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

2013-04-24 13:56李静
学理论·上 2013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作用

李静

摘要:社会化是个体形成和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家庭作为个体接受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对其今后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家庭教育方式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家庭教育存在重智力开发,轻道德品质的培养;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运用能力的提高;重身体健康,轻心理素质的锻造;重特殊技能的培训,轻综合素质的提高等误区。本文就这一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个人社会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90-02

一、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要接受的教育,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通常讲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本文中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教育与学习的过程,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以及子女对家长的反影响。家庭不仅是我们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二)家庭教育的类型

1.溺爱型。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都是家里的“太子爷”,“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要孩子想要的,不管家里条件是否允许,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有些家长还会替孩子写作业、写“假病假条”等等一系列不正确的事情。以至于养成了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好、任性、自私的一些孩子。

2.专制型。对孩子实施的是一种粗暴型的家庭教育,而不是耐心疏导。不管对与错,认为孩子必须听家长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给的,所以他们对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包括孩子选择文理科、上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甚至是孩子的婚姻都要干涉。这样的教育,往往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走向极端。

3.放任型。这是一种“放羊式”的教育。家长只顾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孩子不管不问,能给孩子的就只有钱。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具有上网、抽烟、喝酒、打架、盗窃等恶习的不良少年。

4.自然型。这是现代家长的新型教育。通过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开阔孩子的视野,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学习社会上为人处世的道理,形成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了对理想的追求。这也是现代社会最被追捧的一种家庭教育。

二、个人社会化

(一)个人社会化的概念

从字面的意思看,个人社会化包括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家庭教育的观点而言,个人社会化就是从个人出生到成人期这一时间段的社会化。本文所讲的个人社会化是指从一个人的出生开始,到其生命的结束,伴随人一生的终生社会化。包括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以及再社会化。也就是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在社会化三个阶段。这里的再社会化就是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在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二)个人社会化的内容

1.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个体想要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立足,就必须从小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生阶段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

2.政治制度和社会规范的社会化。个体作为社会中的成员,要培养他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学习和拥护国家的政治制度,遵守社会规范,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3.价值观的社会化。培养个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角色的社会化。每个人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个体只有通过不同的教化,在社会的熏染下,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

三、家庭教育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

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重要因素。而这些作用就是由家庭教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日常生活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包括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内容

父母的日常生活和处事行为,代表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时刻“教育”和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对父母的待人接物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很容易引起共鸣。当父母高兴时,孩子也会欢乐;当父母烦躁郁闷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如果父母在处理事情时,惊恐不安、措手不及,感情用事,脾气暴躁,孩子可能会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如果家长处事不惊、沉稳坚定,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此为榜样。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二)人生态度与行为评价的形成,包括生活志趣、互动准则等内容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的情绪,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有一位中学生,从小聪明伶俐人人喜爱。自进入小学到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父母从不为其操心。但进人中学后,成绩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现不端,并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发展到结伙偷窃外逃。家长在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后痛苦地说,责任全在家庭。原来其父母在家里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常常发表感慨,进行议论,并牢骚怪话不断,情绪消极,感到未来没有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没有知识同样可以获得金钱,而有了钱便有了一切。于是学习热情减退,远大抱负丧失,过一天混一天,逐渐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个例子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家长所持的生活态度,会给子女带来深刻影响,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使子女受益无穷。家长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

(三)职业评价与职业知识技能培养,包括职业选择、劳动活动等内容

家庭对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在社会性向气氛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而不是那些包含着大量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诊所的心理医生、外交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等。在常规性向气氛里长大的孩子会从事那些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律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在这些职业中,雇员个人的需要往往要服从于组织的需要。这种职业的例子有:会计以及银行职员等。在企业性向气氛里长大的孩子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管理人员、律师及公共关系管理者等。在艺术性向气氛里长大的孩子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的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艺术家、广告制作者及音乐家等。

四、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思考

(一)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向。

1.注重智力开发,忽视道德的培养。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认为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在实际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反映了家长的“知行不一”。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这种智力的因素。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很少有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人格进行专门的培养。“道德常常能贴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贴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是意大利作家但丁的名言,应该引起每位家长的注意。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不一定决定他的一生,而品德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对他的人生具有致命的影响。

2.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中国的家长往往把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孩子未来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于是就一味地追求高分数,而忽视了孩子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孩子整日埋头苦学,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上不完的辅导课,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学习了书本上的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弱,导致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其在社会中发展。

3.注重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中国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只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和身体的锻炼,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过于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弱、承受压力能力差,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反社会行为。另外,由于社会竞争能力的加强,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减少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4.注重专项技能的培训,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理解教育的内涵,误以为掌握一两项特长就能立足于社会。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占据了孩子的业余时间。让孩子学习绘画、弹钢琴、练书法、学习舞蹈等等,对孩子智力的过度开发,给孩子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思考

1.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家庭教育也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对子女社会化的成效。首先,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教育子女。其次,家长要注重教育观念和方式。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用现代的教育观念,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的独立的生活能力、创造能力、责任心。在生活和学习上能成为“好朋友”,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树立良好的角色形象。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用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角色形象对孩子会形成很大的影响。家长在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时要平等地与子女相处,让孩子有平等心和被尊重的心理;在扮演家长的角色时既要有宠爱,又要树立父母的威严,让孩子有幸福感;在扮演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老师”的角色时,要注意自己的品行,为人师表,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3.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喜好音乐的家庭,并不意味着孩子必然成为音乐家;但一个不喜好音乐的家庭,其孩子绝不可能成为音乐家”。首先,一个家庭要有和睦、民主的气氛,这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平等互动,也有助养成孩子的自主意识和朋友孩子的责任心;其次,家庭要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这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也有利于减轻孩子学习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1]苏婷.“家教,道德教育最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3-03-25.

[2]丁瑜.家庭教育科学理念新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3):49-51.

[3]黄河清.父母教育观念误区及导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21(3):21-24.

[4]武世龙.当代家庭教育观念误区浅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5-47.

[5]宗秋实.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J].教育研究,1998,(8).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