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3-05-17 01:21梁碧云刘华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眼压青光眼护理人员

尹 红 梁碧云 刘华英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青光眼是眼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以眼内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是患者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1];其病情重,视力下降显著,且易反复发作,且青光眼所导致的视觉功能障碍是不可逆的。患者多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手术治疗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因而,对于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眼外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疗效显著,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眼外科收治的青光眼手术患者118例,入院时患者视力情况:光感<0.05者51例,在0.05~0.3之间者40例,>0.3者21例,无光感6例;入院时患者眼压:最低眼压为27.3mmHg,最高眼压为75.6mmHg,平均眼压为(54.16±3.01)mmHg。将其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21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3.18±1.26)岁;观察组男42例,女17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4.32±1.04)岁。所有患者均为在局麻下行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眼压、光感、手术方式面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眼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计划地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

1.3 常规护理

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流通良好,温湿度适宜;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患者输液,对患者想知道的问题,及时细致的告知。

1.4 心理护理

1.4.1 术前心理护理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保持衣着整洁,举止言行得体,技术水平过硬,以给患者亲切和可信赖的感觉,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2];同时,主动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医疗水平、医疗设备,以减少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以及对手术效果的担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②加强与患者沟通。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变化,并针对每一位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安慰[3]。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详细解答,以缓解患者的情绪,必要时,可请治疗成功的青光眼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协助医生与患者术前谈话。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及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减少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的担心,对讲解过程中患者所产生的疑问,热情回答,同时,用乐观的态度和情绪感染患者,赢得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积极配合,从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预后的担心[4]。

1.4.2 术后心理护理 ①缓解患者术后不适。青光眼患者都对手术报有很大的希望,但是手术后不可能立即缓解患者的视觉情况,这时会导致患者心理产生恐慌,怀疑手术的成功性,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因而,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所产生的症状[5]。并指导病人运用深呼吸、听音乐等放松方法缓解术后不适;另外,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青光眼手术后的康复进程,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②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禁烟酒、喝浓茶、咖啡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进餐时应少量多餐,同时合理控制饮水量,1次饮水量不宜超过300mL,以防止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患者房水增加,眼压升高;多吃蔬菜、水果等食物,避免大便不畅引起腹压增高而间接导致眼压升高。指导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根据外界温度及时调整衣服,以避免感冒,同时,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法,避免患者咳嗽幅度过大而使眼部震动和产生压力。术后告知患者来院复查的时间,进行有效的门诊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5 评价方法

采取问卷的形式对所有病人出院前进行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观察组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给予计划地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对照组有33例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非常满意,满意11例,不满意15例,满意率为74.58%;观察组非常满意46例,满意9例,不满意3例,满意率为93.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青光眼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内压升高、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多采用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但由于患者担心术后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常使患者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慌等症状[6]。心理护理对于缓解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及家属治疗的依从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该院通过对118例青光眼患者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表明,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因而,对于青光眼患者给予计划地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达到最愉悦的心情,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1]汪屏兰.96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34-2535.

[2]黄秀娟.心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298-299.

[3]江玉芬.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联合手术前的心理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09,2(3):135-136.

[4]彭秋芳.心理护理与环境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0,12(3):227-228.

[5]孔冬,姜清丽,郭玲,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急救与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1(15):981-982.

[6]蒋美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6例手术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14):1430-1431.

猜你喜欢
眼压青光眼护理人员
青光眼问答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