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规划大赛组织工作探索

2013-04-07 08:49吴志锋
关键词:职业规划路线大赛

吴志锋

(五邑大学,广东 金门 529020)

高校职业规划大赛组织工作探索

吴志锋

(五邑大学,广东 金门 529020)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是近年来在高校中迅速普及的学生竞赛,通过自我分析、职业环境分析、职业路线施行等环节的实践,推动学生形成务实的就业观,有效地延伸了高校就业服务的范畴。但该类赛事在组织管理上还存在不足之处,试从赛事宣传、测评工具使用、指导老师队伍、生涯路线实践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大赛的推动有所裨益。

地方高校;职业规划大赛;组织;探索

随着高校就业服务的多元化发展,职业规划大赛逐步普及成为一项高校学生竞赛。职业规划大赛通过活动宣传、职场讲座、人才素质测评、职业环境了解、个人自述、职业路线执行等活动环节,启发学生提早进行职业探索,实现个人专业学习、职业素质和职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成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教育和服务项目。在就业教育研究深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界也开展了对职业规划大赛的多角度关注。有关注职业规划大赛的发展沿革史,从而论述职业生涯大赛的目标与意义的;有关注教育行政部门对大赛的组织以及资源的整合的;更多的是从功能性研究出发,对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人职匹配测评的开展、学生职业路线选择等进行深入地剖析。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空白处,如对高校组织大赛的优化对策。由于职业规划大赛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比赛,在公众的视野中,它是覆盖全体高校的泛性比赛。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都落在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大赛的具体参与者上,而高校作为连线两者的枢纽作用却被忽视了。实际上,高校是推广职业规划大赛的执行主体,高校的具体组织决定了职业规划大赛的成效,但目前该项探索还缺乏深入地研究,本文就结合笔者组织职业规划大赛的实践经验,从赛事宣传、测评工具使用、指导老师队伍、生涯路线实践等四个方面切入,提出做好职业规划大赛的建议,从而为优化高校就业服务提供实践借鉴。

一 高校组织职业规划大赛的不足影响因素分析

1.赛事宣传线性化,缺乏宣传实效。

职业规划大赛虽然在高校中逐步普及,但是活动的宣传较为固性化。两年一次的高校职业规划大赛是由教育部统一自上而下的推进,各省应因本省实际情况推开区域内的职业规划大赛。各省职业规划大赛承办的行政部门一般为教育厅的就业指导服务部门,高校中具体的承办单位为就业指导服务部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由于承担繁重的行政、服务任务,对于大赛的宣传,一般都是采取简单性的层级化宣传路径:学校—学院学工办—班主任—学生,把信息通过学生辅导员一级级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辅以把大赛信息挂网页、大赛宣传海报和横幅贴在学生人流量大的活动场地,甚至是派发传单的方式。由于宣传方式的单一,宣传途径的简化,使得信息内容在传递过程中流失严重。在很多学生的意识中,职业规划大赛只是一个与其他学生活动无异的比赛,使得举办职业规划大赛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做好规划的目标被淡化了。

2.大赛缺乏合理测评工具,测评信度受影响。

合适的测评工具是开展职业规划大赛的重要前提,了解清楚个人职业取向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职业路线。由于,职业测评是“舶来品”,对于其引入需要进行消化改良。目前,国内还没有确立统一性的权威职业测试。高校对职业规划大赛的测评工作使用上各有各的做法,要么自主性购买测试平台,要么使用简单的测评工作。由于自主性购买平台较为昂贵,高校多采用简单的测评工具:根据职业规划教材中提供的现成模板,让参赛学生做“霍兰德测试”“兴趣岛”“职业锚”“SWOT测评”等。这些测评工具都是通过简单的填涂式选择来计算分数,由分值来定职业取向,测试方式简单,难以准确定位职业取向,使得测评的效度不高,使得职业测评吸引学生参与的亮点也被弱化了。

3.大赛缺少专业化的指导队伍,辅导水平欠缺。

高校的职业规划大赛一般由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牵头,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负责推广落实。实际上,承担职业规划大赛指导职责的就是大赛的这些组织者以及部分兼职的院系专业老师。从事该项比赛辅导的大多数不是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或相近学科(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出身,也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专业辅导水平欠缺。另一方面,多数老师是毕业后直接留校,或者是从高校到高校,自身缺乏找工作的经历和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很难为大学生提供实用、有价值的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再加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多从事繁重的学生事务,无暇顾及,对于学生的辅导诉求,难以进行一对一的细化指导。职业规划概念对于高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在了解上是存在困难。由于缺乏合理、规范的引导使得学习职业理念的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比赛的深入,学生的兴趣度逐步减低,影响了职业规划大赛的良性循环推广。

4.大赛的“生涯路线制定”缺乏与社会良好互动,实践化色彩不足。

职业生涯路线的制定是整个职业规划比赛的核心部分,也是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学生受益的最重要部分。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开展职业规划大赛时多注重学生的参赛作品——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涌现架构完整、思路清晰的职业规划大赛作品变成衡量比赛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忽视了“职业生涯路线”的实践化的作用。在职业规划大赛中出现很多虚拟性的作品,许多学生的职业目标建立在主观想象上,一味强调个人的意志,忽略社会和岗位的需求,职业路线的制定仅仅是通过网络、书刊的相关信息收集整理而成,整个职业路线看似条理清晰,但却是不可行的,有的学生甚至是为了学分而参加比赛,参赛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为“杜撰作品”,完全背离了职业规划大赛的初衷。高校对大赛 “生涯路线制定” 的实践化管理的不足影响了大赛把职业理念传达给学生以使其内化和吸收的效果。

