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房纤颤患者63例3年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2013-04-27 10:20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咸阳712082王崇恒莫芳萍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附壁左房心房

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咸阳712082) 王崇恒 莫芳萍

不同病因均可导致心脏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就随之增多。房颤在临床上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永久性房颤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心脏结构及功能、附壁血栓方面做了一组对比研究。旨在观察房颤患者随病程发展,心脏结构及功能以及附壁血栓演变特征,征对这些特征为临床上早期预防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在某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健康查体的老人中,确诊为永久性房颤(慢性房颤患者,且经复律与维持窦性心律治疗无效)患者63例,做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同时详细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性别、年龄、病因、治疗经过及并发症等,2011年9月再次进行社区健康查体时,对仍健在的这些老人,再次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63例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66~94岁,平均71±3.60岁。病因构成依次是:冠心病19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原发性心肌病4例、甲亢性心脏病3例、房间隔缺损2例。对3年前后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方 法

2.1 心电图:所有入选资料均统一使用北京福田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FCP-7101型心电图机描记12导联心电图,受检者均于清晨、空腹、静息状态下由专人操作,结果由该专业同一名医生分析,诊断标准参照黄宛主编的1998年版《临床心电图学》[1]。

2.2 超声心动图:采用美国彩色PHILIPS-i E 33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7~2.5MHz,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作左心室长轴标准切面,测左房(LA)、右室(RV)前后径。二尖瓣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测左室(LV)舒张末及收缩末内径,于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右室(RA)内径。LA、RA测收缩末内径,RV测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MR)、三尖瓣反流(TR)均于心尖四腔心内切面测量,根据三尖瓣返流法计祘肺动脉收缩压(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Teichhotz法测定,以上各项指标均测3次取其平均值。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测数据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治疗经过及并发症情况 3年间,冠心病患者,按冠心病2级预防治疗者13例,做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6例。高血压病血压控制达标率37%。2例房间隔缺损没有做特殊治疗。所有患者均服用过阿司匹林,但坚持服用0.1,每日1次者42例占66.66%。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11例(17.46%)。仅服用华法令3例(4.76%)。3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遗留偏瘫,1例肠系膜栓塞出现小肠部分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术。

2 两组房颤患者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房颤患者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s)

表1 两组房颤患者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s)

注:LV1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2左室收缩末前后径

组 别 LA LV1 LV2 RA RV MR(cm2) TR(cm2) PAP(mmHg) LVEF(%)3年前 35.63±5.43 54.86±11.22 34.74±14.94 43.48±6.42 23.77±5.18 3.40±3.47 3.54±3.47 45.25±11.57 65.08±16.55 3年后 43.06±9.73 55.54±9.30 36.09±10.95 51.42±9.78 25.85±5.80 9.32±6.55 7.62±6.04 46.41±8.73 53.40±13.93 P值 <0.001 >0.05 >0.05 <0.001 >0.05 <0.001 <0.05 >0.05 <0.05

两组间比较3年后LA、RA内径明显扩大(P<0.001),MR明显增多(P<0.001),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TR增多(P<0.05),EF值降低(P<0.0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3 两组间血栓检测情况 3年前共发现附壁血栓6例,发生率9.52%,3年后有17例发现附壁血栓,发生率26.98%,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附壁血栓检测情况详细表(χ2)

讨 论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研究结果表明,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是0.3%~0.4%,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呈直线上升,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生率为5.4%,而且年龄每增加10岁发生率增加14倍,约70%的房颤患者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2]。本研究对60岁以上老人健康查体,永久性房颤占1.26%,这与文献基本一致。房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很多学者认为房颤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肌电组织、神经组织重构[3],而且研究表明,心房重构与电生理重构是房颤发生、发展、维持与复发的核心环节[4],一些研究发现,房颤本身会引起心房扩大,左房内径每增加5mm,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1.39倍,房颤致心房扩大,心房扩大致房颤得以维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黄敏等[5]观察发现老年持续性房颤组各房室内径较阵发性房颤组明显扩大,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斯琴高娃等[6]研究发现房颤组LA较无心律失常者明显扩大,景蕰华等[7]研究显示各种不同病因的房颤LA、RA、RV扩大,MR、TR、PAP增多,EF减低。本研究尝试观察经过3年时间,永久性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到底有何改变,资料结果显示LA、RA明显扩大,MR显著增多,TR加重,LVEF值明显下降,与学者研究结果相同,但RV、PAP虽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我们分析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所致。

