的延续性特征相悖。故而,以上小句并不表示次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

(19) The courtyard contained an absolution-tank of fresh clear water, which is always in motion. (Vol 2: 2138)

例(19)同样与次级时态中的现在时间无关。尽管motion本身表示的是活动事件,具有延续性,但频率副词always的出现则说明在该例中这是一个状态事件,具有习惯性,而非延续性。所以,此例也不涉及现在时间,或言之,in在该句中并不是次级时态中现在时间的隐喻性表达。

那么,上述介词或介词词组在什么样情况下才是对次级时态中现在时间的隐喻性表达呢?概括而言有如下要求:第一,它们所在小句包含的是活动事件(如例13、14和16所示)或完结事件,而非达成事件(如例17和18所示)和状态事件(如例19所示)。第二,有相关语言成分(如例14中的时间副词now和例16中的时间状语when a shadow fell across his hands)表明,它们所在小句描述的是一个“正在”发生或“持续”的动作或行为。第三,它们所在小句为环境过程。

3.3 过去时间的隐喻式

过去时间分初级时态中的过去时间和次级时态中的过去时间两种。前者多由动词的ed形式体现,后者由have/had/will have+v-ed形式体现,它们分别表示现在中的过去、过去中的过去和将来中的过去。但是,语料收集中发现的时态语法隐喻主要与初级时态中的过去时间有关,是与具有“习惯性”特征相关的过去时间。例如:

(20) The old hippo had the badhabitof getting out on the bank and roaming at night. (Vol 2: 1978)

例(20)表面为属有过程,但实为物质过程,或是对物质过程的隐喻性表达。因为属有关系表示两个实体之间的领属关系,然而old hippo并不真正具有getting out on the bank and roaming at night这种习惯,只是习惯性地从事这样的行为。同时由于had和habit的出现,说明例(20)描述的事件发生于言语时间以前,即过去,具有“习惯性”。因而,我们将其一致式表示为(20*),其中,这种带有“习惯性”的过去时间由used to语法形式体现。

(20*) The old hippo used to get out on the bank and roam at night which was bad.

对比(20)和(20*)可以发现,在时态语法隐喻中,除了及物性过程发生转变外,还伴随小句级向短语级的转移,如表示说话人主观态度的小句which was bad转变为名词habit的前置修饰语,这种转变意味着言辞(sequence)向特征(epithet)意义的转变。下面两例同样为初级时态中过去时间的隐喻性表达,分别涉及物质过程向包孕和环境过程的转变。

(21) It was thehabit for men of letters to describe their minds in confessions and autobiographies. (Vol 2: 2180)

(22) Ever since my recovery from the fever I had been in thecustomof taking every night a small quantity of laudanum. (Vol 2: 1010)

4. 结语

本文以英语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时态体系,探讨了英语时态意义的隐喻体现方式。这是对语法隐喻中概念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研究的拓展。结果显示,与时态的一致式不同,其隐喻式是由词汇手段体现的,而非语法手段。同时,时态的隐喻式涉及及物性过程类型之间的转换,尤其是物质过程向关系过程的三个次过程(包孕、环境和属有)转变;或者说,时态的隐喻式多出现在包孕、环境和属有过程之中。研究还发现,时态意义可由表示空间方位和处所的介词或介词短语体现,这正是认知语言学所说的“时间即空间”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即相对抽象的时间概念由具体的位置空间概念来表示。最后,时态语法隐喻的识别和判定应以整个小句为语境作为参照,而不能仅靠动词词组。

附注

① 彭宣维教授对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②本文所选语料有两个来源,一为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NationalCorpus),二为《诺顿英国文选》(TheNortonAnthologyofEnglishLiterature)。其中,凡包括BNC字样的例子均来自英国国家语料库,该字样后的标注代表各实例在语料库中的原始编号。其他皆来自《文选》。由于该《文选》包括上下两册,我们分别以Vol 1和Vol 2表示,它们后面的数字表示所选实例在原文中出现的页码。

③ 介词词组:在系统功能语法中,介词词组和介词短语有严格区别,前者指通过介词和其他词语之间的修饰关系形成的词组,比如right behind the door中的right behind、for the sake of me中的for the sake of;介词短语则指包含一个介词和一个名词词组的语言成分,如on the burning deck、across the river。

④ 万德勒(Vendler 1957)将动词分为四种类型,达成动词是其中一种,其他三种分别为活动、完结和状态。

Binnick, R. I. 1991.TimeandtheVerb:AGuidetoTenseandAspec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mrie, B. 2005.Ten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lliday, M. A. K. 1994.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2nd ed.) [M]. London: Arnold.

Halliday, M. A. K. & M. Matthiessen. 1999.ConstruingExperiencethroughMeaning:ALanguage-BasedApproachtoCognition[M]. London: Cassell.

Hudson, R. A. 1971.EnglishComplexSentences:AnIntroductiontoSystemicGrammar[M]. Amsterdam: North-Holland.

Jesperson, D. 2008.ThePhilosophyofGrammar[M].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House.

Lindstromberg, S. 1998.EnglishPrepositionsExplained[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Morley, G. D. 2000.SyntaxinFunctionalGrammar:AnIntroductiontoLexico-grammarinSystemicLinguistics[M]. London: Continuum.

Radden, G. & René, Dirven. 2007.CognitiveEnglishGrammar[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Reichenbach, H. 1947.ElementsofSymbolicLogic[M]. New York: Free Press.

Vendler, Z. 1957. Verbs and times [J].PhilosophicalReview (2): 143-60.

何伟.2003.时态与时间环境成分[J].外语教学(6):17-22.

何伟.2009.语法体和时态关系研究综览[J].外语教学(4):45-49.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2005.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彭宣维.2011.语言与语言学概论——汉语系统功能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习惯性词组时态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一找二看三注意”,妙解动词时态题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副词和副词词组
现在进行时
过去进行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