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研究 笔谈

2013-04-08 19:54栏目主持人贺雪峰
关键词:笔谈经验学术

栏目主持人 贺雪峰

编者按:农村研究有两个目标,一是认识中国农村,进而认识整个中国;二是建立具有本土契合性和一定普遍性的社会理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照搬既有的成熟理论(主要是西方理论)解释具有相当独特性和变动性的中国经验,就谈不上对农村对中国的正确认识。因此,研究者应当以开放的学术胸怀和敏锐的经验感知力深入到热火朝天的中国实践中去,有主体性地吸收成熟理论,在经验与理论的反复穿梭中逐步提升理论抽象程度,在此过程中要容许和忍受理论的粗放和不成熟,通过不断的学术积累与接力,逐步建立具有真正意义的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华中乡土派”从事农村研究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们在上述两方面都形成了一些积累,准备以学术笔谈的形式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和展示,主要包括乡村社会性质、农民心理与行为逻辑、农民生活与意义世界、乡村治理机制、国家与农民关系、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经验研究方法等十多组笔谈。我们期待着与学界同仁就此展开热烈的、开放性的讨论,协力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大繁荣、大发展。

本期主题是“中国农村区域差异”,包括一篇总体性阐述文章和五篇具体应用、论证文章,涉及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历史成因、农民自杀机理、农村人情运作机制、农民性格与交往逻辑和农民生育观念等内容,从微观的个体心理与行为到宏观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区域差异”得到了充分地呈现与阐释。自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之后,我们少有解释和认识中国农村社会的社会理论框架,从社会结构维度构建的“区域差异”模型,或可弥补这一缺憾。

猜你喜欢
笔谈经验学术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明清戏曲序跋研究笔谈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经验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当“汉学”被缀以“主义”:汉学主义笔谈
大学生就业研究(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