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体验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

2013-05-27 09:47刘荣秀
关键词:品德教学法创设

刘荣秀

[摘要]情境体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及生活、社会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感悟生活。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完成课外的一些教学活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统一,课堂与生活相连。情境体验教学法把知识与感悟深深地烙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情境 运用

在学中感悟道理,体验生活。学习氛围自然浓厚,激发自主建构,获得真实可靠的发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一、情境体验教学法符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本身有很强的说教性,教材中呈现的大量图例与故事外,内容基本比较枯燥。而说教实际上只是解决一个“知”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和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意志因素的利用,这样学生的知要转变为行就缺少了动力。而新课程生活性、活动性比较强,情境体验教学一般以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进行,比枯燥的“讲道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一)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二)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三)通过各种活动创设情境

(四)通过音乐创设情境

二、情境体验教学有利于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德育功能

从今天的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发展是比较好的,而对于教学过程和方法则比较缺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常被挂在口头,付之实践似乎很少。心理学认为教育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心理交流的过程,而情感则是心理交流的细节,是老师与学生的润滑剂,它弥漫于整个教育的空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而品德与社会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德育功能和心理健康内容,这是小学德育工作最重要的主渠道。例如: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这一课时,可以设计“我是小老师”、“我是农民”、“我是导游”的情境。给学生体验教师的辛苦,农民的劳累等不同工作性质。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者的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方便。知道去理解和尊重生活中这些劳动者,没有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不可想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很自然的突出本课的主题!有了这种亲身体验,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大为高涨。我相信这比老师千言万语所产生的效果更为深切、更为久远。再如:在《友爱残疾人》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体验活动——“体验残疾人”的情境。首先让学生体验肢残人穿衣服。感受他们的不容易,不方便。然后体验盲人。在书包里拿出教材、练习本和笔。

最后体验聋哑人。随老师一起唱《感恩的心》。以上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的不容易,不方便。以及他们坚强的毅力、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乐观态度。从内心去理解他们学习他们的超人能力,真诚的去帮助他们,尊重他们,爱他们。这就是情境体验教学的效果。自然而深刻。有一句话说得好:

“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印象不深,只有体验到的才是最难忘的”。现在看来真是有道理。即达到了教学效果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三、情境体验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情境体验教学突出的特点是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快乐健康的成长。这既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情境体验教学法应该成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都只有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亲自去体验才能实现;只有在体验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学生的体验而教”应成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新教育理念,也要注意体验性教育的实效性和运用的策略。品德与社会课必须强化“情感意识”和“情感体验”。只有经过情感的过滤、体验,思想道德认识才能在学生心灵中生根,进而促其转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这就可以说是情境体验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运用的成功之处。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新华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法创设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创设未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好学者贤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