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高校职业技能训练 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

2013-04-07 08:49杨日晨郎思静
关键词:心理准备形势就业指导

杨日晨,葛 海,郎思静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开发高校职业技能训练 促进大学生平稳就业

杨日晨,葛 海,郎思静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当今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关注度也日趋提高,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模式应进行相应的改革。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开发高校职业技能训练,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技能训练

近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高校更是感到了就业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究其原因,一方面,高等教育在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招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这就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但与此同时,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两者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个人拥有越来越多的择业自主权,但是对人才的关注度、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巨大挑战,高校在就业方面应努力做到培养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并且使学生能主动走向市场这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从而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高校开发职业技能训练,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长期有效的途径。

一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及就业岗位增长缓慢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势必导致就业形势的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谁的就业能力高,就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有助于帮助高校大学生就业成功,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它也是影响高校声誉的重要指标,更是保障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筹码。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同时也应该具备专业之外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都强调专业技能,忽视了专业之外的能力,但是通过调查显示,就业者如果只是具备专业技能而缺乏专业外的能力的话,他们的就业竞争结果往往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恰恰是这些专业之外的能力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的成败。因此,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专业之外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 开展职业技能训练,落实就业准备

1.就业心理准备。

所谓就业心理准备是指大学生对有关就业问题的心态、倾向、期望等心理的预先安排和筹划。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普遍的心理负担来源于就业压力。因此,大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的重要开端。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具体要从两个方面落实。首先要有理性的竞争意识,要做到理性竞争。首要条件就是对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有一个清晰、明了、理性的解读,包括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对自己学校的把握,对地区情况的了解以及对整个就业形势的掌握。使大学生认识到整个就业态势,打消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对自身过高的优越感,才能在就业时个人期望值同就业现实之间的落差不至过大。同时理性适应竞争也要树立一个积极的竞争意识。现在许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找到工作就行,不管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竞争意识。不仅要找到工作,同样也应该找到在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才是真正理性的竞争。其次要做好的就业心理准备是理性承担各种竞争结果的心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几乎所有的就业都要经过竞争,是竞争结果就有好有坏,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结果都是令人满意的,所以在心理准备阶段就要做好接受两种可能性的心态。

2.综合素质和能力准备。

就业心理准备能缓解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大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就业心理的保障,但是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就有赖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基本素质和能力。所谓基本素质和能力是指普通人要适应社会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要适应社会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有正确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前提,如果不具备正确认知和判断能力,那么我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都将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多观察、多思考、不唯上、不唯权、不主观的考量外部社会的方法。其次要不断提升文字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现在的就业往往有两轮测试,一轮是笔试,一轮是面试。第一轮考量的是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而第二轮则侧重考验就职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已成为用人单位衡量就业者是否合格的一个标杆。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第三点在于学会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概括的说,这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彼得·圣吉曾说过 “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1]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不会被职场淘汰。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要求大学生在掌握学习的内容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对其他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要强调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就是人际沟通与协作的能力。社会是人的社会,走入社会必不可少的就是与人打交道,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尤为重要。大学生要想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业,首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第二,专业素质和能力。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要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崭露头角,还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社会劳动的分工要求不同专业的人才进行相对应。所以“专业”对大学生而言是就职的一种“资本”。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大学生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核心要求同时也是就业成功的保障。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首要条件是要有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所有职业都要求就业者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因为职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的多少就决定了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其次要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准备。就是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根据市场调查,目前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并不青睐拥有高学历的大学生,而是更侧目于那些具备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招聘单位要找的是能直接投入工作岗位的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专业实践能力在求职时的重要地位。所以,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寻找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竞聘中取得胜利。

三 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就业指导模式

1.强调就业,关注创业。

过去在就业指导课上一般指导如何就业,提供相应的就业信息,传授相关的就业技巧,但很少讲到“创业”,对于如何创业,创业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很少涉及。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创业成了热门话题。根据时代的要求,高校应在指导课上不仅提供就业信息,同时也要补充创业信息。就业与创业两相结合才是时代的主流。

2.寻求“发展式”指导模式。

就业指导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对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在引导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要让他们了解大学的特点和意义,并系统全面地介绍他们所选专业的特点和他们专业与职业的联系;对于大二的学生,重点则要落在让他们了解自己并且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完善自己。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全面的评估自己;大三学生则要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并通过就业指导来培养自己的知识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于毕业生,则进行更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通过四年的专业指导,形成“发展”的指导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

3.优化理论、注重实践。

就业指导是从大一就开始的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内容,做好就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从自我出发,结合职业内容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自我。从而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提高,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养。这就要求学校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1.开展个体认知活动。首先向学生介绍就业形势,就业环境,相关的职业等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结果制定相关的就业奋斗目标,目标不仅要有一个综合目标,同样要细化到阶段性目标,做好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2.进行就业模拟训练。可以组织学生去真实的招聘会感受现场气氛;或者制定相应的就业场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请一些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考核,给学生招聘时的真实问题、真实人物、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招聘氛围,初步适应不同的招聘形式。3.进行专业应聘技能训练。在这一环节,首先是要让学生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此条件下注重表达技巧的培训,如何在招聘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优势,如何更好的推销自己都有赖于表达。缺乏书面、口头的表达能力,就会与很多应聘机会失之交臂。

4.阶段性指导与全程性指导相结合。

就业指导不仅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同时从大一开始就要让学生形成就业意识,要将就业指导一直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思想教育,从大一时就要开设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比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请一些用人单位来进行招聘讲座等,从而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踏实、诚实守信等职业操守。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高校可以进行模拟招聘会,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践能力,提升职业技能。

[1][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3.

[2]邵海燕,胡芳.大学生就业机会:内涵的回归与就业准备[J].中国青年研究,2005(2).

ClassNo.:G647.38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DevelopmentofOccupationSkillsforCollegeStudentstoPromoteFullEmployment

Yang Richen,Ge Hai,Lang Sij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02,China)

The serious employment for graduates has attracted much more attention gradually . which requir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teaching ideas accordingl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develop the occupational skill train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skills training

杨日晨,硕士,助理研究员,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1672-6758(2013)04-0023-2

G647.38

A

猜你喜欢
心理准备形势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神回复
二宝妈坐月子 要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创业前必做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