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专车”

2013-05-31 05:44
中国石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齐鲁石化公务车车辆管理

□ 本刊记者 王 宾

2012年12月28日,在24年司机生涯、安全行车60多万公里以后,刘福平转岗了。

在此之前,他是齐鲁石化炼油厂机关车队的司机,开着小车先后为十几位厂领导服务过,下基层、上北京,生活紧张而有序。但是,从2012年11月开始,齐鲁石化200多位处级干部放弃“通勤专车待遇”,闲下来的车辆统一收到了公司车辆管理中心。据公司行政管理处处长孟庆立介绍,取消处级干部专车后,经过进一步的用车优化,全公司公务和生产服务车辆减少了276辆,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约费用1600万元。

处级干部坐专车,这个在齐鲁石化几十年来约定俗成的事儿,从此成了历史。

“领导专车”问题多

齐鲁石化车辆管理中心副经理王臣,还原了“处级干部配专车”的历史沿革。齐鲁石化始建于1966年,因为受当时地理环境和技术条件所限,生产装置布局采取了“穿糖葫芦”的模式,仅一个炼油厂,生产区就长达五公里。此后,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齐鲁乙烯建设的启动,生产区再次扩大,从职工生活区到厂区距离超过10公里。

“生产上一旦有点事,厂领导往班上赶就成了问题,那时候通讯不方便,更没有私家车,出租车也少。因此给处级干部配车,就成了生产需要。”王臣说。不过,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配车的领导干部也越来越多,由此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是费用问题。在此次优化公务车以前,齐鲁石化每个二级单位都有小车班,公司还有8个服务车队,大大小小的公务车辆加起来646辆,每台车一年的路桥、油料、维修费用得好几万元,增加了管理成本。其次是“职工有看法”。有职工说,“领导坐专车,老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与我们不亲近”。公车私用问题也或多或少存在。齐鲁石化为此多次规范公车使用,但成效一直不是很大。

此次公务车的规范来自于“学镇海”。从去年9月份开始,齐鲁石化组织多个学习团队赴镇海学习。发现镇海炼化生产规模第一,却只有几十辆公务车车的情况,深受震动。优化减少公务车于是提上议事日程。

不只是节约两千万

2012年11月20日,氯碱厂厂长郑平友、党委书记马奎昌联名打报告,向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齐鲁石化总经理李安喜提出“取消处级干部专车”的申请。他们在该厂果断安排10名小车司机转岗,彻底停掉了专车。这一举动,得到李安喜的大力肯定。短短两天,公司所有单位均向公司提出申请,200多位处级干部全部自愿放弃了专车待遇。

李安喜认为,“降低费用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是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实干亲民良好形象,进一步拉近干群感情的好事”。

截至2012年12月13日,该公司公务和生产服务车辆由优化前的646台压减至370台,全年车辆使用费用预计节约1370万元。在此基础上,齐鲁石化车辆管理部门进一步降低了车辆成本费用。“2013年,我们要把每台车的计划费用再减少一半,全年下来能再省下2000万元。”王臣说。

“这在齐鲁石化成了最大的新闻,不光降低费用,而且成为职工群众议论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很兴奋。”公司电视台的一位记者说。

车辆压减后,公务和生产用车是否能够保证?该公司车辆管理中心在压减车辆后,推出了4条公务车辆服务线路,并为部分处级干部开通了职工通勤卡,凭卡就近乘坐通勤车,使生产组织得到了保证。

公务用车减少了,有利于企业费用降低,让职工们高兴,但是对刘福平来说,活生生的现实是“没车开了”,转岗成了他的唯一选择。对此,他很理解,“这么做,对企业好,企业好了,我们才能更好”。

刘福平决定下车间,当他拎着倒班饭盒踏进沥青车间的大门,看着高耸的氧化塔、成排的成型机的时候,不禁深吸一口气,“新的生活开始了”。

猜你喜欢
齐鲁石化公务车车辆管理
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 王剑文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车辆管理信息发布系统
试析车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齐鲁石化的“共享经济”
基于面向对象的车辆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心理辅导凝爱心——记齐鲁石化公司关以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高英芳
传递“金钥匙” 引领新一代——齐鲁石化关工委以『传帮带』助力青工成长成才
上海汽车荣威
朱天勇
盛情 . 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