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学如何正确对待QQ语言

2013-04-11 11:51
关键词:写作学体裁汉语言

汪 苏

(湖南文理学院 中文系,湖南 长沙 415000)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即时聊天工具(IM工具)越来越成为人们特别是广大网民生产生活必不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以QQ为代表的IM工具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互联网应用的每一个角落,而QQ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在广大民众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极具网络交互特点的语言类型.,这种语言类型以其鲜活的生命力迅速得到广大青少年网民的追捧,并借助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媒介迅速进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尤其在写作学方面,这种语言不断挑战着传统的写作规范和写作习惯,比较尴尬的是,运用比较传统的写作理论已经没有办法来解释和驾驭这种特殊的语言载体,而这种语言载体对于传统写作学的冲击却方兴未艾。

由于QQ软件工具的使用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因此,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暂时把这种极具互联网特点的特殊网络文化语言现象称之为“QQ语言”。QQ语言作为一种时尚前卫的语言现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造着我们传统的汉语言使用习惯和使用规范。因此,了解和研究QQ语言特点,总结QQ语言发展的规律,研究QQ语言使用的利弊,对于保护汉语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推进写作学语言规范化,已经刻不容缓。

一、什么是QQ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QQ这个名字家喻户晓。QQ是当前国内具有垄断意义的领先即时聊天软件,是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工具。截止2011年底,QQ的同时在线数已经突破了1亿4千万,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互联网桌面应用软件。

经过13年的发展,QQ软件不断的进行版本升级,时刻保持着与时代发展的同步。今天,QQ不再单纯的作为一个即时聊天工具,而是一个庞大的互联网集成应用软件和集成信息平台。其业务发展到互联网门户、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视频、软件应用平台等互联网的每一个应用环节和传播环节,囊括了信息传播和数据共享的每一个互联网文化领域,其影响力无可比拟,并日益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二、什么是QQ语言

如前所示,QQ语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互联网语言环境下,在特殊的使用习惯基础上,根据互联网自身的使用习惯,创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这种语言文化,根植于广大网民深厚的语言语境土壤,在表达和流传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这种跨时间跨空间的虚拟载体,得到迅速推广,在大众追捧的同时,又一次次在民众的口中获得破译、解析、重塑和改造,使其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在数量和使用频率上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各种互联网论坛,社区,聊天室,即时聊天工具,博客,微博和SNS平台等年轻网民聚居的地方,都是QQ语言滋生的温床。各网络媒介不自觉地对广大网民具有广泛影响意义的QQ语言进行归纳或总结,挖掘出丰富多彩的QQ语言类型,而这些,确只是QQ语言文化的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QQ语言正在和将要被创造出来。而目前,QQ语言正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和发展。

三、QQ语言的特点

QQ语言来源于广大网民的网络生活实践,借助于网络媒介进行传播,并逐渐扩展到文本写作和口语交流的各个领域。因此,QQ语言就在所难免的带上了与之相关的各领域的特征,然而,QQ语言由于使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创作环境比较特殊,传播途径相当复杂,应用范围不一而足,使用办法无法统一,因此,研究QQ语言在可操作性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也难以给予比较准确的定义和解析。这里,我们就其特点进行比较笼统的分析,作为QQ语言研究的尝试。

(一)时效性

QQ语言作为即时聊天工具的衍生品,其自身具有强烈的时效性。这一点并不难理解。QQ语言作为语言工具,在沟通的过程中就是为了尽快的传递主体在具有针对性的话题上的主观感情或思想意图,以便使对象在即时的语言环境下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因此QQ语言自然而然带上了这种强烈的时效性。如比较常见的QQ语言“我等的花儿都谢了!”表达了QQ语言发出者在说话当时迫切等待的心情,并将之带有些许自嘲意义的幽默表达。“不要走,决战到天亮。”表达了说话人在游戏中投入和执着的心情。这些语言,都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如果错过当时赖以表达的环境和时间,其意义也就大打折扣。

