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的正义?:关于《骇战》

2013-06-20 09:00李纪刚
博览群书 2013年5期
关键词:骇客陈凯歌正义

○ 李纪刚

多数人的正义?:关于《骇战》

○ 李纪刚

有一次朋友聊天说起:曾经个性非常骄傲、也是最具古典气质的陈凯歌,后期不知是主动还是被动,变得非常亲民,和记者聊天时经常冒出两句新潮的话语出来,比如说:“其实我都经常在论坛潜水的,年轻人的世界我都很了解。”但可惜,《搜索》这样的以网络为题材的电影还是让人感到:陈凯歌还是呆在他的古典世界里,多给大家贡献一点《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比较好。新人类们的生活当然也可以了解,但是终究还是只能站在外人的角度上了解,想要感同身受,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是最近看了《骇战》之后的感受。影片的导演林世勇很明显是网络社会时代的一员,首先有一种作者身在其中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正是年轻人拍年轻人的电影的好处。电影又名《骇战》,这个名字无疑是从《骇客帝国》那里来的,而整部电影也可以说是《骇客帝国》的山寨版,如表现在人物进入网络世界时,是用动画人物来表现,程序和机器人也用动画人物表现。还有很多设定也有《骇客帝国》的影子,比如权限问题(《骇客帝国》里打斗时武功的高低实际上代表的是“权限”,权限高者可以轻易打倒权限低者)。在《骇战》中,站长和版主拥有更高的权限,他们有外人无法进入的加密会议室,但可以通过骇客的方法破解,就像尼奥最后得到钥匙(密钥),闯入“设计师”的房间。骇客之间的斗争,也是用战斗的方式来表现。

国产的《骇战》当然没法和《骇客》这种神作相比,但影片仍然给人以一定的感动和思考,这首先是因为:影片虽然也有科幻的成分(有一个现在还不可能存在的程序人),但贴近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虽然是台湾地区的BBS为背景,并且现在的中国,论坛几乎已经被微博等新媒体取代,但几乎影片讨论的所有问题,都存在于今天中国大陆的网络社会中。比如:网络以外的法律是否适用于网络内?网友自发的人肉搜索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网络社会的形成是否会对现实的社会产生改变和冲击?网络匿名是否会引发道德和责任降低?现实世界对网络是否应该管理,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管理?可贵的是,影片并未如先知般给出答案,也承认暂时没有答案,而是客观的以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事件,来让观众自己思考。

虽然影片的故事有点“台湾版《搜索》”的意思,但和陈凯歌的电影不同,并非站在网外社会的角度上批判如“人肉搜索”之类的问题,而是站在网络社会一员的角度来探讨和分享。片名的“乡民”,电影里这么解释:就是BBS里围观群众的称呼,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的那些乡民(《大话西游》),很多网友用它来自称。影片好就好在客观,特别是对网络“正义”的探讨:当真实被蒙蔽和扭曲,乡民被煽动被欺骗时,它释放出极大的恶的能量,甚至恶到可以致一个普通人于死地。但当事实得到澄清,有弱者和被害者需要帮助时,这个群体又体现出极大的善良和让人感动的正义。像片中的台词说的:“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可以如此的单纯,但人与人之间的恶意也变得如此狰狞。”这两者哪个是真实的网络社会?影片给我们的感受是:这两者都是。人性是极为善良的,但也是极为容易被利用和煽动的。

而这,恰恰是当今中国网络社会的缩影。

比如我们看微博,不就是这样的吗?它既可以释放出极大的爱的能量,帮助弱者,反抗特权,揭露黑暗,传播真相,追求正义与自由。但同时,它也可以沦为少数野心者的工具,它歪曲事实,断章取义,造谣骗粉,煽动仇恨,只为博得眼球关注可以不管洪水滔天,对个体或者社会造成危害。两者哪个是真正的网络世界?我们可以说,两者都是。

法律的保护和制约,这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在两者同时到来之前,我们更多地应该追求的是网络世界的理性,公正——虽然这极为难得,但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网友的责任。

(本文编辑 谢宁)

猜你喜欢
骇客陈凯歌正义
用正义书写文化自信
别急着将陈凯歌投诉UP主视为“玻璃心”
陈凯歌不演假戏
雪地里的45分钟
陈红、陈凯歌:他负责诗和远方,她负责米面和汤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本期骇客——叶 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