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2013-04-07 08:49胡婉娟
关键词:思潮方法论哲学

胡婉娟

(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国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胡婉娟

(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出现于英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20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国内学术界对这一思潮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该思潮来源、归属、特征、研究内容及这一思潮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总结。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来源;特征;研究内容;评价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主要是英美国家兴起的又一马克思主义思潮。[1]国内学术界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始于80年代中后期,直至1992年余文烈的《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一书才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使得国内学者对于这一思潮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学者就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归属、特征、研究内容以及这一思潮的总体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通过这次梳理有利于我们客观地掌握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繁荣和发展。

一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归属及特征

1.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关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国内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从形式上看是分析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结合所产生的。[2]第二种观点认为,从广义上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运用了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哲学中几种思潮的思维方法;从狭义上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分析哲学,还包括分析哲学方法在内的,能够使表述更为精确、论证更加严谨的方法。[3]第三种观点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结果。[4]

2.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归属。

关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归属于学派还是思潮,国内基本上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都是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题;这一学派具有稳定的成员;他们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评价有类似的看法,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相似的主张。[5]

第二种看法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思潮。王凤才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体系,甚至不是一个学派;它只是一种现象,至多是一种风格独特的研究路径。[6]段忠桥认为一个学派应该是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主张,然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成员之间的一致性只体现在他们都主张用分析的方法去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但是具体以何种方法去重构,重构一种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都不尽相同。

二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研究

1.方法论:国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方面。

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分析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语言与逻辑分析、理论命题数学化并且根据数理推导进一步阐述作者的理论观点、“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原则”与博弈论的运用和功能解释。[7]

张晓云指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研究从思维范式向分析范式的转换,并且从新的视角展开了对马克思理论的研究。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面对着各方面的批评。首先就是对其学派宗旨、方法的质疑,其次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推崇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同时贬低或忽视整体主义的方法。[8]曹玉涛提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虽然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本,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用非辩证的、非历史的文本解读方式,使得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陷入了“文本实用主义”之中,这也导致他们曲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9]马俊领认为,埃尔斯特以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为基点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所进行的批判本身就应该受到辩证的批判。[10]

2.经验理论:国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赖特的阶级理论方面。

余文烈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分析工具只是一种手段,不同的观点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也是我们研究这个学派时应加以注意的。[11]

张之沧提出,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和发展既突出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验性、现实性,也突出其历史性、逻辑性;在看到新时期的阶级关系、政治关系的同时也看到了新阶级的不断分化与形成,以及新的剥削性质与剥削关系。[12]吕梁山认为,赖特的剥削理论在逻辑上存在缺陷,并且与资本主义的现实存在事实上的矛盾,因此他的观点必定存在疑问。[13]

3.“规范”理论或称道德理论: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公正的伦理哲学问题方面。

段忠桥认为,科恩从“在一个分配正义占优势的社会中,人们在物质方面可能得到的利益大致上是平等的”这一平等主义的命题出发,论证了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但他并没有证明正义社会的特征是由于刺激的不平等而导致的,同时也没有确立被罗尔斯视为正义的不平等的正义性。[14]

袁久红指出,柯亨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时,以其坚定的理论立场和突出的理论成就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进行辩护。社会主义平等最终实现需要通过分配正义的社会制度的重新建构以及道德风尚的改变。[15]

王志刚指出,罗默在创新的经济学-政治哲学的分析范式的基础上集中批判了罗尔斯和德沃金等思想家的平等理论,并且提出了自己模型化的平等主义正义理论。罗默新的研究范式有力地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但是他的正义理论框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16]

三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

1.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意义。

第一,段忠桥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尤其是英美地区的传播,同时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得以深化。探讨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而且对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做出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批判。[1]第二,俞吾金认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受欧洲那些哲学家模糊的语言风格所影响,对英美地区分析哲学的态度十分冷漠。目前我国学术界掀起了一股重新研读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思想,他们应该更加认真地对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他们的偏失和教训,以便于更好地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17]

2.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局限。

段忠桥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主张是错误的,大量具体结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在其基本主张中,它的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反对辩证的思维方法;另一个明显的错误是提倡方法论的个人主义。[1]

曾枝盛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因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彻底地拒绝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宣扬唯心史观,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肢解和歪曲;从根本上否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的可能性。[18]

四 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自20世纪80年代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对于这一思潮进行了较好的解读。基本上是在方法论、经验理论、道德理论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从总体上看,国内学术界对于它的研究还处于跟踪介绍和简要的评述阶段,相继出版一些书籍主要侧重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特征、代表人物的著作及观点、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简要介绍和评论,而且目前许多的研究都存在着重复的现象。

为深入推进关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除介绍和翻译其最新的理论著作以外,还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研究:第一,针对一些焦点问题进行详细的专题研究,比如赖特的阶级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的道德理论问题和对于科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持相反立场的理论等相关问题;第二,关注这一思潮最新的理论观点,科亨对罗尔斯的批判及与诺齐克之间的论证,当代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等。第三,可以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正确地解读这一思潮,尤其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适当地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有极大的帮助。

[1]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7-177.

[2]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1.

[3]段忠桥.理性的反思与正义的追求[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89.

[4]孔圣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评析[M]. 苏联东欧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趋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69.

[5]余文烈.什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兼答段忠桥同志[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5):69-75.

[6]王凤才.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14.

[7]余文烈.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评析[J].国外社会科学,1993(10):1-6.

[8]张晓云.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探析[J].哲学研究,2007(2):43-47.

[9]曹玉涛. 文本实用主义的陷阱-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分析法批判[J].教学与研究,2009(9):51-55.

[10]马俊领,刘卓红.埃尔斯特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缺陷及实质-兼论马克思方法论的资本主义批判向度[J].求索,2011(4):107-109.

[11]余文烈.“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简述[J].教学与研究,1989(2):75-77.

[12]张之沧.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辩护[J].求实,2004(3):17-20.

[13]吕梁山.赖特的中间阶级理论及其基础-多种剥削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112-116.

[14]段忠桥.拯救平,等:科恩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两个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1):16-22.

[15]袁久红,朱菊生. 论柯亨对社会主义价值规范的政治哲学辩护[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3):28-35.

[16]王志刚.当代平等理论的批判与重构-约翰·罗默的分配正义理论新范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06):71-76.

[17]俞吾金,陈金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506.

[18]曾枝盛.20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57-61.

ClassNo.:B08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GeneralOverviewofAnalyticalMarxismStudyinChina

Hu Wanjuan

(School of Marxism,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Analytical Marxism is a trend of thought in Marxism study in Western counties emerg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980s. Some achievements of Analytical Marxism Study in China has been made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his article is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source of thought,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conten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Analytical Marxism.

Analytical Marxism;source;characteristics;research contents;evaluation

胡婉娟,硕士,江苏师范大学。

1672-6758(2013)04-0042-2

B089

A

猜你喜欢
思潮方法论哲学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菱的哲学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