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背景下手语校本培训教材词汇采集研究——以绥化学院为例

2013-04-11 11:20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培训教材聋人手语

王 敏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手语校本培训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一)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只有做到上述公平,才能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在听力言语康复科学发展的今天,手语仍然是聋人最欢迎的视觉语言,是他们用来代替有声语言的交际工具,对健听人来说,学习手语有其更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聋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学习手语,那么很难想象教师在和学生无法自如沟通的情况下,能顺利并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学习手语又是对聋人本身的尊重和接纳。因此,学好手语才是保证平等接受教育的前提。

(二)为培训校内教师提供参考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全校教师除特殊教育专业的部分教师外,都是手语的初学者,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学习手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助于形成有质量额师生互动,课堂互动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语言因素,教学离不开语言,聋生课堂的语言表达形式主要包括手语、口语、书面语三种,手语是聋生的母语,聋教育工作者如果缺少手语与学生沟通,很难对聋生进行深入启发。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对手语表述的深入思考,就很难展开有质量的互动。因此,作为聋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认真学习手语,坚持课堂上使用手语,这就要求学校要定期组织全校教师特别是今后给残疾人大学生授课的教师进行系统的手语培训和考核。而目前出版的教材并不是特别适合作为我校教师的培训教材,因此,非常有必要编写一本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手语校本培训教材。

(三)为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提供教材

作为目前唯一全国通用的手语工具书《中国手语》上下册并不适合作为我校的手语教学教材,尽管现在已经出版了一些手语学习的材料,但是这些少之又少的书籍仍然不适合作为上课使用的教材,也仅能作为参考资料。其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手语》上下册对初学者来说,刚一接触就会有抵触心理,并不会使初学者对手语产生学习兴趣。其次,《中国手语》上下册涉及的词汇多而杂,通过四年的手语课程教学经验及与聋人交流的经验发现,一些词汇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小或是在聋人群体中几乎不出现。再次,《中国手语》上下册只能是作为手语词典,并不适合作为教材,书中的内容全部是词汇,并没有能让学习者练习的部分。最后,除《中国手语》上下册外的其它教材都是《中国手语》的缩写版,虽然加入了一部分练习的内容,但词汇都是摘自《中国手语》,因此,编写一本适合我校的手语培训教材势在必行。

(四)在校本科生与聋生建立关系的保证

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信息含义的基础上,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健听大学生要学会手语,这也是接纳听障大学生的前提。庆祖杰、朱珊珊在《普通高校健听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接纳态度的个案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健听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的接纳仍处在意识层面,他们肯定了听障大学生的能力,但还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流,虽然和听障大学生同处一个校园中,但沟通交流仍不够多,缺乏与听障大学生交流的机会,这与他们不会手语有直接关系。因此,只有学会手语,才能与听障大学生自如交流,才能保证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手语校本培训教材词汇采集途径

(一)《中国手语》书中原有词汇

《中国手语》虽然不适合作为教材,但其中的词汇量较大,书中一部分词汇在聋人群体中使用频率仍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经验及生活经验,在编写手语校本培训教材时可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的是《中国手语》这本教材,但我们不能完全迷信教材,全盘照搬,而是将其中被聋人广泛认可的词汇挑出来教给学生。

(二)学生根据校内实际情况采集词汇

由于中国手语这门课的考核方式是过程考核,为了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手语的积极性,在学生掌握一定量词汇后,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4人,要求5组学生每组学生自选主题在学校这个环境中采集词汇,编写对话,最后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做汇报,作为期末成绩中的一部分。学生所选的主题基本上涉及到了校园生活中的场景:就医、就餐、购物、借书、取钱等。采取这种形式,更多的考虑到,残疾人大学生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校园中,让学生分组采集词汇,能把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考虑进来,这样,当残疾人大学生入学后,普通大学生与听障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沟通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

(三)手语视频中常用词汇

在本科生的手语课上,除了教授词汇,更多的时候让学生看聋人的手语视频,很多时候,视频中的词汇、语句,更贴近聋人的生活,所以,每次上课在课堂上都会利用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放聋人手语视频,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看完每个主题后,要找出视频中涉及到哪些词汇,哪些词汇是书中没有的,哪些词汇的打法是和书中不一样的,通过这种对比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更能认识到,《中国手语》书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应走入聋人生活中,学习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意义也是最有效的。

(四)聋人群体中常用词汇

这里的聋人群体主要指两部分人群,一部分是以后考入我校的聋人大学生,另一部分是社会中的聋人群体,我们在编写手语培训教材时应考虑到聋人群体,要做到词汇来自这个群体,用到这个群体,见习和实习的学生回校后都反应了这个问题,课堂上学习的手语无法和聋人正常沟通交流,因为我们在平时本科生的手语教学中,忽略了这个重要的群体,没有他们的参与,学生手语无论怎么熟练,都无用武之地,因此,我们应该多把聋人请入课堂、课下让学生都走出去,与聋人结对子,互相学习,从他们的生活中搜集词汇。

三、存在的困难分析

在编写手语校本培训教材采集词汇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困难:

(一)词汇中缺少自然手语词汇

自然手语是聋人群体约定俗成的语言,在他们未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就已经使用,是聋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往往因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手语方言,健听人学习手语的时间不长,在课堂之外与聋生交往机会有限,对自然手语几乎不懂,而聋生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自然手语,这样看来,我们对自然手语的翻译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首次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写入手语,虽然提到手语规范化的必要性,认为全国没有通用手语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残疾人之间、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影响到特殊教育的有效进行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通用手语的研究与推广任务并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因此,自然手语在聋人生活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们编写手语校本培训教材采集词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只有聋人大学生走进校园或是我们走到聋人群体中去,多与聋人沟通交流,这样的困难才能得以解决。

(二)采集词汇不全面,不能满足所有聋人大学生

我们在采集词汇的过程中,虽然采集途径很多,但从中发现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聋人大学生涉及的专业很多,如:平面设计、计算机、美术等,由于我们本专业对其它专业都是门外汉,采集到的词汇也只是通用词汇,对于一些专业词汇还是知之甚少,所以,在采集词汇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涉及专业较多,工作量较大,导致这个部分仍在继续进行中,如果想解决此困难,只有专业教师都参与到采集词汇的工作中来,这项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

编写手语校本教材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而词汇的采集工作是最重要的前期工作,虽然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想到了很多途径,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这项工作一定会顺利完成。

[1]马明,武红军,谭寒.教育公平视野下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5).

[2]傅敏.关于修改《中国手语》部分欠合理手语的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2012(6).

[3]郑璇.面向听人的中国手语教学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4).

[4]衣玉敏,吴海燕.南京市的手语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黑河学刊,2012(11).

[5]季筱桅.手语对聋校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2(10).

猜你喜欢
培训教材聋人手语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铁路营业线电务施工安全员、联络员、防护员培训教材》正式出版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图书目录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