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汉语教学新发现

2013-05-27 09:47刘帮会
关键词:康桥一节课板书

刘帮会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注意到了这样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我们中的某些汉语老师,自身有很高的知识素养,学识渊博,见识广泛;也是一位尽心尽责的好老师,能积极学习新课改知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备课全面仔细,讲解详尽周到,批改认真及时;也能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经常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时不时把学生带到图书室看课外辅导书籍,不仅利用上课时间进行讲解,还在课余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的老师,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本应取得丰硕的成果,可是,每次的考试,不管是平时测试还是高考,其教的班级成绩却总是落在别人之后,得不到领导的表扬,换不来学生的肯定。这样的老师自己当然是灰心丧气,我们旁人也由衷的为他感到惋惜。经过了解,我发现他们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讲解过于详细,面面俱到。备课要详尽,要尽可能地把本课涉及的内容备全、备熟,以应对课堂上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不怯场,不迥场,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在课堂讲解上,我们不能什么都讲,因为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我们必须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进行选讲、精讲。我发现,有的老师板书满满当当,一黑板不够写,擦了再写一黑板,一节课下来,内容没讲几个,光写字就花了大半节课,一节课几乎成了写字课,抄写的内容因为没有时间讲解,学生也未能理解,自然也就记不住。有个老师讲《发问的精神》一文,在讲到“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时,竟然让学生去讨论释迦牟尼是不是西游记中的如来。还有个老师,给学生上古诗《观沧海》,讲了古体诗的知识,讲了曹操的生平事迹,讲了人们对曹操的评价,还讲了沧海的地理位置,一节课的时间,除了讲解,就只让学生读了一遍诗,照这样计算,要让学生全面掌握,恐怕要花四五个学时的时间,而这大大超过了课时安排量,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老师筋疲力尽,学生囫囵吞枣。

二、作业批改切不中要害。有的老师批改作业非常认真,上班时间改不完下班拿回家再改,平时改不完周末改,加班加点,不厌其烦。他们改得非常详细,大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到每一个字甚至是标点符号,可以说“无一漏网”。这种老师的敬业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敬佩,可这其中收支是不平衡的,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圈圈点点,大量批注,一篇改下来,就“天下一片红”了,学生的眼里就只见“红色海洋”,没有“绿草地”,自尊心受到强烈冲击,根本再无心去留意老师的“谆谆教诲”,也无从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想,如果老师“偷懒”一点,只把此次作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指出来,提出合理建议,肯定学生的进步和长处,必然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师也不用“呕心沥血”,费神伤身。

三、多媒体应用不合理。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进行教学。在汉语课上,许多学生没有见识过的,太过于抽象难以想象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加深对事物的印象,还可以节省我们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它也有负面作用,它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如果应用不合理,就会适得其反。汉语教学中有许多诗歌教学,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多媒体呈现出康桥、柳树、河水、水草以及乘舟游览的画面,能让学生直观的去观察、体会康桥的宁静美,可那娇羞的新娘、沉默的夏虫以及诗人那对康河的无尽留恋之情,却不是能用画面展现的,非得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去感受才能深刻领会的。再比如《蒹葭》,多媒体只能展示蒹葭(芦苇)的图片,伊人的倩影,苦苦追求的男子,却不能展示追求道路的艰辛与执着。所以,要把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既要注重直观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的老师有一颗诚挚的心,如果再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和勇于探索实践的脚,那我们的教学必是无尽完美的教学。

(作者单位:西藏江孜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康桥一节课板书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再别的岂止是康桥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放手让孩子撞南墙
康桥,我心中的圣桥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