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2013-04-12 06:54
关键词:青年教师价值思想

彭 晓 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303)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广东地区高校共120所,40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超过10万。笔者通过整理和分析有关文献,并对广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调查,以了解广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寻求有效的对策。问卷调查部分,笔者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广东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及政治态度调查问卷”,选取广州、深圳等市多所高校共500个样本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回收率65%。

1 相关基本概念

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高等院校中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40岁以下的专业人员。

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2 广东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总体状况

广东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情况复杂,表现为积极与消极共存的状况。

一方面,广东高校青年教师的主流价值取向是积极进步的。

总体来看,当前广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积极进步的。与同龄人相比,高校青年教师整体保持一种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态势,大都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51%以上的青年教师认为,“高校教师是社会的普通一份子,应该默默奉献”,表明愿意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90%以上青年教师“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术领域内有所建树”,并愿意为之努力。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转型使得整个社会的新旧思想、价值观念发生碰撞,这些都对青年教师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以经济发展为主旋律的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仍能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能够不为来自市场的各种诱惑所动,安心本职工作。调查显示,“对目前工作挺满意”的青年教师占68.4%;“我的工作能够及时得到他人的肯定”占69.2%。这些都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在“平和”心态的支配下,积极进取与充实地工作与生活着。

另一方面,广东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也存在着选择偏差的消极现象。

一是表现在理想信念层面,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国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现状,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影响不小。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广东,经济发展的观念较之内地更为深入人心,造成了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现状。同时,部分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念不强。由于当前不少高校在培养和使用青年教师时都存在着轻政治、重业务的现象,导致不少青年教师对政治观念的培养不重视,认为只要搞好业务工作就够了,不要讲什么大道理,“远离政治”最现实。

二是表现在道德观层面,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当前,绝大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上是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却没能将内在的认知外化为实际行为。表现为:认为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时,为了实现集体利益而牺牲了个人利益是不明智、不可取的做法。因而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甚至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不惜牺牲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有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待遇过低,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劳动价值,因而经受不住其他行业高利益的诱惑,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有的人依靠学校的财力和宽松政策的支持,一旦完成了自身学历的提升后,就千方百计离开学校,另寻待遇更好的、更理想的学校或行业;有的凭借高校教师时间支配自由度较大的便利条件,从事很多社会兼职,致使精力严重分散,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是表现在人生观层面,存在功利主义倾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们对“社会责任的肩负和自我价值实现”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大多数人努力避免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规范发生冲突,逐步走向自我价值实现和服务社会相统一的明智之路。但是一些青年教师在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过程中,片面地强调个人利益,有利则做,无利不做,缺乏奉献精神;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讲实惠才是硬道理,认为物质利益的实现,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在工作中,喜欢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奉献有保留,索取问心无愧。因此,他们放弃了短期无法获得效益、需要长期开展的理论研究,转而花大力气和时间去搞见效快、能体现经济效益的技术和产品研究,甚至一些硕士导师和博士导师把自己的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无条件使用。更有甚者,为了能够让学生多干活,一再拖延学生的毕业时间,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是表现在科学观层面,轻视人文精神。大多数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精神,但人文精神略显不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高校青年教师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因而普遍尊重科学,具备了良好的科学精神素养。但是在部分教师身上存在轻视人文精神的现象,科学的功能被无限放大从而产生了唯科学和技术至上的思想,割裂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自由全面发展。

五是表现在职业道德方面,育人意识弱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师极为重要的责任。但是,有部分青年教师不顾师德之道,在授课时大肆宣扬社会的阴暗面,将课堂作为宣泄自身对社会的错误理解和不满的平台,甚至发表一些错误偏激的观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博得部分学生的“喝彩”,岂不知这样误导学生,对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正在形成和确立的大学生来说,会在思想上造成极大的混乱和困惑。

3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引导的对策

一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引导高校青年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首先,要对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当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很多,如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关于影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认识发展的因素研究,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内容的系列研究,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形式与方法的研究,等等。只有了解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发展特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了解广大教师真正关心哪些社会问题,才能真正提高他们参与教育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只有研究教师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富有吸引力。总之,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发现高校青年教师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以及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使思想教育工作有的放矢。

其次,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帮助青年教师正确地进行价值取向抉择。通过各种符合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手段,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青年教师爱校如爱家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讲奉献、讲职业道德的舆论环境,使青年教师能安心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远离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二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调控机制,规范高校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抉择。

首先,要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在涉及青年教师切身利益的具体事情上,比如职称评定、课题评审、收入分配等方面,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坚持民主原则,广泛听取意见,确保青年教师合理合法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其次要规范竞争机制。这种竞争机制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是起点一致,机会均等,规范、合理、合法,并真正实行优胜劣汰的规则,从而使青年教师能在这样的优良竞争环境中正确对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再次要完善奖惩机制。完善奖惩机制,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使之发挥出导向、规范、警示、教育和保障功能,以规范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与行为合理化,同时也警示高校青年教师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规范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

三是要健全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

首先是制度保障。要建立一系列激励、评估、监督青年教师思想发展的制度,做到对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引导是有章可依的,使青年教师价值取向引导工作能达到规范化、科学化的水平。

其次是物质保障。要从根本上改变青年教师价值选择功利性强化的现象,必须有相适应的物质保障。高校青年教师在完成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后,所得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应与付出相对称。调查显示,59%的青年教师有“和我的付出相比,我的收入太少了”的看法,并且89%认为“与工作业绩相比,家庭和睦更重要”;96%认为“父母的健康让我牵挂”;82%认为“我愿意为子女的成长而无条件付出”。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家庭、父母、子女是他们更看重的。他们需要有时间、有物质条件来保障家人的生活。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在收入分配、晋升职称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保障。只有相适应的物质保障,才能让青年教师更安心本职工作,不至于在价值选择时趋向功利化。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

[2]曾绍元.加强对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导向的正确引导[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2).

[3]谢曼华.90年代高校教师人生观价值发展变化探析[J].高教探索,2000,(1).

[4]孙明娥,张传新,赵启会.关于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1,(6).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价值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