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圈特点、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诹议

2013-04-12 18:02徐丽丽
关键词:文化圈外来词越南

徐丽丽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0 前言

中国是首创文字学的国家,自古既有学者以汉语汉字为范围,主要用微观方法,深入探究汉字的起源以及形音义的演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周有光先生的文字类型“三相说”——符形相、语段相、表达相[1]440。

最新的有学者质疑周先生的分类观,认为“符形相”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语段项”的界定混淆了语言段落与语音段落,“表达相”的说明误解了字符表达语言的方法,分类标准冗叠、类型归类层次不清等错误倾向[2]232。本文采用周先生的分类观点,同时观照谢书民先生的指瑕角度,树立正确的“意音文字”观:一是文字的字符类型是文字表达语言的基本符号类型,二是“意音文字”应该是由表意、表音两种类型的字符构成的文字体系类型[3]152-153。

本文认为,将语言置于历时的流变下进行分类更为科学,即采用谱系分类法(又称发生学分类法或历史分类法),能够纵向地看出语言的变化,又能够看出语言体系内部的差异状况。

世界上总共有14种语系,54个语族[4]77-86。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及柬埔寨等亚洲国家境内。下分为4个语族:汉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

综合以上文字类型和语系分类的分析,汉字属于由表意、表音两种类型的字符构成的“意音文字”文字体系类型,属于包含4个语族的汉藏语系。

1 汉字文化圈相关定义集释

通过以上对汉语文字的类型学和语系分类的界定,可以大致描绘出汉字文化圈的轮廓,接下来本文将根据上文的论点进行深入的阐释,以探求汉字文化圈的真正内涵。

“文化圈”指的是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往往是由某一先进民族或国度组成的中心文化丛,以其首创的文化影响周边地区,经年累月,在核心与边缘的互动中逐渐形成[5]2。

根据以上“文化圈”的定义,“汉字文化圈”指的是使用汉字或者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是以儒家文化构建基础社会的区域的统称,又称为儒家文化圈。其指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曾经或现在仍然使用汉字、以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语、文化、习俗相近的区域。

“汉字文化圈”形成了独特而神奇的东方文明的特征,日本学者西嶋定先生认为它以儒家思想为思想伦理基础,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这四项要素构成了“汉字文化圈”的共同价值标准[6]1。

2 汉字文化圈内外深层互动关系管窥

2.1 汉字对汉字文化圈内部的影响

2.1.1 汉字对日本的影响

从地缘上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即使日本创造了属于日语特点的平假名、片假名、振假名、送假名、罗马字[2]1-2,但是它对日本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日语已成为骨肉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中日两国生活共同体的布局来看,中日习俗共通、信仰的对象相同、祭祀同一种神等等都孕育着汉语传统文化的底蕴。

从历时共时的角度来看,生活文化共同体的共性贯穿今昔,比如日本宇都宫市有很多饺子店,许多中华料理店冠之名为“红楼梦、三国志、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等,日本的动画共同体、寿司文化共同体,使汉字文化圈得以延伸扩展并相互交融。

2.1.2 汉字对越南的影响

首先是对越南文字的影响。12世纪,汉字成为越南国家的正式文字,公元13世纪,出现了越南文字。它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这就是喃字,用以区别儒字即汉字,喃字同直接借用的汉语字词混合使用[8]40。

其次是对越南习俗的影响。越南很多习俗都借鉴沿用中国传统文化风俗,如春节时春联、门画、年画以及福禄喜寿等吉利字都深深隐藏着汉字文化底蕴[8]41。

第三是对越南书法的影响。越南取法于日本书法的说法仅仅是一种心理弱势的暗示,没有几千年中国传统书法的根基,脱离了汉字文化的熏陶,越南的书法艺术终究只是空中楼阁,不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价值。

最后是对越南文学的影响。汉字文学对越南文化的影响堪比书法一样源远流长,从法顺和尚的《国祚》到最能代表越南文学史的世界级文学作品《金云翘传》,从大文豪阮攸的作品《南中杂吟》、黎圣宗的《洪德法典》到胡志明的汉字诗《狱中日记》,无不渗透着汉字文化对越南文学的深刻影响。

2.1.3 汉字对朝鲜的影响

朝鲜与日本、越南一样同样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汉字作为朝鲜的书面语言和官方文字曾在朝鲜使用了1 500年左右,在十九世纪末被取消,到二十世纪又被重新重视[9]47。汉字比表音的谚文有更大的信息处理优势,词汇衍生能力较强,中国经济上的振兴使中国在东亚文化圈甚至世界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没有汉字文化的谚文系统将是无根的文明传统。

2.1.4 汉字对韩国的影响

自古以来,韩国的语言一直受汉语的影响,不论是文字还是语音,韩国语言都深受汉语的熏染。不仅如此,韩国的历史典籍几乎均以汉字书写的,在韩国的博物馆里的文物,无论是精美的书法、绘画,还是瓷器、石碑,无一不使用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汉字词汇早已深入到韩国语言内部,就连韩国人的思考模式也无法摆脱汉字文化圈的框架。在韩语的发音方面也颇受汉语影响,在50万多个韩文单词里,有70%都是汉字词,在医学、哲学、法律等专门用语里,有95%来自汉字[10]353。

2.2 汉字对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影响

2.2.1 汉字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

汉字对哈萨克语的影响主要是借词的影响,从历史分期来看可分为阿尔泰共同语、上古突厥语、古代突厥语、中古突厥语、近现代哈萨克语五个时期,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上。

汉字在语音上的影响是改变哈萨克语某些因素的发音和发音部位,对元音和谐规律的遵守不如古突厥文时那么强烈,并出现复合元音现象和一些不明显的增音现象,增加音节类型,汉语的前鼻音被变为后鼻音。

