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多模式语文课堂教学

2013-05-27 09:47张艳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张艳杰

[摘要]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人才的途径。如何改进语文课堂教学,采用多模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向主动学习转变,是新课程标准下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又一个新的考验。

[关键词]多模式 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小学语文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阜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学课堂呈现出多模式、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局限在都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而是把语文课堂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一个生活的浓缩片断,一个理想展翅的天空,学生在多模式下的语文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创新能力,从被动学向主动学习转变。

一、情境式的语文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通过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到认知活动中,从不愿学到主动学,以期激发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使以往简单的我教你听转变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能成功,是真正引导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只有在教学中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会给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成都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语文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习,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内部内素,这样教师就会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平易地、诚心地与他们交朋友,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高超的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塑造创新品质。从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

(二)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以质疑提问的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课堂中首先要发现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运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堂中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在创新教育的语文教学课堂中,疑问是课堂中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课堂中,只要对知识有疑问都可以提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有的教材中,往往一个学生对其中的一点提出疑问,还有更多的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三、活动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语文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因为有生活,才有享受;有实践,才有体验。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及喜闻乐见的游戏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注重对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使活动过程不断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作用。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所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地方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综合型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把音乐带入语文课堂: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语文课中相应地引用音乐,将更好地辅助教学。如欣赏课中,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句读,如痴如醉的音乐无形牵引我们的思想进入画境,感染诗中的精神,画展中的韵律,更强烈地激发感情,不仅使学生感情上产生共鸣,并且提高了审美情趣。

(二)把美的感受带入语文课堂:美术通过造型视觉艺术去传播文化思想,文学则利用文字,两者目的相同,只是表现手法不尽符而已。在语文课中,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优美的语言与画展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一课后,我让学生把刚才课文中学习到的海底美景、在融入自己的想象,把它画下来,学生通过绘画,既对学习的课文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发展了自己的创作意思,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当中。

多模式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展示平台,通过多模式的语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从而达到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有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3]《语文教学与研究》

[4]《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四性” 》(小教研究)2011.3期

(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铧子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