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2013-04-27 10:20湖北荆门石化医院放射科荆门448002阮昌选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真假破口后处理

湖北荆门石化医院放射科(荆门448002) 阮昌选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破口进入主动脉内膜与中膜间形成夹层血肿或夹层动脉瘤,部分患者起病急骤,临床症状严重,病死率高。及时、准确的诊断有利于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螺旋CT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分辨率大为提高,可以进行大范围容积扫描,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分析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CT图像,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我院急诊科及血管外科诊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7~72岁,平均61.7±8.8岁。患者均因胸部或腹部疼痛就诊,伴有高血压29例,动脉粥样硬化27例,糖尿病11例。所有患者均经DSA检查确诊,显示明确的内膜破口,符合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准[2]。伴有血液系统疾患、急性炎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系统疾患者及碘造影剂过敏者不在纳入范围中。

2 多层螺旋CT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设备选择西门子公司生产SOMATOM Emotion 16-slice多层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平扫描范围自颈根部至耻骨联合下方。先行CT平扫,扫描参数如下:球管电压,130kV;电流,80mAs;层厚,5.0mm;螺距,0.8;矩阵,512×512;扫描时间,25-30s。CT增强扫描,先经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注射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碘海醇(100ml,4.0ml/s),当主动脉内造影剂浓度达到峰值时行容积扫描(等待时间约12s),扫描范围同上,扫描时间约25-30s。使用后处理工作站观察,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观察,显示主动脉影像,从各角度观察主动脉夹层累及范围、内膜破口、内膜瓣、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密度变化等方面观察。CT数据均由两位高年资CT诊断医师独立分析,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3 观察指标 观察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比较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对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的显示情况。DeBaKey分型方法[3]:Ⅰ型,起自升主动脉近端延伸至降主动脉;Ⅱ型,起自升主动脉止于无名动脉,降主动脉不受累;Ⅲ型,起自主动脉弓降交界部延伸至腹主动脉,升主动脉不受累。

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数据采用%形式表示,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表现 35例患者中,根据主动脉破口及累及范围的不同,包括DeBakeyⅠ型、Ⅱ型、Ⅲa型及Ⅲb型各11例,3例,9例和12例。CT平扫显示主动脉增宽,真假腔密度不同,内膜钙化移位,12例可见附壁血栓形成。增强扫描显示33例真腔强化程度显著强于假腔,2例真假腔强化密度相似,31例显示鸟嘴征,内膜片位于真假腔之间,呈相对低密度,内膜破口为内膜片内缺口。其中,累及头臂干2例,左侧颈总动脉2例,肾动脉4例,髂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

2 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对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的显示情况比较 MPR显示内膜破口比例最高,为94.29%(33/35),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显著高于VR及CT平扫;MPR及CT增强扫描对内膜瓣显示比例均为100.00%(35/35),VR为94.29%(33/35),均显著高于CT平扫,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CT平扫、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对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的显示情况

讨 论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的心血管疾患,患者多起病急骤,预后差。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动脉腔内高压的血流从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形成夹层血肿或夹层动脉瘤。患者多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疼痛,常伴有各种压迫症状、胸腔积液等,当主动脉夹层影响到其它血管分支时,可以引起相应部位供血不足,出现相关临床症状[4,5]。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DS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清晰的显示病变特征,但其造影剂剂量及放射线辐射剂量大,对设备及操作人员要求高,且不能显示血管壁外情况。近年来,CT设备和技术更新迅速,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不断提高,通过螺旋扫描,可以支持短时间内大范围容积扫描,活动扫描范围内所有组织的信息,并可以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各种处理,从不同方位、不同层厚及不同窗宽窗位观察病变特点,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定量,其诊断准确率大幅提高[6,7]。主动脉夹层在多层螺旋CT图像上多表现为主动脉径线增宽,内膜钙化向管腔内移位达5mm或以上,动脉壁可以见到附壁血栓;主动脉夹层真腔及假腔密度可以不同或相同,其间可见线形低密度内膜影,增强扫描后真腔、假腔、移位的内膜、内膜破口显示更加清晰[8]。多层螺旋CT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存在,判断其病变类型,发现内膜破口,识别真腔及假腔等,并可以进行术后随访观察[9]。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后处理技术观察主动脉夹层病变特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清晰的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其中MPR技术对三者显示最佳,显示率均达94%以上,由于VR、CT增强扫描及CT平扫。而CT平扫对各种病变显示率最低。多层螺旋CT常见的后处理技术包括MPR及VR等,其它技术还有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表面成像(SSD)。研究显示,MPR技术在对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判断、内膜破口显示、真假腔识别及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的显示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10]。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内膜瓣及真假腔,进行准确的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印隆林,杨志刚,陈加源,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病变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5):522-526.

[2] 王西惠,邵亚军,薛红强,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4):557-559.

[3] 肖 彬,白 姣,董晓明,等.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比较[J].华西医学,2011,26(6):928-930.

[4] 贾崇富,王照谦,杨志强,等.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随访中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0,25(4):292-294.

[5] 黄文诺,王立富,王书祥,等.三维DSA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6):487-489.

[6] 杨晓辉.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1,26(3):317-320.

[7] 宋云龙,王 东,张挽时,等.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的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2):106-109.

[8] 印隆林,杨志刚,陈加源,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7):1373-1375.

[9] 罗 松,周长圣,张龙江,等.双源CT主动脉成像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前后评价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1):13-15

[10] 郭永梅,谢 琦,江新青.全程CT A扫描方法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2):64-66.

猜你喜欢
真假破口后处理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真假大作战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mm破口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
基于“华龙一号”大破口事故先进安注箱研究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破口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三句话的真假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