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为例

2013-04-12 18:02
关键词:国际金融我院学院

卢 敏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0 引言

《国际金融》课程研究的主题是国际之间的货币与宏观经济关系,探析金融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部均衡同时实现的问题,是一门宏微观并重、研究范围广、交叉学科多,并需要一定计算技术的综合学科。国家教育部规定该门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在财经类和非财经类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为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业专业人才,需要不断地对《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本文以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以下简称“华商学院”)经济系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为例,进行探索性分析。

1 华商学院《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现状

从2006年建校以来,《国际金融》课程就是我院华商学院经济系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授课的对象是经济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以及会计类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以2011—2012年全学年来看,本校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为1 216人,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共有7人。课程教师队伍共有7人,其中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28.57%;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位占100%;35~65岁2人,35岁以下5人,35岁以下占71.43%;非本校毕业的教师7人,占100%;理论课的师生比例为1∶173。根据2012年学院经济类专业和会计类专业的招生情况,预计在2014—2015年年度全院共有2 000名左右的学生要学习这门课程。另外,目前经济系正在申请开设两个新的专业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一旦这一申请审批下来,那将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要学习《国际金融》这门课程。

每个学期《国际金融》课程是3个学分,54个学时,平均每周3个学时。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陈雨露编的《国际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四版),该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教学内容设计上主要是侧重于国际金融市场和内外均衡理论与政策这两部分。根据我院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探索培养国际化金融人才的有效途径,把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 华商学院《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上仍然是传统的理论说教

《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更新得比较快。学生对这门课程还是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外汇市场时,讲解如何在两个外汇市场或是三个外汇市场进行套汇交易获利,90%以上的学生都是在认真讨论、认真思考;甚至课后还有学生假设各种各样的外汇市场行情,来判断如何交易,这表明学生对这门课程还是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由于该门课程的开设主要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只有三分钟热情,产生畏惧心理,慢慢地就丧失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其实从我院学生的生源素质、学科基础水平来看,学生普遍比较排斥学习纯粹理论性的知识。但是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也将是困难重重;没有应用性指导的实践教学,理论课的讲授也将是纸上谈兵。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将相对枯燥的理论融入到生动的实践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是目前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

目前,国内本科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框架主要为:“三位一体”、“六大结合”与“四大内容”。“三位一体”是指“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操作与管理”形成一个体系。“六大结合”包括: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制度与市场相结合、理论与政策相结合、模型与实证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学术与实务相结合;“四大内容”包括:国际金融中心与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与客体、机制与目标、制度与监管[1]。但是这些知识点绝大部分显得非常抽象,应该说这套体系比较适合一本、二本学生。但是对于像我院这种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就不太适合,因为该套体系的应用性内容不完善、实用性还有待加强。据调查统计,国内90%以上的独立学院基本上是采用一本、二本院校做法,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的选用上通常也有追求名牌大学教材的“癖好”,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教材不好,相反这些教材都是金融领域的优秀教材,非常适合专业基础良好、且具备一定学术基础和科研功底的本科类学生。只是对于独立学院性质的本科院校,就很难满足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因此,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经验,我院应根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在市场上挑选合适的《国际金融》教材。

2.3 师资力量缺乏

优秀的教学条件除了硬件设施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过硬的师资力量这一软件工程的长期建设。新成立不久的独立院校能否保质保量地完成办学目标,培养优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自身的整体素质。从华商学院《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团队来看,缺乏稳定、强大的师资力量是目前课程组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如上所描述的课程教师队伍共有7人,其中2名教授主要是来自母体高校,在我院担任兼职教师;助教4人中有3人是刚刚硕士毕业不久就直接踏上讲台的年轻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和金融行业的实践操作经验。这样薄弱的师资条件将直接导致《国际金融》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内容的不深入,不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3 华商学院《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实施

根据以上华商学院《国际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及教材和师资建设这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向法: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关注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动向,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依据教学进度而逐步解答,并鼓励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互助解答,授课教师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更新阅读资料,解答学生所提的问题。

(2)探究学习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避免学生在网络中大量无效搜索的“迷航现象”,教师对问题目标具体化,提出明确的阶段、层次要求,指引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路径,鼓励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拓宽国际金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案例教学法:《国际金融》课程的大作业和案例课内容为动态式和开放式,每学期教师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和社会关注焦点的变迁,更新内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案例,布置课堂讨论和课程大作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和实践问题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4)合作小组法:组成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内外共同讨论国际金融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小组参与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学习小组设计编印《金融简讯》等简报,在合作中互助学习,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

3.2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链接教学材料、网络资源、图书馆等多种教学手段。课堂上主要是用PPT的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器材展示教学内容,辅之以相应的板书形式;收集并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有欣赏价值的视频材料。课后与学生利用SKYPE、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建立共同的网络交流平台,形成教学PPT材料、习题集、热点问题解析等资源共享。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我院设立的经济类图书借阅室、经济类纸质图书资源和报刊、电子文献等图书馆资源。

3.3 考核方式

考核方法上,将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改革为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考核,实行以教学基本内容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全面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

目前主要采取5种考评方式:笔试、作业、小论文、出勤率、课堂表现。其中笔试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简答、论述等6种标准化题型,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作业主要有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对每次作业的评判结果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层次,每个学期作业的次数总共不少于5次,从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小论文的考核内容主要是针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某个热点问题或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某个材料进行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勤率是通过课堂点名或是提问的方式掌握学生到课的情况。课堂表现是通过课堂提问、做课堂练习、课堂讨论、举手发言等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分值相应分解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项。通过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小论文和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出勤、课堂提问、发言等情况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分值权重设计上,笔试占总分值的70%左右;小论文、实验报告、作业及考勤等平时成绩占总分值的30%左右,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指标的分解进行量化处理。

3.4 教材及师资建设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目前本课程建设除了使用人大陈雨露教授主编的《国际金融》一书外,还应采用多样化、多功能性的辅助参考教材,比如我们国际金融课程组的教师就有采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学习题与案例》一书(张晖主编)。利用两份材料针对本专业学生实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指导和实战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分析能力,并能自主深入开展外汇模拟交易和竞赛活动。

学院应加大对自有师资力量的投资和建设,通过提高福利待遇、鼓励青年教师进修等各种方式稳定教师队伍、吸纳新教师成员,强化教师团队。对教师自身而言,也应该花时间花精力积极主动地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紧随国际金融理论及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力求深入浅出地将基本理论、思考方法及教学理念用多样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达给学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本课程组的教师有必要组织起来向学院申请自编适合我院学生学习发展方向的《国际金融》教材,这样有利于因人施教、因地施教,使我院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更切近学院的整体教学目标和办学宗旨。

4 结语

总之,《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发展比较快的核心专业课程。作为一名专业的授课教师,我们应该结合本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持之以恒地总结、探索、完善新的教学方法,将具有新意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军,王聪.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2).

[2]彭华,潘益兴,万晓洁.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王晓军.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金融经济,2008,(14).

[4]刘任重.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4).

[5]陈雪.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8).

[6]李景波,李秀英.高校管理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国际金融我院学院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初等教育学院
区绮雯:水城魅力·环湾之芯 洞见国际金融岛的湾区竞争力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