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埋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3例临床观察

2013-03-29 03:40周亚锋殷建权金建明
江苏中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夹脊骨质疏松症股骨

周亚锋 殷建权 严 伟 金建明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4)

近年来,笔者运用夹脊穴埋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3例,并与采用口服钙尔奇D治疗的23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96岁;平均病程12.34月;腰椎骨密度(BMD)(0.76+0.05)g/cm2,股骨 BMD(0.65+0.03)g/cm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40+0.34)。对照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63.30岁;平均病程 12.26 月;腰椎 BMD(0.74+0.07)g/cm2,股骨 BMD(0.64+0.03)g/cm2;VAS 评分(6.43+0.36)。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腰椎及股骨BMD、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诊断标准:全身无力,多以腰背部疼痛明显,逐渐加重,轻微外伤可致骨折;脊椎常有后突畸形;BMD检测出阳性征象,BMD低于均数2个标准差以上者。

1.3 纳入标准 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年龄50~70岁,有腰腿痛症状,已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长期服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不能立即停用者;晚期畸形、残疾、丧失劳动力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夹脊 T11,夹脊 L1,夹脊 L3,夹脊L5,夹脊 S2(第1组);夹脊T10,夹脊T12,夹脊L2,夹脊L4,夹脊 S1(第2组)。操作:皮肤常规消毒,用持针钳夹住揿针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入,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揿针,次日同时间取下,2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埋针2次,连续治疗6个月。

2.2 对照组 口服钙尔奇D,0.6g,每日1次,连续服用6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1)疼痛评定:采用VAS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使用痛尺在每次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再进行综合积分计算。(2)骨密度检测: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骨密度仪,分别测量第2至第4腰椎及股骨BMD值。

3.2 疗效标准 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评定。显效:疼痛完全消失,BMD检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BMD检查未见骨质密度下降;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治疗前、后BMD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BMD比较() g/cm2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BMD比较() g/cm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组别 例数 腰椎 股骨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30.759±0.046 0.652±0.034**0.768±0.049* 0.647±0.034对照组 230.740±0.067 0.746±0.064* 0.641±0.034 0.645±0.036

3.4.2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表2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236.40±0.34 1.98±0.33**△△对照组 23 6.43±0.36 3.67±0.53**

3.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微观结构退变,骨小梁变细、变薄、断裂,骨骼的矿物质钙磷减少,骨组织总量减少,骨强度减低导致骨折易感性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病变[2]。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本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缓解疼痛和预防骨折对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针灸疗法对机体的调整作用极为广泛,尤以镇痛作用最为显著。

传统中医学虽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但依据其症状及发病机理,当属 “肾虚腰痛”、“骨萎”、“骨枯”、“骨痹”等范畴。依据中医学理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多以补益脾肾、活血化瘀为原则。西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激素失调、营养不良、物理因素、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等密切相关[3]。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西医学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是从增加骨骼中骨基质和骨矿物质的含量,防止和减少骨质的分解及促进其合成、缓解或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等几个方面发挥作用,然而其较长的治疗周期和高昂的治疗费用等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选择一种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对于防治该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用夹脊穴埋针的方法,观察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BMD和腰腿痛的影响。经过6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BMD出现了升高的趋势,表明夹脊穴埋针能有效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腰腿痛,改善骨质代谢。夹脊穴位于膀胱经背俞穴和督脉经之间,附近均有相应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静脉丛分布,具有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临床上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颈肩腰腿痛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夹脊穴区组织中广泛分布的神经末梢、脊神经后支和临近穴位的椎旁交感神经干是夹脊穴针灸镇痛和针灸效应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其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穴位埋针操作简便,在给穴位持续刺激的同时,减少了反复针刺的麻烦,患者还可以自己用手按压埋针以加强刺激,特别适合于诸多慢性疼痛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57

[2]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Osteoporosis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herapy.JAMA,2001,285:785

[3]刘忠厚.骨质疏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7

猜你喜欢
夹脊骨质疏松症股骨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骨质疏松症患者种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