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部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观察

2013-06-13 08:09廖凯男郭静熊耕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脐部阑尾穿孔

廖凯男,郭静,熊耕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急性阑尾炎作为小儿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其的治疗,以往是通常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自2003 年我院开始使用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现对2009 年6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70 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9 年6 月至2011 年12 月期间,我院一共收治70 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7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2 人,女性患者28 人;年龄在3~1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 岁。病例选择标准:体型瘦或偏胖,无下腹部手术史,术前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排除全腹膜炎、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及过度肥胖患者,术前B 超检查排除阑尾周围脓肿或回盲部包块,其中有26 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12 例为坏疽性阑尾炎未穿孔,32 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

1.2 治疗方法

手术前按常规使用抗生素,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净,并使用气管插管全麻的方式。将患儿置平卧位,于脐部下缘皱折处做15 mm 左右的小切口,然后将10 mmTrocar 插入并建立人工气腹,设定气腹的压力在10~14 mmHg 左右。将患者身体置头低脚高,与水平夹角为10~15°,同时向左面倾斜大约相同的角度。然后置入30 度腹腔镜,探查腹腔,吸尽回盲部及盆腔积液,再紧贴切缘角置入3 mm 穿刺锥,退出穿刺锥后沿穿刺隧道插入3 mm分离钳。然后沿着结肠袋找到阑尾所在并夹住阑尾。剪断脐部切口处少许组织间隔,与此同时缓慢的解除气腹,连接10 mm 与3 mm 切口,取出阑尾。然后于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并切除。用石炭酸、乙醇、氯化钠溶液对残端进行处理,然后放入腹腔。用碘伏在脐部切口处涂擦后,对切口进行缝合,无需留置腹腔引流管,完成手术[1-2]。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为了便于比较,选取本院采用开腹手术方式的50 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对比对象。在手术中,使用塑料手术贴膜、洁净袋以及吸引器将手术中的出血收集进吸引瓶,手术完毕后对出血量进行计算。

从表1 中可以看到,除了2 例中转开腹手术之外,其余68 例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手术,对患者随访5~20 个月发现,仅有1 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仅为1.4%,且经过积极治疗后痊愈。而且手术之后几乎都看不到手术中的戳口和瘢痕,而且脐部的外观也没有出现异常的破坏。此外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也明显小于开腹手术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表1 脐部单孔腹腔镜技术手术临床情况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中最为常见、也最容易被误诊的一种疾病[3]。目前导致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生的具体的病因还不清楚,现在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细菌感染、阑尾腔梗阻、血流发生障碍以及神经反射等。幼儿2 岁之后,其阑尾腔逐渐的变细,当到学龄前的时候,与成人的阑尾几乎没有差别。虽然年龄越小,相对来说阑尾腔越大,阑尾腔壁也越薄,而且肌层组织也比较少,当血运受阻的时候容易发生坏死,最后导致阑尾穿孔,因此小儿急性阑尾炎诱发穿孔的几率比成年人高。然而由于小儿的大网膜不仅很薄,而且很短,一旦发生穿孔,会很快的发生弥漫性腹膜炎,从而危及患儿的生命,所以应该正确积极的进行治疗。

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传统的办法是使用开腹进行阑尾切除手术。1983 年Semm[4]第一次使用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并对之进行报道。此后腹腔镜技术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及应用,与此同时也在不断的被改进和更新是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的具体方法,从最初的四孔法开始演变,然后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三孔法。脐部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方法是将传统的外科操作和现代腹腔镜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而且两者各自的优势也可以得到发挥,因此更具有优势。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主要有以下一些优点:(1)手术创伤非常小,尤其是对于重症病例,避免较大的戳口; (2)手术对胃肠道刺激很小,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进食以及出院都较早(常规手术组和腔镜手术组对比);(3)戳孔被感染的几率很低,为了达到有效的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可以在切口处涂抹碘伏之后再进行缝合,本院的70 例患者中仅有1 例切口感染,感染率仅为1.4%,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4)其操作比较容易,手术的难度也很小,而且腹腔镜的视野也变得更加的宽阔,可以对腹腔内的器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寻找阑尾变的更加的容易,减少误诊的发生[5]。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经过20 余年的不断发展,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且被临床医师所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已经成为第一选择[6]。

脐部单孔腹腔镜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症状: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病程较短且于腹腔镜下检查阑尾没有坏疽性穿孔的化脓性阑尾炎以及慢性阑尾炎,而且患儿的体型应该偏瘦,腹壁较薄且皮下的脂肪厚度小于3.0 cm。此方法不适应于肥胖患儿或者试行拖出比较困难的患儿,也不适应于阑尾坏疽、粘连、穿孔或者异位的患儿。因为肥胖患儿的腹壁比较厚,从而导致阑尾的根部较难露出。而有粘连的患儿的阑尾不容易被拉出来,化脓坏疽穿孔的阑尾容易被拉断,从而容易导致切口受到感染。

目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现代外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经过20 余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脐部单孔腹腔镜技术不仅创口小而且美观,而且切口在脐窝内面,位置隐蔽,手术后看不见瘢痕,恢复快,而这一系列的优点都达到了微创治疗和美容的效果,极大满足了家长的心理需求。

[1]周正强,李功俊,商丽莉,等.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60 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922-923.

[2]苏乃伟,李新宁,石群峰.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252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 (6):68-70.

[3]吴晔明.小儿外科[M].第5 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532-1544.

[4]Semm K.Endoscopic appendectomy [J].Endoscopy,1983,15 (2):59-64.

[5]夏东亮,李庆浩,张丽华.小儿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256例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6,4 (8):30-31.

[6]刘坚,尹同治,付伟,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对比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8):610-611.

猜你喜欢
脐部阑尾穿孔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对比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