QQ语言的时效性除了表现在其即时聊天功能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其网络固定惯用语的形成和使用上。如著名惯用语“你妈叫你回家吃饭”。源自于2009年魔兽世界停服事件,这句话在当时名噪一时,但今天的人很多难以理解它的意思。“烧香的不一定是和尚,还可能是熊猫……”源自某一时期大行其道、网友闻之色变的熊猫烧香病毒。这些QQ惯用语一旦脱离当时的时政和社会热点,就失去它生存的丰富土壤,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二)口语化

QQ语言的口语化也比较容易理解。QQ语言作为非官方语言而存在,它的主要意义就是其即时的交流性,因此情景式的口语对话,是QQ语言的主要特点。如“我呼呼去了”中的“呼呼”指的是说话人要睡觉去的意思,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我闪了”中的“闪”指说话人要迅速离开的意思,同样是风趣活泼的口语表达的鲜明例子。

(三)对象化

QQ语言的对象化指的是QQ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维是具有强烈针对性的。QQ语言不同于传统的汉语言短语和句子,具有其独立的思想感情意义,即时单独存在,也不失其关于特定思维和感情的准确表达。而QQ语言若失去了其所针对的对象,则在独立的表情达意上就显得困难。如“倒!”、“寒!”表示说话人遇到令人惊讶或者难堪的事情时的心里感受。而“gm”这个用语,如果在针对一个网民对另一个朋友的称呼时可以表示“哥们”的亲切称呼,而在游戏社区或论坛中,网民针对于游戏开发运营官方的管理人员的称呼时候,则表示“游戏管理员(game master)”。可见,QQ语言的对象化是对QQ语言的产生和解读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情景化

QQ语言的情景化指的是QQ语言在表情达意时需依赖其产生的语言环境才能被双方顺畅的接受和使用。如“白骨精”用在对某一优秀人员进行礼赞时,其本意发生变化,表示“白领,骨干,精英”的意思。“蛋白质”用在对某种人进行嘲讽的情景之中时,其本意发生变化,表示“笨蛋,白痴,神经质”的意思。这些QQ语言在使用时和其使用的语言情景密切相关,一旦失去这个情景,其表情达意的内容也将不复存在。如下面一段QQ聊天对话,表现了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聊天的情景:

甲:哪儿 ?

乙:上海 ,U

甲:北京。见到U真高兴

乙:me 2! 呵呵

甲:家?

乙:no.公司

甲:MM or DD ?

乙:D! 我有事,走先,886!

甲:O I C ,BB!

该段对话简短简练。句子多由符号、名词或短语加上标点符号完成。其中,基本上每一句话离开甲乙两个人对话的事情背景,则让人难以理解,无法独立存在。

QQ语言的情景化还表现在QQ语言在遣词造句时多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感叹词。这些表示主观感情强烈的词汇的运用,极大的增强了QQ语言的感情色彩,起到烘托环境、渲染效果、抒发感情的有力作用。感叹词的使用是QQ语言的一大亮点,如“哇塞!”表示惊讶。“哦—吔!”表示成功的喜悦或者意见统一时的激动。“OMG!(oh,my god的戏谑缩写)”表示吃惊。“呃……”表示诧异时说不出话来的情景。

比较奇怪的是,QQ语言在使用这些表示强烈感情色彩的实词和虚词时候,在一定的环境下,这些词的词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产生活用或者转义。如某些网友在遇使自己难以接受的意见和观点时会说:“我晕!”这个“晕”在使用的过程中词性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轻微的变化,带有了些许形容词的特点。说某个人或某件事出名了,会说“火了”。这个火本为名词,用在这里直接转化为形容词,表示火热受追捧的意思。最近比较流行的淘宝体“亲”则表示对对方的爱称,有“亲爱的”的意思。

