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3-05-27 09:47李云
关键词:动机平行四边形公式

李云

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坚持打好基础、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每一个学科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引起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习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动机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参与动机。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说明:是3倍数的数,也可以说这些数能被3整除,然后请学生出题考老师,当老师很快说出是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笔算验证后,果真正确无误。此时,学生情绪十分高涨,急着想知道有什么判断秘诀。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这样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

1.提供研究材料,让学生全员参与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这样的教育意识:"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暗示。"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中来。例如教学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1)如何拼成已学习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尝试;(2)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个个参与,动脑思考;(3)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多数学生参与抽象、概括三角形面积公式。

2.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全程参与

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真正的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回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归类。及时做"到位"点拨。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参与必须充分。教师不仅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而且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全方位参与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推导"时,可以这样组织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1)活动参与:利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交流参与:让学生发表拼组方法;(3)思考参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的关系;(4)口述参与:让学生口述操作过程并说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5)阅读参与:组织学生阅读材料中有关内容,加深理解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

三、指导学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积累,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显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研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学会”过度到“会学”。

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么问,就是思考问题。”小学生因年龄的限制,认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不会自觉的提出目的,认识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的盲目性,思维的混乱性,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问学生:“推导梯形,平行四边形公式时,你是怎样想的?那么我们学习圆的面积,能不能像学习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样,利用转化原理计算圆的公式呢?”

2.鼓励大胆猜想,学会验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凭借自己直觉,先提出某种猜想,再进行实验验证,从而揭示出某一有关规律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促进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了“求最小公倍数方法”之后出示“一堆苹果,4个4个地数,余2个;5个5个地数,余3个;6个6个地数,余4个。你猜猜这堆苹果有多少个?”学生很难找到正确的个数的。然后以四人为单位讨论,所猜想的答案正确吗?。在讨论中,学生能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得到60,一种思维会用60+( )的方法无法猜到正确的答案;个别学生也能用相反的思维去思考即60-( )<*教师可提示>很快地猜中这个数58,学生在得到58这个数后会自觉地进行验证。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自然会进入探索其规律,在讨论中学生会用60-2=58,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个“2”存在什么样的规律,“用各自的一份数减去余数均得到2”,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把数学知识紧密地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猜想--验证”过程,也是学生认知从“不平衡--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平衡”的过程。

四、体验成功,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之后, 老师不急于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可继续启发学生探究:如果一个三角形都不用,你能利用一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的面积推导,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此时,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自主探究情绪十分高涨,在相互合作,相互讨论中,进而又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洼县新立学校)

猜你喜欢
动机平行四边形公式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