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61例临床观察

2013-03-29 03:40薛红良梅建锋蒋丽君张亚琦孙正伟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羊肠线慢性肾炎尿常规

薛红良 梅建锋 蒋丽君 杨 艳 张亚琦 孙正伟 周 霞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161)

本研究对慢性肾炎蛋白尿中发病比例最高的脾肾气虚型患者61例在实施常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埋线干预治疗,并与常规中药治疗组60例作对照,观察前者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2月我院门诊、住院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男32例,女29例;年龄(45.1±8.1)岁;病程(48.6±16.8)月;病情轻度 29 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30 例;年龄(44.9±7.8)岁;病程(48.4±16.5)月;病情轻度28例,中度22例,重度1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有关标准[1]。中医辨证依据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制定的有关标准[2]。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穴位埋线(1)选穴。1组:肾俞(单侧)、足三里(单侧);2 组:脾俞(单侧)、阴陵泉(单侧)。以上2组穴位交替使用。(2)埋线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1~2cm的已消毒羊肠线,放置在专用埋线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的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并固定。治疗过程分为埋线治疗期和巩固保健期,埋线治疗期:15d埋线1次,4次为1个疗程;巩固保健期:1个月埋线1次,2次为1个疗程。

2.1.2 口服中药 组方:生黄芪30g,炒党参20g,云茯苓 15g,熟地黄20g,福泽泻 12g,当归身 15g,淮山药20g,紫丹参20g,炒白术12g,菟丝子15g。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中药汤剂治疗。组方及疗程同治疗组。

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者,予口服压氏达(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5~10mg,每日 1 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3.1.1 尿蛋白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尿蛋白转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显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2个 “+”,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有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无效:尿蛋白无减少,或增加。[3]

3.1.2 临床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数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肾功能正常。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2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查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检查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加重。[3]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尿蛋白检测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尿蛋白疗效比较 例(%)

3.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泌尿系常见疾患,是我国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一位原因,约占49%[4]。而蛋白尿不仅是肾小球损伤的生物学标志,还是加速肾小球疾病向终末期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慢性肾炎在中医学属 “水肿”、“腰痛”、“虚劳”等病范畴,病位主要在脾、肾二脏。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病机为本虚(脾、肾气虚),以及因虚而导致的肾络瘀阻、水湿浸渍之标实,且随着疾病的进展,本虚证型演变不明显[5]。因此,临床当以补虚泻实为治则,以补肾健脾、活血利水为治法,而且可以将补肾健脾这一治法贯穿始终。本研究在取穴、用药时充分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肾俞、足三里补肾益气、健脾化湿,脾俞、阴陵泉健脾利湿、行水消肿。中药方剂中熟地黄、淮山药、菟丝子培补肾元,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身、紫丹参养血活血,茯苓、泽泻渗湿利水。

本研究中,2组患者蛋白尿疗效和临床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穴位埋线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对于慢性肾炎患者降低尿蛋白及疾病恢复两方面均较单用口服中药治疗具有优势。

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炎症介质、炎症效应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反应性氧代谢产物均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而辨证穴位埋线干预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是因为穴位埋线是在具有治疗作用的穴位上埋植羊肠线,是集经穴、针刺和羊肠线的作用于一体的治疗方法,具有针的机械物理刺激和羊肠线分解吸收的生物化学刺激的多重作用,对机体产生徐缓的激发作用从而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防御机能。首先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软化、液化、吸收,此过程可促进组织器官代谢,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它的持续刺激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其次,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而产生该穴位所特有的治疗作用,如刺激足三里可降低血清IL-4及IL-6浓度,减轻炎症反应[7];可提高T细胞免疫功能[8];可抑制TGF-β1因子的表达[9]。刺激足三里、肾俞可使bcl-2表达升高,阻断ROS相关的细胞凋亡[10]。刺激脾俞、肾俞可抑制TNF-α的分泌释放[11]。由此可见,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其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1]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

[2]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6):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

[4]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7(2):77

[5]高坤,孙伟,周栋,等.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江苏中医药,2008,40(6):33

[6]王海燕.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92

[7]Jong MS, Hwang SJ, Chen FP, et al.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serum cytokine level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 at immune-related and nonimmune-related points.Acupunct Electrother Res,2006,31(1-2):45

[8]赵宁侠,高巍,黄欲新.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针刺研究,2001,26(1):15

[9]陈坤支,师晶丽,吕明庄,等.穴位埋线、中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PTH及TGF-β1的影响.中国针灸,2006,26(7):511

[10]赵学纲,田文风.针刺肾俞、足三里穴对亚急性衰老大鼠睾丸自由基代谢和bcl-2表达的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428

[11]黄小瑾,陈波,谢红,等.穴位埋线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TNF-α及病理组织的改变.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S1:35

猜你喜欢
羊肠线慢性肾炎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护理实施效果探究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综合护理在慢性肾炎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
穴位埋线疗法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理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