(五)符号化

QQ语言的符号化是QQ语言不同于传统写作语言的最大特点。QQ语言具有符号化的特点,是由其即时工具的时效性决定的。QQ语言的使用和传播要依赖于网络传输工具,因此,他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一种特殊语言。说它是口语,但是它需要借助于文字来表达,说它是书面语,但是它却具有非常强烈口语色彩。这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的语言,在使用上要求主题要以最简单、最直观、最快捷、最省力的书写符号来表达更多的意思。因此,QQ语言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从它赖以滋生的土壤中一步步进行简化,逐渐形成具有强烈符号化色彩的语体结构。这是对传统的写作学语言的巨大冲击,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写作学语言,是以汉字的象形文字进行书写的,每一个汉字都与它所表达的“物”具有密切的联系。而QQ语言这种符号化的语言,是互联网和汉语除“义”之外的其他因素结合产生的衍生物,不再坚持象形文字这种表意符号的使用规范,极大的破坏了汉语言发展的历史传承性,而成为了一种另类的语言现象。这也是QQ语言一直难以被官方认可的原因。

符号化的QQ语言,当脱离其语言情景,被第三方解读是则需要相当的“翻译能力”。而研究符号化了的QQ语言的产生来源,对“翻译”QQ语言具有很大的帮助。梳理QQ语言产生的来源是一个难度较高的工作 。笼统的来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根据语言词汇中音节的声母缩写。如:“GG”(哥哥)、“MM”(妹妹)、“JJ”(姐姐);“BS”(鄙视);“PMP”(拍马屁);“JJYY”(唧唧歪歪)等。

2.来源于音节谐音。一般为数字或键盘容易敲出的英语字母。如“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748”(去死吧);“8147”(不要生气);“PP”(片片,指照片)等;酱紫(这样子),“驴友”(旅友)。

3.来源于英汉互译及其英汉互译过程中的缩写、谐音等。如IC解释:I See,我明白了。me2解释:me too,我也。3Q解释:thank you,谢谢。CU解释:see you。BB解释:BABY,宝贝,婴儿。爱老虎油解释:即I love you的谐音。

4.来源于某些绘画素材或简笔画。如Zzzzzz…………表示正在睡觉(这是引入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发出声音的画法)。>《 解释:表示害羞。 表示害羞时脸上产生的红晕。

四、QQ语言的应用

当前,QQ语言约定俗成的应用于互联网和年轻一族的口语交流中。但是QQ语言能否应用于现代写作学的书面写作中,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广受争议。如前所述,QQ语言的产生有着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他的产生,是对传统汉语写作规范和使用习惯的变异和挑战。QQ语言当前在书面写作上的应用多集中在比较前卫的IT行业的应用文、公告、攻略和通讯类文章之中,或者在比较轻松的青少年赠言、书信等比较“民俗”的领域。而大部分比较“官方”和正式的领域都视QQ语言为“异类”。更有甚者,一些学术界的舆论站在汉语言文化保护和文明传承的高度上对QQ语言的使用进行鞭挞。这些带有非此即彼具有强烈偏见的言论,既不利于对网络文明的规范和发展,也不利于写作学的变革和向前发展。当下,对QQ语言和写作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楚的认识和客观中肯的评价,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着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写作学的健康发展,关系着民族文化和汉语言文明的健康发展。

五、写作学应积极面对迅速发展QQ语言

(一)QQ语言是传统写作学语言进化的先行官

首先,我们站在以互联网信息高度发展的层面,认识QQ语言的发生和发展。QQ语言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中国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来讲,QQ语言的诞生是高度繁荣、简捷快捷的网络信息化语言符号和传统的汉语言规范在书写效率上比较内敛的矛盾长期互相作用产生的和演变出来的语言现象。众所周知,汉语言书写规范具有比较强烈的表义性,而在“传情”方面一直恪守中庸之道,显得比较内敛。而QQ语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得汉语写作在书写规范上呈现出比较“活泼”的现象。使得汉语写作的文本本身出现鲜活的感情色彩,呈现出活泼和张扬的一面。反过来说,QQ语言的发生和发展,是汉语言书写规范在适应网络文明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调整。QQ语言是汉语言进化在特殊时期的种种尝试,是自发的语言变革的半成品,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因此,QQ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绩,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而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遵循QQ语言自身发展规律,投入精力进行研究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和引导QQ语言内部的优胜劣汰,向着有利于传统写作学发展的方向发展。

