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游泳教学大学生恐惧心理及对策分析

2013-04-12 18:02张庆华
关键词:恐惧心理游泳内心

张庆华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军事与体育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16)

由于游泳课程的教学是在水中进行,很多学生对此充满恐惧感,因此,各高校必须对学生的恐惧心理进行认真探究,找出解决对策进而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水平。

1 高校游泳必修课概述

1.1 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在校学生基本是90后,这一群体的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畏惧和胆怯心理,挑战性比较弱。但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有其新时代的特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学习速度较快,思维方式比较灵活,创造性和能动性较强,因此,对于游泳项目,大多数学生在内心偏爱,勇于尝试,或者说好奇和好胜心比较强。

1.2 高校游泳课的特点

游泳课与其他教学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1)游泳课的首要要求是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2)游泳课的教学不可操之过急,要按照基本流程循序渐进。(3)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不同,因此要注意均衡教学效果,需达到基本教学目的。(4)游泳教学的重点是水下呼吸技巧的掌握。(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水中身姿平衡。

2 大学生对游泳恐惧的原因

水下环境与陆地环境不同,对于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水下环境往往带有一定的未知性,一般人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往往会产生抗拒与畏惧心理,因此,学生在面对游泳池的时候,会产生犹豫不前、畏手畏脚的情形。这些现象普遍存在,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因素也有自身心理障碍因素。

2.1 外在因素

2.1.1 环境的改变

长期生活在陆地上的群体接触到水下陌生环境时,首先会感觉不适应,尤其是首次接触游泳的学生群体。水下环境与陆地环境在各方面都有差异,首先是在水中没有人可以依赖的物体进行支撑,身体离开地面,人成漂浮状态,内心产生无依靠恐慌心理。其次,由于水下呼吸技巧不足,呼吸不通畅,人在无法正常呼吸的情况下,会产生紧张感和压迫感。再者,人在水中前进时,会受到水力的阻碍,造成活动上比较困难,难以顺利地前进。另外,水的质量与温度也影响到初学者的心理变化,甚至对初学者构成心理障碍,难以消除。

2.1.2 体位的改变

人在水下环境中由于浮力的影响会呈现俯卧或者仰卧的姿势,与陆地环境截然不同。这些变化对于初学者难以短时期内快速接受。另外,在陆地行走时往往会有物体可以依赖,而在水中没有支点,只有漂浮感,难以达到身体的平衡,从而对学生造成心理恐惧感。

2.1.3 呼吸方式改变

在陆地环境中,我们的呼吸是通畅自如,无意识的活动,哪怕是运动时的呼吸,都是协调有序的,不会成为身体的障碍。而在水中则不同,水下的呼吸是非常讲究技巧的。要讲究运动与呼吸的有效结合,找到水上吸气和水下呼气的结合点,保证不会在水下呛水。游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水下呼吸技巧的学习和掌握,这是学习游泳课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如果没有掌握好呼吸技巧,那么在水中游起来会产生紧张感和压迫感,甚至造成呛水。

2.1.4 教学方法不当

高校学生众多,学校教学方案的设计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立的。每个学生的个体条件和成长环境不同,对水的熟悉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讲,内陆地区的学生很少接触到海或者河,对水的认识程度相对沿海地区的学生较差。另外,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制定更为基础和详尽的阶段学习计划,发挥水平和能力较高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采取帮扶和结对学习的方法,均衡教学效果。另外在选择教学难度时,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可以达到的任务,讲究程序,追求整体性。游泳教师在进行讲授或者示范动作时要做到动作精准无误,耐心指导,不可操之过急而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感受。

另外,客观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舒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能够尽快融入环境,放松肢体,解除僵硬的身姿,打开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游泳动作的分解学习和把握。

2.2 心理原因

2.2.1 恐惧心理导致意识错乱

人在内心充满恐惧的时候往往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变得脆弱,各项技能变得很弱,甚至失去控制力,行为不受自身控制。游泳进入水下环境,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一般会出现呼吸不畅、心速加快等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甚至会出现暂时性的身体休克等现象。

2.2.2 恐惧心理导致行为错乱

在高压心理状态下,人的行为随着心理变化而发生改变,此时,水下紧张状态下的学生动作会发生错乱,不再按照程序或者常理进行动作的连续。正常人的反应会是按照陆地上的动作习惯找物体或者支点进行抓扶依靠。呼吸急促,在水下不会正常换气,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呛水现象,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2.2.3 恐惧心理导致信心不足

