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2013-04-07 08:49胡立强
关键词: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民族

胡立强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长兴学院,浙江 长兴 313100)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胡立强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长兴学院,浙江 长兴 313100)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社区教育中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对丰富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大教育具有快速、及时、系统等一系列的现代化优势,在广播电视大学推行社区教育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文化遗产;传承;社区教育;电大教育

文化的传承和社区教育的发展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社区文化的传承影响着社区教育目的的确立、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使用。而社区教育的发展对社区文化的传承又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社区文化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要想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就必须处理好社区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依据。文化是通过人与人之间手口相传的方式,将上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承、延续、拓展、深化、加工。中华民族拥有经历数千年从未中断的灿烂的文明智慧,它是地球上存在的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类型。

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为这样的几种类型:文字与图画,以书籍或者卷帛的方式进行留存再续,如图书馆中珍藏的孤本、善本等凝聚了老祖宗无数的智慧和心血,如从小便耳濡目染的经典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学著作,分布在各大景区的石碑题词等等;器具,主要以实体的方式存在于空间之中,如我们常见的名人故居、古城建筑、家庭陈设和做工精美的雕刻、宝石玉器等;艺术表演,将民间风俗、生活习惯以舞蹈、歌曲、戏曲等形式进行表演,如我国的国粹京剧和多种地方戏剧;语言习惯,各个地方拥有自己不同的语言习惯,这种语言习惯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不仅仅是发声的方式不一样,还有同一词语所表达意义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又摆脱不了中华民族固定的文字框架,都是中华民族精彩文化的组成部分,如粤语、四川话、东北话等;技艺形式,通过手工作品进行表现,即民间杂技、刺绣、剪纸画等;节日,我国节日丰富多彩,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又有着相同的节日,节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特点和民族认同感。

2.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多层次多民族文化相杂糅的复杂综合体,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1)地域的差异性。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广褒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地域上的差异性造就了文化的多样性,同一地域文化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特色,或是从一种衍生出多种的放射型变化,或是从多种融合为一种的交汇,或是数种子文化并行互不改变,由于当地人的持续认同而得到延续。

(2)时间的延续性。

传统文化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拥有相同民族心理的人聚集在一起生活繁衍,形成了许多精彩的文化,这些文化或是由于载体众多而得到存续,或是由于人数的减少而逐渐湮灭在历史中。优秀的文化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却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至今仍然是民族心理的一部分。

(3)地域的迁移性。

有些文化由于载体众多而向四周辐射,有些文化由于人口的迁移而被带到其他文化区域,大范围的文化迁移引起的是文化的剧烈变化。我国汉文化延续几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曾经几次面临外来文化的威胁,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极强的文化包容力使得汉文化的存在区域不停地迁移扩展,现在汉文化的辐射范围早已不局限于中国内部,而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

二 我国借助电大发展社区教育的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社区教育这一词语出现在中国大地,社区教育的新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社区教育以其灵活性和便利性广受欢迎。电大在社区教育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强大的远程教育有着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社区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政策法规上看,我国政府一直支持我国电大事业的发展,作为全国最大的现代远程信息化教育机构,拥有“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显著特点,使其可以将广泛的现代化教育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分享给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农村、边远地区的受众。它能够将本地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在基层、边远地区一样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同时,远程信息化教育能巧妙解决普通社区教育中的社会资源紧张、缺乏实体等问题,由于它本身信息的客观性,使得教育公平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扬,从而将社区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电大网络化的教学系统能够完善我国教育系统,在活力十足的电大中,拥有较好的办学系统和基础,能够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解决我国社区教育中社会资源不足的缺陷。简单、便捷的教育方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其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社区教育的受众特点是包含所有社区成员、所有社区活动、社区所有教育类型。通过计算机信息的网络化教学,学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接受教师的上门辅导,学习不受到时间、地点、学习手段的限制。电大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将电大教育资源和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大大扩展了社区教育的可教育内容。

三 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与社区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

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对其进行传承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子孙的重要责任,也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社区教育中充分运用优秀文化遗产是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也是充实社区教育内容的必要途径对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发展社区教育,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充分应用社区教育的优势,对继承和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对挽救濒危文化、保留文化的独特性意义重大。如今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忽视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近年来,传统文化遭到丢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社区教育中也是如此,即使在拥有电大这样强大的教育机器的今天,传统文化受忽视的程度不仅没有减轻,还加剧了其流失的速度。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没有文化的民族只是一具躯壳。社区教育本身拥有的资源并不丰富,其中传统文化的内容更是屈指可数,就算在电大教育普及的今天,传统文化在当今国人的思维方式下较之外国文化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例如:在音乐国际化的今天,越来越多人更加倾向于了解和倾听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美音乐,而将我国传统的音乐(戏曲、戏剧等)抛之脑后,更加钟爱直白易懂的国外优秀翻译书籍,而对我国的优秀古籍束之高阁,尤其严重的是许多人更加相信成体系的西医系统,而对中国的传统中医嗤之以鼻,甚至将数千年前人的成果列为迷信一途。