二 高校优化组织职业规划大赛的对策建议

1.赛事宣传方式迈向多元化。

为了做好职业规划大赛的宣传,吸引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职业规划大赛中,高校除了采用传统的下通知、贴海报、挂横幅、派传单等方法,还可以结合高校中日渐丰富的职业教育元素,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学校专任老师,在大赛期间,举办一些关于专业类教育的讲座,或是邀请知名校友、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开关于员工素质、个人素质类的讲座,或是邀请历届职业规划大赛的优秀选手进行收获分享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在讲座中传达职业规划大赛的信息,为大赛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可以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把职业规划大赛的视频材料、文字材料以及其他的辅导性材料、大赛的讨论意见等分享给全体学生。高校还可以调动校内的职业发展类社团、策划书、创业社等有关职业规划教育的社团参与到比赛的宣传中,结合学生的传播理念使得信息更易于为学生接受、理解。

2.规范化测评工具的使用。

在测试平台的使用上,各高校可采用联合购买测评平台的方式,这样可以减低平台购买的费用负担,如北森朗途职业以及相关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同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使得测评平台不仅仅用于比赛,而能用于常规的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平台的使用效率,降低费用成本。其次,以多项职业测评为辅,提高测试平台的效度。职业目标确立的基础是了解职业取向。而职业取向可通过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和综合素质等科学测评,职业规划大赛可以使用一些公认度较高的测评工具,例如360度评估法、橱窗分析法、经历盘点法等,老师通过有效的、合理的平台使用指导,让学生综合参考各项测评的结果,增加大赛测评效度,从而扩大测评的良好效果在学生中的影响。

3.加强大赛的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

当前许多从事职业规划大赛的辅导人员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人员或辅导员,他们己经具备了一定的职业规划指导经验,高校可以从中挑出有业务经验、有兴趣参与辅导的老师,在适当减轻其行政业务负担情况下,全程跟进比赛的辅导;也可以选聘一些和职业生涯规划密切度相关的专业(如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的优秀老师充实当辅导师资队伍中,有条件的高校甚至可以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校友、职业培训机构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校外人员担任兼职“职业规划大赛”辅导老师,如笔者学校所在地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我们不但合理地利用本市的社会资源,还通过与侨胞的联系,与美、加高校,港澳高校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届的职业规划大赛都可以邀请到相关的专家进行职业规划大赛指导:如展示工作坊、职业心理测试开展、职业指导咨询座谈,有效地学习国内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增强了职业规划大赛在学校的影响力。

4.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学生实践化的锻炼。

职业规划大赛发挥良好的效果需要“生涯路线制定”与社会实践化的有机结合,这需要高校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调配,完善相应的实践体系建设。首先,比赛中“职业生涯路线制定”环节的开展要结合高校的暑期实践,让参赛的学生务必参与到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对口或者想接近的岗位进行暑期实习,实习时间不低于一个半月。实习作品完成需要有相关的实践证明和实践指导者的意见。其次,比赛也可以与学校的其他相关竞赛进行关联,如可以组织参赛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销售体验营,通过比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职业路线的理解。最后,职业规划大赛的主管部门、各院系或各专业的具体负责人也可以组织学生与往届学生、外校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等活动,延伸学生参与实践的渠道。通过多种实践化的活动催化,让学生切实了解到职场的需求,增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积极性。

三 结束语

大学生通过参加职业规划大赛,增加了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职业规划大赛使其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有助于确立更加理性的就业观念,是近年来高校深化就业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职业规划大赛的承办主体——高校,必须要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整合各项资源,努力探索新的模式,这样才能不断地优化职业规划大赛的组织水平,真正地服务学生成才成长。

[1]倪坚,陆连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要点概述[J].职业,2007 (1):63-64.

[2]李白玲.策划与组织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J].教育教学论坛,2010 (08):19-21.

[3]何基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安徽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为视角[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34-37.

[4]文正建.职业规划大赛:助推大学生就业工作走得更深、更远——写在河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落幕之际[J].河南教育,2012 (01):36-40.

ClassNo.:G647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rganizationofCareerPlanningandDevelopmentMegagame

Wu Zhifeng

(Wuyi University,Jiangmen, Guangdong 529020,China)

Occupation planning competi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student competitions in the university. The competition helps students form a suitable employment outlook and extend the employmen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self analysis, the occupation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the implemented goal of occupation .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organization of competi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experience,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concerning the publicity, the evaluation tools used ,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team and the implement policy.

university;occupation planning competition;organization;exploration

吴志锋,讲师,五邑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

本文为2011年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基于高校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CZ024);2012五邑大学课外活动小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兴趣小组”的部分研究成果。

1672-6758(2013)04-0025-2

G647

A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路线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画路线
找路线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