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2013-04-12 18:02胡冰
关键词:责任意识大学生发展

胡冰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从根源上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处理好个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树立起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社会责任意识,也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道德却出现了某些缺失,并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责任意识薄弱是当代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重视,但是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大学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上,而在原因的探析上,有的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探折,有的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探折,基本没有从个人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判断角度来综合研究,从而没有找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的根源,导致提出的许多对策都不具有可操作性。笔者从个人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判断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并根据这些研究提出相应对策。

1 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

责任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规范。责任是行为主体对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社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未来之间关系的纽带。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尤纳斯(H.Jonas)曾指出,“当代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责任问题”,“深刻的自我责任意识是一切一切的根基,它构成了人的生存的意义”。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包括家庭责任、社会责任、职业责任等等不同的范畴。

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社会责任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否正确与国家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就要对现有的国家社会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

2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

根据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并且他们大部分都承认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自然灾难和生存的自然环境都比较关注。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面临选择时,国家、社会需要可能不会成为重点考虑对象;社会责任意识表现得太过盲目,不能正确发挥其作用,或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表现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根据从事高等教育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大学生进行的多次问卷调查分析,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薄弱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上的错位

当代大学生是富有理想的,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不少的大学生在竞争的压力下对个人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多限于功利目标,重物质实惠轻精神追求。社会理想应该是青年的首要选择然而他们普遍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而不可即,难以把握,是虚幻的,只有“现实的”才具体、实在,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眼前的利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常常把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具体目标上,对“我”之外的事却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2.2 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在生活态度方面,有很多大学生从小在家庭环境下养成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一旦溶入社会“自我”的意识就会支配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未能自立就开始讲排场,摆阔气,错把校园当成享乐消谴场所。平日不少人忙于逛街、上网等活动,对读书做学问、了解社会的兴趣不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安于平常,对周围的事情也不感兴趣。种种现象表明,当今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已不再是一群热血青年了,而是变成了安于现状的“郁闷着”的一群了。

2.3 人生目标不明确,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规划

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他们的经历总是陪伴着阳光,对于未来往往容易抱着幻想而又不切合实际,有更多的期望而又缺少为此奋斗的勇气。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成为一种通病。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上来。上大学只是为自己寻一个好的工作,赢取幸福的生活。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人生短暂,得过且过,甚至连人生目标都没有,上大学只是为了混日子。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把目光投向社会,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精神,能够把自身利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统一起来,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2.4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对社会的态度方面,许多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是肤浅的。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的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自己置身社会之外,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总是摆出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姿态,不能真正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还有一些人时常抱怨社会,认为社会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社会给予自己的太少。但他们却不想自己给予社会什么,给予了多少。在他们思想意识里社会创造和社会索取是分离的。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日新月异变化的转型期,社会中必然会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学生们接触社会有局限性,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能力和实际经验不成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的认识往往较片面,甚至容易走向极端。有些人看到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就感到茫然而悲观失望,不能认识到社会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努力创造,也需要大学生尽其相应的社会责任。

3 认识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树立正确社会责任意识的前提

大学生的成长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这个成长包括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然而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更是其个人是否能成为一个为国家有用之人的重要因素,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从上文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与个人对社会的判断有关,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正确的社会判断。社会判断是指一个人对社会性质、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状况的自我主观意识的一个定义。社会判断实质是判断国家发展战略是否正确。那么怎么来判断我们国家的的发展战略呢?从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看,我们认为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其根本取向就是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去追求经济的自由和发展。在社会建设上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在政治建设上对民主的追求,以及在文化建设上对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一元主导、多元共存的追求。但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赢得了跨越式发展,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现在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由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带动的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这一阶段的社会判断有以下几点认识:

3.1 对于体制改革的认识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家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成为时代的必需。经济体制改革使经济获得了自由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得到增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大多数居民收入低、收入分配不合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经济体制改革有时难以突破,机构改革,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可以说,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阻力;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重视不够,技术创新落后于制度创新;渐进式改革的累积成本或后摊成本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还是能够通过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能解决的呢?这就需要当代大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明确自己所在的时代的社会责任。

3.2 对于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调整的认识

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不协调,社会建设出现滞后,需要寻求一个合理的社会结构,也就是如何优化社会结构。一个国家一般是经济结构变动调整在前,带动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结构调整稍后于经济结构。但这种滞后有一个合理的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阻碍经济结构的持续发展。当前中国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差,经济结构已经达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水平,大约滞后15年,这是产生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原因,社会的公平公正意识成为时代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代大学生时常关注的问题。党和政府也在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促进经济和社会之间有机互动、协调发展。优化社会结构的前提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改善民生和社会公正。从而使中等收入者群体扩大,底层生存环境改善,不同阶层互惠互生,社会生存渠道拓宽。当代大学生正是参与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力军。

4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需要从教育理论上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社会判断

分析青年大学生价值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可以看出,作出正确的社会判断,对待社会要充满爱心,对待社会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心,对待社会事业的成功要有顽强拼搏的决心。就学校教育来说,要达到教育的效果,关键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认识规律,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是简单地开设理想信念课程或专题讲座,而是通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开展多项社会活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来增强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是一条主渠道。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需要更新,能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运用教育理论来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做出正确的社会判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现代形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货币运动和等价交换都服从于资本增值的目的,利益驱动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贫富差距以及对人的诱惑。我们应该承认人是理性经济的,会有私心私利,无论一个人有多么高尚的道德水平,都会受到利益的诱惑,都有可能做出图谋私利的行为。因之我们不应责备市场机制本身,而是要探索并不断完善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的机制,用这种机制来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关系,让大家获得同等追求利益的机会,让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改变大学生对利益的追求态度,从而认识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4.2 有关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的理论

社会结构合理,才能使整个社会保持平衡和稳定。调整社会结构,改革社会体制,完善社会运行机制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根本之举。合理的社会结构是富人和穷人少,中产阶级多。就算是穷人,也有社会生存的渠道,也有向上流动的机会,人人都有发展的希望。当前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判断出现的偏差,很多是因为只看到社会问题的表象,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获得发展的机会很少,急功近利地希望“一夜成名”,对责任二字基本没有过多思考,所以在教育理论中应该有相应知识内容的介绍。这个内容当然有很多方面,而社会结构的知识是他们目前认识比较陌生的,正确看待现在社会结构不合理之处,和这些不合理之处是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的,并且让他们认识到其自身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参与者,他们就能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摆正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认识其担任的社会责任。

4.3 有关公平和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的理论

社会保障制度是当代大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是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但当前在教育理论中涉及社会保障的内容比较少,就算有也不够全面,大学生对这一块知识可以说是想了解,又了解得非常少。当与社会负面现象联系起来的时候,就表现为对社会不满。所以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在理论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化、时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包括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提高社会福利,加强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此外,有效的社会基础秩序也是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的不完善,需要增强制度容纳矛盾、容纳冲突的能力,需要形成制度化解决矛盾的措施。

以上几点,是有关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放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把对社会的正确判断引导给大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意识。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国兴福连黎庶,国亡祸及家身”,任何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青年,总是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只有当言行一致成为个性行为的日常准则时,这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才会采取自觉的态度,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让青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程东峰.关于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

[3]周平.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4]王云兰.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8).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大学生发展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大学生之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