(二)QQ语言是传统写作学体裁的私生子

从发展的角度讲,QQ语言是网络信息文化和汉语写作的先行官,是一种正在变革和发展中的写作语言现象。而从横向静止的角度讲,QQ语言在现代写作学中的位置也呈现出比较尴尬的现象。就现有的写作学体裁来说,QQ语言写作的适用范围在当前还比较“边缘”,多出现在一些比较轻松和前卫的体裁中,反应的主题也比较自由轻松。而在比较官方的体裁和主题中,QQ语言的使用则显得比较吃力,流于轻挑,甚至出现不伦不类的情况。但是,随着QQ语言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深入,我们也可以看到,QQ语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一些比较正式的体裁之中,并使得原有的体裁和题材发生了不同于传统写作学所定义的现象,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张力。一些QQ语言的热词如:“给力”、“菜鸟”、“稀饭”等频频出现在各种官方的比较正式的体裁中。尤其在新闻通讯和诗歌等体裁中,使用QQ语言不但没有削弱其严肃严谨的面貌,反而使其显得务实形象,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QQ语言同某些语言形式或应用体裁相互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立于传统写作学之外的“新体裁”,这种“新体裁”同传统的写作体裁相比,相对独立性比较弱,指导性不强,逻辑定义也不够严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相对于传统的写作体裁来讲,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如QQ语言和互联网广告相结合,产生了“淘宝体”、“咆哮体”、“凡客体”等,这些写作体裁虽然相对独立性较弱,但其确实存在着比较强的形势规范,并在应用上比较广泛,受到商家和广大网民的追捧。除了主动的改革和演变之外,QQ语言还自发的和一些诸如诗歌、公告、启事、书信等结合,在这些体裁的内部出现,挑战着写作学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这些都是QQ语言自觉和不自觉发展的有利实证。

(三)写作学对QQ语言的接纳和应用已成为一种必然

首先QQ语言活泼自然,突破了汉语言表达上刻板的一面,在写作的书面表达形式上生动形象,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弥补了传统写作学在情感表述上不够张力的缺点。在写作中恰当应用QQ语言,并结合文章体裁、主题、视角和情感,可以获得画龙点睛的效果。

其次QQ语言的时效性、情景化和符号化等自身特点,使得QQ语言在书写规范上简捷扼要,直接了当,能够快速进入主题,往往寥寥几笔,便能直奔主题,深化感情。QQ语言的时效性是传统媒体向高度信息文化过度的里程碑。

再次QQ语言的符号化、情景化和对象化等自有特点,使其在语言表现力上形象入戏,能和所表述的主题产生这样那样的联想,容易激起读者的心理图景,达到抒情达意的良好效果。如《中国青年报》穿插QQ语言和卡通图像的爱情故事《偶与MM》,文图并茂,诙谐有趣,连载六十多期不断,既活跃了版面,又暗合了青年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个时代都有来自民间来自群众的语言,对传统语言形成影响和冲击,并逐渐渗透,最后形成约定俗成的新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遵循QQ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并对其进行整理、规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欧阳友权.人文前沿———网络文学与数字文化[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赵均.网络语言概说[J].现代传播,2005(2).

[3] 杨建民.网络语言审美透视[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

[4] 叶丽新.“网络写作”研究:“网络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起点[EB/OL].http://www.ewen.cc/jiaoyu/bkview.asp ?bkid=62844&cid=141728.

[5] 赖光明,蒋莉霞.网络写作教学指导刍议[J].语文学刊,2004(4).

[6] 申屠立平.研究性网络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7] 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44.

[8] 费育曼.简析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写作学体裁汉语言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