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高三数学总复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2013-04-11 11:20王志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聋校聋生高原

王志华

(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在聋校高三数学总复习期间聋生常会有这样的表现:眼睛盯着书却没有思考问题;“前科性”的错误,缺乏改正的信心;有些聋生在某段时间内花费了许多精力投入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但成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觉得自己学的知识越来越糊涂。

一、高三数学总复习中“高原现象”的成因

(一)听力障碍对数学抽象逻辑思维的制约

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聋生听力障碍给其数学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聋生在高三之前已经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习题都是单一知识点或单一公式的题型,聋生可以按照“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就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或答题。而高考前的总复习不再都是运用单一公式或单一知识点能解决的题型了,而是有很多需要运用多个公式和知识点的综合性题型。由于听力障碍制约着聋生对数学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做综合性题型时表现的比较突出,因此,聋生的数学成绩特别容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

(二)紧张学习导致生理、心理疲劳

聋生的高考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比普校高考提前,所以自从进入高三学习相当紧张。聋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学习,再加上各种考试、测验接踵而至,同时又缺乏体育锻炼,人的身体机能减弱。由于聋生从小到大参加的都是本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对于单考单招性的聋生高考即兴奋又紧张,想盼着高考早来早结束又害怕面对高考。有的聋生在心理上急于“求战”,自我感觉良好,问复习的怎么样了,回答总是准备的“差不多了”,这样极大地减弱了学习动机,产生厌倦情绪,什么都不想干。

(三)学习方法机械单一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在学习方法方面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尤其是在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总结归纳方面的能力薄弱;而恰恰在临近高考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求把知识融会贯通,需要提升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聋生薄弱的能力与高考的要求相悖。此时聋生畏难、消极、意志消沉,习惯于被动地听从老师的安排,抱着一种机械的学习方法,即整天盲目地做题。不能把要解决的问题比照以前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设法将新问题的分析研究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模式中来;不能把陌生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变更,化归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不能有效地针对自己的薄弱知识进行弥补,学习效率较低,导致数学成绩徘徊不前。

二、聋校高三数学总复习中克服“高原现象”的对策

(一)心理讲座、科学解释、正面应对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接受信息比较少,与父母的沟通不便,聋生在高三复习时,一旦进入高原期,常常会感到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手,痛苦不堪。在经过屡次的盲目尝试仍无效果后,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受挫,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和智障学生一样有智力问题。聋生遇到这些现象以后,如果不能及时的改变,可能就会一蹶不振,这时心理疏导就显得十分重要。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对聋生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讲清“高原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揭示它的普遍性与可塑性,并结合心理学知识与聋生一起将其解剖,分析现状,指导实践。聋生在了解了自身的状态之后,心中豁然开朗,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跨越高原。

(二)指导聋生讲究策略、优化方法、提高效率

高效率的学习才可能在高考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所以在复习中教师要指导聋生有效地把握复习的计划和节奏,合理安排好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在复习过程中,指导聋生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引导聋生优化学习方法,指引聋生在数学解题中掌握化归法、模式法、放缩法、构造法和类比法等解题方法。如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每周一次小考,每月一次大考,在讲解时采用“兵练兵”,学生当老师给其他学生讲;“集中讲、对比练”,“滚动前进、循环上升”等方式,这样形象生动的复习可以使聋生记忆犹新。

(三)榜样激励、培养坚强意志

榜样激励的作用是无穷的,但它更是一种教学管理的艺术。聋生在高三总复习阶段,面临高考的压力,大部分聋生的意志比较脆弱,自己不能很好地克服“高原现象”,教师可以用榜样来激励聋生,从而更加坚定其意志。聋生一般比较崇拜聋人中的成功者,通过网络查找邰丽华和宋晓波成功的事迹,借助班会给聋生讲解,告诉聋生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行的。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立志成才者多,而真正出类拔萃的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许多人意志不坚强,不能越过“高原期”继续攀登高峰,最后落得个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的结局。只有意志坚强,对症下药,就能取得新的成绩。

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搞好教学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基本功比赛。如在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中,笔者讲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例以及运用的网页和课件获奖,当同学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一是为老师祝贺,二是为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高兴。笔者学校的历史和政治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笔者组织了高考立志队会,请该教师为聋生讲解自己上高中刻苦学习的经历和取得成功的经验,让聋生明白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除智力、技能等因素外,还要做好“非战斗损失”,即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四)教师要“透”析聋生,“深”研教材

聋生高三数学总复习中“高原现象”的产生,主观上和教师对教材研究的不够深,对学生情况分析的不够透彻有一定关系。作为数学教师,当聋生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出现“高原现象”后,一定要尊重、悦纳聋生,结合聋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分析聋生对总复习课不感兴趣的原因。通过“透”析聋生,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在高三数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深研教材。由于聋校没有专门的高中数学教材,现在用的都是普校高中教材,逻辑性极强的高中数学知识对于聋生来说是抽象难懂的,教师要适当调整教材的体例和知识结构,让教材更好地为聋生服务。其次,教师要考虑怎么帮助聋生“学”。教师平时要注意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备课时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多准备一些资料。要注重为聋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聋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

总之,“高原现象”是聋生高三数学总复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对此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于重视。希望特殊教育一线数学教师以科学的视角,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现象,争取尽快帮助聋生度过“高原期”,进入学习平稳发展期。

猜你喜欢
聋校聋生高原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