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已经失去了优势,而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传承文化,提升人民的知识水平,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没有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是数典忘祖的。我国多民族的现状告诉我们,我们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庞大的文化宝库,这些需要我们看守,需要我们去挖掘,现在电大这样的远程信息化教学方式越来越普及,我们更应该在电大的社区教育中利用广泛的受众、先进快捷的教育硬件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应该首先认识到优秀文化流失的严重性和保持优秀文化的必要性,在社区教育中,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才能有更加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更加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形成更加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

2.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弥补社区文化缺失。

在社区教育中进行优秀文化的教育,是弥补文化缺失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经历了无数次的分分合合,在国家统一观念上,每个民族都有着同为中华民族子孙的共识,但在汉文化和外来文化越来越强势的今天,许多少数民族原有文化在本民族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甚至出现消亡的趋势,需要社区教育进行挽救。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地方,在学校中进行各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十分有必要的,而社区文化中保留了较多的民族文化,因而可以将学校教育与社区民族文化相结合,让学校更多地向社区开放,社区提升接纳学生的能力,实现社区与学校的双向互动沟通。通过丰富的社区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向孩子们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民族文化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打上各民族的文化烙印,使其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保留本民族文化根底。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学校要安排学生到社区中去,也要鼓励社区到学校中来,通过举办联欢活动或者言传身教的形式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真正了解本民族文化。在实现电大教学的社区教育中,更应在这种互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搜集本民族优秀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媒体信息,教授给学校的孩子们,甚至传播到互联网,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本民族文化内容。

3.利用电大开展社区教育,重现民族文化生机。

充分利用电大的教学资源对社区进行文化教育,是民族文化重现生机的一个重要契机。现今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保存本民族文化的文化站或图书馆。当地政府应和电大方面积极沟通,加强本地文化的数字化建设,将本地文化转化为网络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构建完善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使本地文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防止由于实物的损坏而导致文化信息的丢失。通过信息化的教育方式,走村入户,面向最基层最广泛的受众群体,组织民众集体学习,进行影像资料的播放和相关的文化专题讲座,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妥善对待,可以将其制作成一些精美的宣传片段,提升其在国内和国际的知名度,当地政府更要积极申请将本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甚至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提升社区居民素养。

在社区教育中进行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于社区教育有百利而无一害。充分利用优秀文化遗产丰富社区教育,有利于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社区的电大教育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对于强化社区内部素质,树立我国良好的社区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电大这样的优势资源在社区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将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精神渗透进社区的方方面面,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素养、政治觉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于提升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有着直接的作用。

充分利用优秀文化遗产丰富社区教育,有利于增长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和谐。每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征,这是各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被中断的文化,正是由于通过政治和文化方面的统一,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在社区电大教育中移植传统文化资源,树立文化标志,可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许多积极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区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样的谆谆教诲并不鲜见,孔子教育思想中许多优秀的成分至今经久不衰,培养的是没有侵略性、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

5.发展社区教育,复兴中华民族文化。

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首先需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只有政府做好领头羊,重视社区教育,特别是在社区电大教育中进行文化传承,认识到在社区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在复兴中华民族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要求社区教育加入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同时,改善社区教育环境。一方面加大对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我国教育每年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很小,需要政府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对社区教育进行大范围大量的财政支出,同时鼓励社区教育进行自筹经费,解决经费上的不足,如今很多社区成立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中心,各种服务得到了完善,人们的选择更多,消费余地更大。另一方面加快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社区教育的大力发展,完善社区教育内部各种制度,特别是电大融合进社区的今天,更要充分完善相应的制度以适应居民学习的需要。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区教育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既是保护各民族文化独特性的需要,也是丰富社区教育内容促进社区和谐的必要要求。特别是在电大教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电大的教学资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于传统文化、电大教学和社区教育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若将三者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素质教育,电大教育将会走得更远,对个人和社会都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苏慧.以社区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J].教育文化论坛,2011,03(6):18-21.

[2]童少颖.依托电大,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发展[J].江苏高教,2007(4):135-137.

[3]姜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育与职业,2009(9):165-166.

[4]张慧彦.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8):207-208.

[5]张小东.民族文化传承在社区文化服务建设中的现实意义[J]兰州学刊,2005(1):234-235.

[6]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7(2):15-20-79.

[7]刘建锋.社区与社区教育发展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7(35):154-155.

ClassNo.:G77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InheritingTraditionalCulturetoAdvancetheDevelopmentofCommunityEducation

Hu Liqiang

(Changxing College of Zhejiang TV University,Changxing, Zhejiang 313100,China)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aken as a soft power of a country , which is of very importance in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paper analyzed the possibility to put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nto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because of the education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as some advantages in promoting the modern education.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community education;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education

胡立强,硕士,讲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研究方向: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

1672-6758(2013)04-0030-3

G77

A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与文化遗产相遇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