在词汇上的影响有增加了哈萨克语的词汇总量,扩大了基本词的范围;合成词构词形式的增多产生了更多的新词;使哈萨克语的语义系统发生改变,主要是词的基本语义发生转移。

在语法上的影响是哈萨克语吸收了汉语的一些结构要素和规则,所借用的汉语音译词黏着本族语附加成分,丰富了哈萨克语的词汇容量[11]41-48。

2.2.2 汉字对蒙古的影响

蒙古作为典型的游牧民族,其生活方式主要是游牧性的,汉字对蒙古的影响是汉语外来词的引入借用。中蒙两国在经济、贸易方面交往最多,主要采用音译的方式借用汉语的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助词,通过遗漏汉语的声调、元音适应化、辅音转换等手段对汉语进行借用[12]22-31。

随着中蒙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趋推进,蒙古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汉语热”也扩展到了蒙古的亲属称谓、生产服务行业用语、劳动工具、运输有关的词语、专业有关的词语、政府管理有关的词语诸方面,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与日俱增。

3 外部文化圈对汉字文化圈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开放的扩大和交流的增进,文化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信息化的高速广域的传播特性也使外部文化圈对汉语的渗透较为明显。

3.1 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主要表现是日源外来词的引用,包括直接引用、词义变化、借用日语的词缀组构新词三种形式,例如“族”字在日语中指的是具有共同属性的某一类人的集合,汉语进而衍生出一系列的“族”如“SOHO族、打工族、上班族、月光族”等,日语“屋”的“店铺”义被汉语借用又出现“精品屋、啤酒屋、咖啡屋、面包屋”等词[13]139。

3.2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毫无疑问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使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断深入,通过各种渠道涌入现代汉语,数量呈激增趋势。突出表现在音译形式增多,如粉丝(fans)、酷(cool);直接引用形式增多,如iPhone、CEO、AA制、T型人才等;科技、生活、娱乐方面的词语均呈激增趋势,如PE(聚乙烯)、Win7、TPLink、PC(个人电脑)、瑜伽(Yoga)等;网络词语空前繁荣,如菜鸟(trainee)、BBS(电子公告牌系统)、out(落伍)等。这些表现对汉语的词汇和构词法都有影响:一是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增加;二是同义词组增加,如瘦身=减肥,嘉年华=狂欢节;三是词缀化加剧,如“超-、多-、准-”等;四是拉丁字母化[14]120。

3.3 俄语对汉语的影响

主要也体现在词汇上。源于俄语的外来词是汉民族与前苏联/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别是共同的社会主义形态互相交流与碰撞的产物,出于类化心理或者是求美心理使俄语进入汉语词汇系统里[15]76-77。但是现在俄语的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即使是当今与俄罗斯交流合作最活跃的边境城市哈尔滨,也对方言中俄语借词的知晓度不高,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变迁。

3.4 德语外来词的影响

中德交往历史较长,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清朝,引进方式有三:一是直接借用,如“磁悬浮列车”就是来自德语的Magnetschwebbahn;二是来自英语的“外来词”,即英语借用德语,汉语又借用英语的形式,如“汉堡包”来自英语的“Hamburg”,而Hamburg又源于德语的Hamburger Steak;三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如“幼儿园”来自日语,而这个日语词又来自德语的Kindergarten[16]26-27。德国发达的经济和领先的科技使德语对汉语的影响继续存在。

4 汉字文化圈的特点综结与发展前景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综结出汉字文化圈的三大特点: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使汉字在岁月的流转下历久弥新;第二,汉字表意文字的特点使其内涵极为丰富,内在文化博大精深;第三,汉字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苛刻要求,意义最凝练,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勃勃生机。

随着经济的深入扩展,留学生的增多,使汉字词汇进入到汉字文化圈以及一些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同时随着国人交际需求的变化,新思想、新事物层出不穷,国人必然会引进一些外来词进行表达,比如韩国神曲“江南Style”的流行促生了许多“××Style”体(如“航母Style”)的出现,观念的转变也使国人对外来文化有一种新鲜感和认同感。

总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世界“汉语热”的进一步影响,汉字对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一些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影响会加大,能再度重建肇始于魏晋形成于隋唐衰落于近代的“东亚文化圈”。同时,外部文化圈也在汉字文化圈这种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下传播其外来文化,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扩展了汉语表达的空间,使汉字真正地能够“与狼共舞”进而兼收并蓄。

[1]周有光.文字学和文字类型学[J].中国语文,1995,(6):440~441.

[2]谢书民.文字类型“三相”分类法指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2~235.

[3]谢书民.错误的“意音文字”文字类型观及其辨正[J].学术探索,2012,(2):150.

[4]谢来喜.语系、语族和语支[J].上饶师专学报,1995,(1):77~86.

[5]冯天瑜.“汉字文化圈”刍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

[6]王能宪.汉字与汉字文化圈[N].光明日报,2011-11-10(013):1~2.

[7]崔崟.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多大[N].中国民族报,2009-02-13(008):1~2.

[8]杜思贤.汉字对越南文化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40~43.

[9]敖依昌,樊菀青.汉字在朝鲜的命运与朝鲜人价值观的变化[J].湘朝(下半月·理论),2007,(2):47~48.

[10]田芳.从韩国文化危机看汉字对韩国的影响[J].中国商界,2009,(6):353~354.

[11]钟崇峰.哈萨克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学位论文,2009:41~46.

[12]特日格乐.蒙古语中的汉语外来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2:21~30.

[13]赵春光.现代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考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5):139.

[14]李晓娜.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15]姜雅明.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2):119~121.

[16]黎东良.论现代汉语里的德语“外来词”[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10,(2):25~29.

猜你喜欢
文化圈外来词越南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圈里事儿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越南百里“银滩”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