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教育的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3-04-12 18:02史丽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

史丽萍

(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许昌461000)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要求》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要求》同时规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用一般的听说能力来取代培养学生高水平的阅读能力。

1 移动教育定义

移动教育(Mobile-Education,简称M-Education)指的是使用移动通信设备辅助学习者学习。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是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通俗地说移动教育就是使用PDA、MID、UMPC、智能手机、学习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它是在E-Educatio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E-Education的扩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该模式下的学习过程不再被限制为面对面的教育,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学习,因其具备便捷性、随意性、互动性、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移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及学习者的关注。

2 移动教育研究现状

移动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远程学习形式,让学习者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做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移动教育代表着未来的学习趋势,也将是远程学习时代的一种全新个性化学习形式。通过文献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对英语移动教育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韩玲[1]等(2004)探索了移动英语教学的构成、特征与评估,张晋梅、余胜泉[2](2007)对英语移动学习模式进行了研究,江晓明、余胜泉[3](2007)研究了基于手持设备的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兰冰[4](2009)研究了移动英语教学的特征及主流形式。上述研究对移动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我们发现目前对于移动教育的研究倾向于整体论述,对于英语学习过程某一方面的细致研究则较为少见,同时对英语移动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更是鲜见,本课题拟以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探讨移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及其质量监控。

3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及学生阅读能力现状

为了掌握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及学生阅读能力现状,我们对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的部分教师和许昌学院2011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展开了前期调研,发现如下问题:(1)尽管随着教学条件的改进,大学英语课被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但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上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学生学习缺乏个性化与自主化,其阅读能力在实质上并未得到显著提高。(2)教师教学内容单一。大部分教师并不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其教学内容的着眼点和重点放在了语言点的讲授上,教学方法采取直线式,即单词—短语—段落—篇章,忽视了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结构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存在误区。通过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课下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依旧不重视阅读学习,在上阅读课时,很少同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依赖教师的讲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协作学习的能力。课后,很少同学能够主动增加课外阅读量,学生阅读题材及体裁非常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学习潜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综上,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学生阅读能力现状不令人满意,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4 基于移动教育的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模式

4.1 转变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外界信息,而是按照本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界刺激主动地加以建构来获取新信息。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参与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自学,掌握自学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转变学生学习范式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每个人的知识都是在以自己经验为背景的基础上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但个人只是对事物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建构,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增进相互了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支配学习时间,充分挖掘课外学习资源,实现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整合。

4.3 转变评价方式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学评价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是在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这种进行当中的评价提供有关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情况的关键信息,既帮助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帮助学生监控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展。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能够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水平和提高的途径,有助于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成为更好的自主学习者。

4.4 构建移动英语阅读课堂

为检测移动教育模式下的英语学习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对许昌学院的部分学生展开了基于移动教育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教学改革选择许昌学院2011级2个非英语专业班级,经调研,两个班级学生持有智能手机量达99%,教学改革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水平测试,在保证阅读成绩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展开教学改革实验。教师将阅读材料按照题材划分为三大类若干主题,人文类题材(如文化、语言、哲学、政治、历史等主题);社科类题材(如社会、心理、经济、法律、传播等);科普类(医学、生理、物理、化学等主题),教师给学生提供部分国内外英语学习网站,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手机进行网站登录及超文本化信息查询。

教师每周设计具体阅读任务主题,采用独立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手机网络进行超文本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语言水平的网络超文本、阅读内容和阅读策略,自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充分科学地利用网络资源。教师通过手机短信,手机在线QQ、微信、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阅读策略及元认知策略运用情况,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并答疑解惑,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档案记录。学生之间通过手机QQ、短消息、微信等方式进行相互间交流,分享思想的闪光点。在学生完成网络超文本阅读后,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对主题阅读任务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反馈,包括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所采用的策略、认知与情感;学生对该主题阅读任务的价值判断;该主题阅读任务的体裁特点、写作风格、语篇模式等,学生对阅读及交流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讨论、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作出书面报告。在阅读主题任务结束后,教师利用每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用英语将书面报告进行展示,教师对报告进行总结点评,同时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并对每次评价与考核进行归档记录,作为期末平时成绩的一部分[5]。

在完成教学改革实验后,我们对学生又进行了阅读水平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是83.93,控制班的平均成绩是61.75,实验班的标准差为5.033,控制班的标准差为7.875,实验班的成绩优于控制班成绩。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较之实验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调研,97%的实验班学生在课下有意识地经常进行自主学习。实验结果证明基于移动教育的阅读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

5 结语

目前,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持,开展移动教育学习,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个性化自主化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学生中大范围展开。

[1]韩玲,满朝辉,邵文.移动英语教学的构成、特征与评估[J].中国远程教育,2004,(12).

[2]张晋梅,余胜泉.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教育网络,2007,(10).

[3]江晓明,余胜泉.基于手持设备的中学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C].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2007.

[4]兰冰.移动英语教学发展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09,(3).

[5]史丽萍.基于NRT的超文本化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构建[J].鸡西大学学报,2012,(8).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英语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