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知识管理工作的思路

2013-06-08 00:49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康磊晶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5期
关键词:预研研究院成果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 康磊晶

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预研创新的总体单位,研究发展中心当前在总体牵引、战略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等方面尚不能满足项目面临的涉及领域广、技术难度大、多学科融合、技术指标高、时间进度紧、市场竞争激烈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此外,研发中心成立近9年来在输出成果的同时,也向上级单位和其它兄弟单位输送了大量人才。然而,一些成果随着项目的划转和人员的调动未能被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固化,成果的归档、评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也未能及时开展。

为此,研发中心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知识管理战略纲要》和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认真组织完成了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和相关制度、标准体系的建设。同时,以提升研发中心预研创新总体能力为目标,加大知识管理应用的顶层策划,围绕政策研究与战略规划能力、总体闭环研发与协同设计能力、系统验证与体系评估能力、总体共性专业技术攻关等核心能力,面向主要业务活动开展了知识管理应用研究,力争将研发中心积淀的知识资源加以系统梳理和收集整理,并大力推行知识资源采集的模板化和入库工作。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知识管理工作。

一、专业技术的知识管理

根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基于专业维度分类的知识管理要求(试行)》,结合研发中心的“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以背景型号、重大预研项目以及总体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为需求牵引和应用依托,研发中心确定了专业结构树,编制了“十二五”专业梳理计划,分层次、分领域、有重点地加强专业技术的知识管理工作。计划每年选取5~10个专业,按基本内容、经验禁忌、故障案例、共用模型、发明专利、科技成果、标准规范等10类知识资源开展知识资源整理工作,并完成向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的上传和入库工作,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完成研发中心基础专业、核心专业和缺口专业的知识资源整理工作,建成支撑各专业研发工作的知识库体系,不断提高知识积累、重用和共享水平,从而提高创新拓展能力和项目快速研发能力。

二、典型研发流程的知识管理

针对预研创新工作特点,研发中心不断加强对研发流程的梳理,已梳理完成了航天运输、导弹武器、信息集成与信息链等5个领域级和全机壳体结构设计、航电综合、数据管理等10余个专业级的研发流程,明确了各流程中涉及的相关专业,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关系以及输入/输出的文件类型和文件的具体内容要求。后续,研发中心将以航天运输等典型研发流程为试点,沿流程路径并依托专业技术知识资源梳理成果,将路径上各专业涉及的各项活动或工作所需的知识嵌入进去,从而不断规范研发工作,提高研发效率。

三、预研创新成果的知识管理

“十二五”期间,研发中心将重点加强外包合同交付物、软件、专利、科技报告、学术论文等成果的知识管理工作,并将按计划把这些知识资源上传至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从而达到项目快速论证与方案设计、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目的。

1.外包合同成果的知识管理

研发中心外包合同产生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各类报告,为此研发中心设计了外包成果摘要模板,要求外包合同提出人在合同验收后一个月内按模板要求将外包成果摘要上传至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以促进外包成果的共享和转化,避免相似技术低水平重复外协的情况发生。

为进一步加强外包合同成果的知识管理,研发中心要求项目主管在AVIDM系统上将相关预研项目所涉及的外包合同成果全部分解下达至研究室,由研究室指定外包合同提出人将外包合同产生的各类报告的电子文档上传至AVIDM系统,从而实现对外包成果的电子化管理。

2.软件工具和平台的知识管理

研发中心外包合同产生的主要成果除报告外还有一类就是各种建模、仿真、计算、分析、设计软件工具和平台。2011年,研发中心对成立以来的所有外包合同进行了清理,其中涉及软件成果近百个,再加上商用和自研软件,这3类软件的功能涵盖了多个专业。后续,研发中心还将进一步开展软件知识资源的梳理工作,并将这些软件工具和平台的基本功能信息上传至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

3.学术交流论文的知识管理

近年来,研发中心广泛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和承办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在有效提高研发中心学术影响力和开阔研发人员视野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学术交流成果的及时固化。每次研讨会后,研发中心都将收集整理相关报告、论文和会议文集作为研讨会流程的一项“规定动作”。后续,研发中心将把这些文集的电子版全部上传至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供研发人员参阅学习。

4.专利和科技报告的知识管理

专利和科技报告的知识管理工作将按照研究院的统一部署开展相关知识资源的采集和上传工作。

四、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

1.科研管理流程的知识管理

研发中心认真梳理、优化和完善了科研管理的各项流程,编制了科研管理工作手册,涉及预研创新项目管理、计划管理、外包合同管理、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学术交流管理、固定资产投资与能力建设管理等科研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要求,对研发中心的项目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一方面,项目主管借助科研管理工作手册能很快学习和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有效提升项目主管的岗位胜任能力;另一方面,该管理手册也是一本应知应会手册,对研究人员了解掌握科研管理基本流程和要求、按规程办事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2.科研管理知识库

一是建立客户信息知识库。根据研究院新体系建设重点工作项目及计划安排,研发中心作为研究院的二级营销单位要加强市场开拓,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研发中心参照研究院客户信息采集要素模板,正在开展客户信息要素采集工作,将逐步建立并动态完善客户信息知识库,以帮助做好市场开发工作。

二是建立合格供方知识库。为加强外包合同管理,提高外包合同质量,建立具有预研特色的合格供方知识库,围绕已经和正在开展合作的技术方向,供方的技术优势及其在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实力评价、信誉度、是否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战略伙伴等要素开展梳理工作。

三是建立科研管理模板库。收集整理与科研管理各类业务活动相关的模板,建立包括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学术交流与科技委、成果与知识产权、知识管理等业务模板库,不断规范科研管理的各项活动,提升科研管理水平。

五、质量与标准化的知识管理

为提高总体设计文件的规范性、完整性,针对所承担项目的专业特点,研发中心着力加强了研究师手册和技术模板的编写与编制工作。

1.编制专业研究师手册

研发中心已编制完成了涉及25个专业的39份研究师手册,手册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明确规定了预研各个阶段需进行的设计内容、参考标准、书籍目录及专业典型质量案例,有效指导了研发人员的研发工作,加强了专业建设,成为研究师系统的应知应会手册。

2.编制技术模板

在加强对各类报告、任务书、计算文件、试验大纲等文件编写格式规范化管理的同时,研发中心已编制完成了涉及23个专业的126份技术模板并全面上线使用,有效提高了日常研发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此外,在培训工作方面,除了研发中心所有处室接力开展“专业小贴士”编写和上线运行工作外,研发中心也十分重视对中心层面及各处室举办的各类培训、讲座等活动的讲义、报告和课件的收集整理工作。

六、培育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

知识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单位主管领导、机关业务主管部门以及研究室知识管理专员的事情,还需要在全员范围内大力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知识积累—重用—创新—再积累”的良性循环,以促进知识共享文化的形成。

知识管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持久性的工作,它不是一蹴而就或凭一时热情就能完成的工作,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知识管理工作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研发中心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预研研究院成果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军工研究院预研计划管理体系研究
多学科复杂技术群预研项目精益创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项目管理的预研项目制试点管理方法研究
运载火箭重大预研项目验收管理的思考及应用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