一些学生在水下环境中犹如另外一个人,在自信心方面变得非常失常。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能力,往往会产生胆怯、退缩的现象,认为自己不能适应水中的环境,自身素质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自然而然就不去尝试,不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动作和目标。另外,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比较强,一旦自己完不成动作,会担心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失去威信和面子,因此产生内心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排斥游泳课的学习。

另外,游泳是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往往使人联想到溺水等其他危险性信息,在学生内心会产生一定的阴影,从而不敢面对游泳课。甚至一些学生在以往亲身经历过溺水或者亲眼目睹他人溺水而亡的现象,在内心形成的阴影较长时间内难以消除,影响到自身对水中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尤其是刚开始接触游泳项目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3 克服大学生对游泳恐惧的对策

3.1 心理疏导

3.1.1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恐惧心理

开设游泳课程之前,首先要展开一次问卷调查和宣传工作。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学生对游泳课程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游泳课的基本安全知识和身体素质要求,做好前期思想动员和安全教育的保障工作。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游泳项目对人身体健康的益处及开展游泳项目的主要目的,并把当前学校独立开展游泳课的硬件、软件设施进行罗列,让学生对学习游泳有所了解,对安全问题做好陈述,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惧感。

其次,游泳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进行游泳技巧的讲授和演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独立完成动作,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动员作用,形成全班齐动员、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在动作分解讲解的时候,一定要简明扼要地阐述,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掌握。

3.1.2 增强学生自信心

班级学生的性别和原籍地等不同造成游泳课的基础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因材施教,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均衡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果。鼓励学生自身独立去完成每一个动作要领,适当对学生各个阶段取得的成绩进行不同程度的激励,可以是精神层面的鼓励,也可是物质方面的激励。充分满足学生追求自我成就感的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1.3 诱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建立学习游泳的兴趣。因此,开展游泳课之前的宣传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游泳作为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在国际体坛占据话语权,游泳项目的全民普及不仅有利于缩短游泳与普通群众的距离,另外游泳作为全民健身项目之一,对人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教师在开展游泳课时,将游泳项目的详情进行讲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充分利用当前游泳热的时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喜欢接触新生事物,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必须抓住学生这些特质,在教学初期开展难度较低、趣味较浓厚的项目进行尝试或者练习,让学生对游泳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主动要求学习该运动项目。

3.2 改善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单一、僵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扶其他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结对学习,按照小组进行编号,定期进行小组比赛练习,鼓舞士气,激励学习兴趣,你追我赶,互相学习和进步。

游泳作为一项不断发展和充实的运动项目,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能力。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授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敢于提出自身的建议和要求,共同提高游泳课的教学效果。

另外,学校要做好游泳课的安全保护工作,切实消除学生在水中的安全隐患。

在教授游泳技巧的同时,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和自我抢救的能力,消除学生内心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另外,游泳环境要确保卫生清洁,结合当地和当期实际气温进行水温等各方面设施的准备工作。

3.3 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对于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可盲目采用灌输式教学。应按照学生的基础进行阶段性的划分,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任务的安排。首先,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了解自身学习游泳的目的和学习情趣,让学生逐渐消除内心的压力和恐惧,主动树立信心去学习游泳。其次,教学从了解水性开始,练习水下如何呼吸换气,及时对学生错误的动作进行指导修正,不断鼓励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成绩,在正确的游泳习惯下掌握精湛的游泳技巧,为后期的竞赛或者娱乐性活动奠定基础。此外,动作要领的学习要从肢体分解开始然后到一整套的练习,不可操之过急,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最后,随时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和疏通工作,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和生理安全,确保学生的正常学习进程。

4 结语

目前,在高校的游泳课中,学生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反应,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对策,调整现有的学习方案,不断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内心的恐慌,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升教学实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李丽.浅析普通高校女生游泳课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4,(2).

[2]唐春芳.浅析如何消除学生在游泳课教学中的心理障碍[J].湖北体育科技,2001,(2).

[3]苗广明.浅探游泳教学中怕水心理的排除[J].韶关学院学报,2001,(12).

[4]李丽.浅析普通高校女生游泳课恐惧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科技,2004,(2).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游泳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及对策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