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的最后丰碑

2013-07-03 13:11李小强龙小帆杨光宇
检察风云 2013年24期
关键词:北山观音石窟

文/李小强 龙小帆 图/杨光宇

石窟艺术的最后丰碑

文/李小强 龙小帆 图/杨光宇

宝顶山石刻 第8号千手千眼观音像

1945年4月,时任中国学典馆馆长的杨家骆先生,带领顾颉刚、马衡、傅振伦等著名学者,来到大足(今重庆市大足区)考察当地石刻艺术。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造像5万余尊,开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的发展,盛于两宋的石窟艺术圣殿。令这些学者们不由得惊叹:大足石刻“实与发现敦煌相伯仲”、“可与云冈、龙门鼎足而三”。至此,这处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辉煌篇章开始受到国人的瞩目。1999年,以北山、石篆山、石门山、南山、宝顶山石刻为代表的大足石刻,以“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佛、道、儒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造型艺术和宗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名列《世界遗产名录》。

北山:佛教艺术长廊

北山石刻,开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年间(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通编为290号,造像近万尊。

晚唐时期,川中局势动荡。一支地方武装力量的领导者韦君靖,累立战功,官至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韦君靖深感局势危急,遂在大足城区北面修建永昌寨,屯兵贮粮,开龛造像,拉开了北山大规模造像的序幕。而今,第5号毗沙门天王像、第9号千手观音像等数龛造像,还可供人遥想昔日的境况。

五代、两宋延续了韦君靖的笔墨篇章,继续书写着北山石刻的辉煌。五代造像占北山石刻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五代造像龛形普遍偏小,观音、地藏和药师佛等是此时期的重要造像题材,这与当时战乱不断,百姓希求平安有着莫大关联。

而两宋经济的繁荣,为北山石刻造像巅峰时期的到来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时期的造像,题材更为广泛,服饰更为华丽,佳作迭出,精品荟萃。如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的转轮经藏窟,其间的普贤菩萨,凝神沉思,目光下视,面带微笑,端庄娴雅,文静中带着些许妩媚,有“东方维纳斯”的美誉。此时期造像尤以观音最为突出,有水月观音、如意轮观音、宝珠观音、玉印观音等数十类,因此北山也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

石门山石刻 第10号三皇洞左壁文官像

石篆山、石门山:三教和睦相处

石篆山,风景秀丽,林木葱郁。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大庄园主严逊由今四川遂宁举家东迁至昌州大足避役。经过多年的经营,他以五十万钱购得胜地石篆山,并延请文惟简父子等文氏家族的匠师,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82-1096年),在石篆山的崖壁上雕凿儒、释、道三教造像,为后人留下了国内早期的三教合一造像。其中的孔子龛,刻孔子及其十大弟子像;三身佛龛,凿三身佛和十大弟子像;老君龛,刻老子及十四位真人、法师像。儒、释、道三教造像俨然一处,和谐共存。造像之外,严逊又植数十万株松柏及其他花果杂木,使石篆山成为了远近乡邻瞻礼游览之所。

当石篆山造像渐近尾声之际,距此30公里外的石门山,又响起了文氏家族内另一位工匠“叮叮”的錾子声。佛教的水月观音龛、十圣观音洞、孔雀明王经变窟,与道教的玉皇大帝龛、三皇洞、东岳大帝夫妇龛等错杂布列于70多米的崖面上。其中,三皇洞“精工妙丽,肃若朝班”的文官像,细眉凤眼,略微上挑,嘴唇微闭,脸颊丰腴,恍若真人之肌肤,颔下系带飘于肩侧,颇有仙风徐来而自飞拂之感,有“宋代道教造像绝巅”之称。

南山:仙风道骨之韵

与北山遥相对望的南山,峰峦耸翠,烟云袅袅,其山巅处静静分布着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的道教造像五龛,有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真武大帝龛、龙洞等,其间还遗存有清代文人墨客的题刻数十龛。三清古洞中,以道教最高神“三清”为主,配刻“四御”及圣母、王母等群神,完备而有系统地反映了宋代道教的庞大神系。而龙洞内仅刻盘龙一尊,昂首瞪眼,虬须怒张,鳞甲森然,其右前爪托云,左前爪按山,似欲直冲云霄,这是道教中罕见的单独以龙为题材的造像。

古人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各路仙家汇聚于这郁郁葱葱的南山山巅,难怪清代著名学者张澍到此参访后感叹:神仙何必恋蓬莱。在明清时期,南山被列为大足八景之一,具有“南山翠屏”之美誉。

北山石刻 第136号转轮经藏窟之普贤菩萨

宝顶山:大型密宗道场

在宝顶山大佛湾一个“U”字形的山湾里,500米长的崖壁上,近万尊造像有序分布,在其附近还有小佛湾和转法轮塔,以及周围乡间古道散布着的10余处结界像。这是一位高僧清苦七十余年、呕心沥血而建的石窟群。这位高僧名赵智凤,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五岁时,为治母病而发愿出家,及至十六,西往今成都弥牟镇学柳本尊的密宗教法,三年后学成返乡,从而在宝顶山主持开凿了这座规模宏伟的密宗石窟道场,把中国密教史往后延续了近四百年。

宝顶山石刻是一处有总体构思的造像区。以佛教六道轮回说为开端,劝人修心行善,辅以天堂美景的诱惑、地狱森然的恐吓,“几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其中造像神、人皆备,生活气息浓厚,颇具人间烟火味,如地狱变相中的养鸡女,面露微笑,双手正欲打开鸡笼,笼下数只鸡探身欲出,笼前两只鸡激烈争食,一派娴静的农家气息,与地狱惨景截然相反。父母恩重经变相表现了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儿女成人的十种恩德,儿女由稚子逐渐长成,父母的步履却渐渐蹒跚,让人不禁发出寸草春晖的慨叹。

宝顶山石刻很注重形式美与意境美的结合。释迦涅槃图中的“卧佛”像,长达31米,仅刻半身,颇有“笔不周而意周”之态。圆觉洞则在造像、装饰、排水、采光等方面颇为讲究。洞内的十二圆觉菩萨,衣衫如丝似绸,轻敷座台。右壁处刻一腹空长龙,龙口下方置一圆钵,洞内渗水顺着龙身,滴入钵中,再由钵导入暗道。洞口上方开一天窗,光线斜入窟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照射的角度,使洞内明暗变换,神秘莫测。

巴蜀地区有句俗语“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以此形容宝顶山香火旺盛。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相传为观音菩萨生日,四方信众云集宝顶,朝圣千手千眼观音,这一传统由南宋延续至今。这是一尊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1007只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88平方米的崖壁上,形若孔雀开屏,斑斓夺目,整龛造像气势恢宏,构思奇瑰,被誉为“天下奇观”。

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

猜你喜欢
北山观音石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张志民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心留北山回不来
夜宿石窟
去北山公园秋游吧
观音(七绝)
观音乘凤
夜宿石窟
自在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