房颤与血栓为两个正相关因素,研究表明,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血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也随之增加,房颤患者发生血栓多位于左心房和左心耳,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房颤伴右房血栓也较多,景蕰华[7]等研究显示26.6%的房颤病人并发附壁血栓,其中右房附壁血栓发生率为5.6%,Acartu等[8]报导一组房颤病人左房血栓发生率为23.4%。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栓发生率为26.98%,左房血栓发生率为22.22%,与研究结果相符合。房颤患者容易发生左房血栓可能与房颤时左房失去有效收缩功能,血液在其内淤滞,以及左心耳解剖特点有关。而右心耳形态多呈钝角三角形,基底部与右心房连接处较宽,因此血液淤积的程度较左心耳轻,这可能是右心耳内不易形成血栓的原因之一[9]。

房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和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威胁老人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无论是病种不同或房颤类型不同,其发生房颤的病理基础均是心脏结构的改变,改善各种病因所致的左房结构改变,可能是减少房颤的发生、扭转房颤与心房扩大这种机械重构形成恶性循环的基础,目前临床上应用了多种抑制心房电重构的药物如胺碘酮、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等药物,显示对于控制房颤的发生、左心房结构的改善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改变。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的开展,为房颤治疗开辟了一片曙光,但若房颤合并血栓则是该手术禁忌证,而且这项技术难度大,手术费用高,复发率也高,不能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由于房颤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尚有待于进行更深入研究,仍需继续寻找理想干预房颤发生、发展的方法。

房颤患者发生栓塞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6倍,但是基于害怕发生出血风险等原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率并不高,华法令使用率更低,即使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华法令的应用率也不足40%[10]。胡大一教授等[11]的研究显示中国房颤患者华法令的应用率仅为1.7%。本研究结果显示华法令的应用率为4.76%,与该研究不完全相符,可能与本研究样本太小有关。为使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的水平大幅提高,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必须重视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和科研研发,其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1] 黄 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9.

[2] 那开宪.心房颤动治疗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医刊,2011,46(4):85-87.

[3] 王景斌,张 颖,司大妞,等.螺内酯、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对照研究[J].临床荟萃,2010,25(22):1978-1980.

[4] Goldschager N,Epstein AE,Naccarelli G,et al.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clinicians who treat patients with amiodarone.Practice Guidelines Subcommittee[J].Arch Intern Med,2000,160(12):1741-1748.

[5] 黄 敏,夏向南.老年心房纤颤与心脏结构改变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361-4362.

[6] 斯琴高娃,赵兴胜.心房纤颤患者心脏结构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9):815-816.

[7] 景蕰华,赵晓兰,赵锋仓,等.心房纤颤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1):40-41.

[8] Acarturk E,Usal A,Demir M,et al.Thromboembolism risk in patients with mitral stenosis[J].Jpn Heart J,1997,38(5):669.

[9] 陈胜华,范松青.中国人左、右心耳的形态学观察[J].华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9:239-240.

[10] 马长生,宁 曼.心房颤动卒中抗凝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循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2(4):193-194.

[11] 周自强,胡大一,陈 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03,43(6):491-492.

猜你喜欢
附壁左房心房
纯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对非附壁型浸润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掘进工作面附壁风筒控尘特性研究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
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伴恶变及附壁肉瘤结节1 例及文献复习
1例左房粘液瘤的护理体会
左房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