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类型对中际语韵律结构的制约

2013-06-05 00:14朱文成
关键词:音步重音韵律

郭 婧,冯 雷,朱文成

(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 065201)

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除了音段错误之外,还有着被称为“中式英语”的韵律模式。这种中式英语往往在很长时期内得不到有效地纠正,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深。

一 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为了解中国学生英语中际语的普遍韵律特征,构建英语中际语普遍韵律模式,我们对防灾科技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60人及随机抽取的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50人进行了韵律知识学习情况调查以及语音实验。语音实验内容为对给定语言材料的朗读录音。为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我们对朗读材料的难度,包括句法长度、单词难度进行了控制。

实验发现,多数学生在朗读状态下并不能有效地做出上面的韵律切分,而是呈现出类似两词一顿的情形。在重音分配上几乎每个词都被赋予了重音,且韵律短语中重读词的最后一个音节都有类似汉语去声的声调类型表现。闭音节结尾词后面普遍増音。以下面一句话为例:

Pat and Paul met each other in the park.

此句并不复杂,句法结构可做如下分析:

IP[NP[Pat and Paul]VP[metNP[each other]PP[inNP[the park]]]

在韵律结构上看,在朗读状态下,本句可以看做是由以VP为边界的两个语调短语(intonation phrase)组成,第二个语调短语进而可以细分为以PP为边界的两个韵律短语(prosodic phrase),以Beckman&Elam 1997开发的ToBI labeling guide做韵律标注,本句的韵律结构可做如下分析(数字为停顿长度,HiF0为基频,H、L分别为高调及低调,*表示重音,-表示韵律短语边界,%表示语调短语边界):

图1 ToBL韵律标注

如图1所示,在慢速朗读状态下,英语母语者会在Paul一词后面做一个较长(4级)停顿,other后面一个做一个稍短(3级)停顿,而其他词之间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停顿。而实验发现,多数学生在朗读状态下并不能有效地做出上面的韵律切分,而是呈现出类似两词一顿的情形。在重音分配上几乎每个词都被赋予了重音,且韵律短语中重读词的最后一个音节都有类似汉语去声的声调类型表现。闭音节结尾词后面普遍増音。Praat软件分析后波形图及宽带图如下:

图2 Praat波形图

图3 Praat宽带图

由此得出,中国学生英语中际语的韵律模式与本族语使用者截然不同。

二 韵律类型对中际语韵律模式的影响

在第一语言习得研究领域,Gussenhoven(2004)提出影响韵律切分的三大主要因素:1.韵律成分(prosodic constituent)与形态句法成分(morpho-syntatic constituent)边界的一致性,也就是某一韵律成分与对应形态句法成分左或右边界的吻合;2.韵律成分与信息焦点成分(information focus)边界的一致性,即,韵律成分和承载新信息的句子成分的边界的吻合;3.语言节奏类型。具体说来,韵律切分会受音系长度和音系重量影响,不同语言类型在节奏方面会表现出等音长或等音节的不同倾向性。

所谓等音长(isochrony)指的是语言中两个重音出现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也就是每个音步(foot)的时长大致相同。这也就决定了对于等音长语言来讲,在某个韵律结构中(如韵律短语),为了保证每个音步的均等时长,音步内的音节会根据其复杂程度而有时间的长短变化。英语就是属于等音长的语言。相反,等音节(isosyllable)指的是在同等时间内话语中出现的音节数量大致相同,也就是同一时间内出现相同的音节数。因而,相比音系重量,等音节语言会表现出对音系长度的偏好。汉语就属于等音节的语言。

仍以上句为例,Pat and Paul met each other in the park,英语的等音长倾向决定了重读词 Pat,Paul,met和park之间所间隔的时间应大致相同,也就是说朗读第一音步pat and,第二音步 Paul,第三音步 met each other,与第四音步in the park需要大致相同的时间,这就是说各个音步中的非重读词需要快速地读出来,而各个音步中的非重读词数量又不同,这就需要说话者有快有慢地处理。而汉语则要求也就是同一时间内出现大致相同的音节数,于是大多数学生则会将该句处理成大致是两词一顿的状态,再加上闭音节辅音后的増音,这句话的节奏就出现了 Pat and︱Paul met︱each ︱other︱in the︱park 的状态。

除上述因素外,杨军(2005,2006)指出,在二语学习领域,母语以及在线产出管理(OLPM),也就是说话者对自身语言的即时调整控制,也会对韵律结构的学习产生重音作用。

三 学生韵律认知及语音教学现状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韵律类型的差别并没有清楚的认识。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在60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中,在其入学前不知晓或不明确知晓英汉两种语言韵律类型差别的学生人数占到95%以上。(见表1)

表1 防灾科技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新生语言韵律类型认知情况调查表(部分)

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语音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接受不到直接的或有效的语言类型韵律知识教育。在随机抽取的50名大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表示没有学过语言类型韵律知识的人数占到90%以上。(见表2)

表2 防灾科技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语言韵律类型学习情况调查表(部分)

以上两个表中显示的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缺乏语言类型韵律知识,也难怪大多数中国学生无论怎样练习都是中国式英语。上文中出现的韵律模式是中国学生在对制约条件的再排序(re-ranking)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普遍的中际语音系模式,若缺乏有效的类型韵律知识指导和纠正(input输入),这种制约条件的排序则不会轻易改变,再加上二语学习者对在线产出管理的能力本身就比一语说话者弱得多,练习次数越多,这种中际语韵律模式则越稳定。

四 小结

可见,要彻底改善英语口语韵律,仅是熟读和锻炼是不够的,学习者应从类型上认识目标语言及母语的不同之处。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语音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想办法加强对学生韵律知识的传授,注意对学生韵律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意识地加强在线产出管理,逐步将输入的语料归纳出正确的语法,并有效地转化为语言能力。

[1]Chen,H.Intonation phrasing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read speech[M].Proceedings of the SP 2006 Dresden.2006.

[2]Chen,H.Tone pattern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read speech[M].Proceedings of the TAL 2006 LaRochelle.2006.

[3]Gussenhoven,C.The phonology of tone and intonation[M].Cambridge:CUP 2004.

[4]Hymes,B.The prosodic hierarchy in meter[M].San Diego,CA Academic Press,1989.

[5]范定洪.中介语语音系统的成因系统[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0-92.

[6]郭婧.汉语韵律结构对英语专业学生发音的制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7).

[7]林秋茗.中国学生英语韵律习得与性别的关联研究[J].现代外语,2011(5).

[8]杨军.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切分的优选论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9]杨军.中国大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语调短语划分不当[J].现代外语,2006,(4):409-417.

[10]王鲁男.L2语音语际迁移的多维解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2):8-12.

猜你喜欢
音步重音韵律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音步转型下ABB韵律结构与文体分布的变化
现代汉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