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欢喜岭地区工程建设场区工程地质初勘

2013-08-13 09:20李瑞松
山西建筑 2013年1期
关键词:粉细砂场区粉土

李瑞松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吉林长春 130021)

0 引言

欢喜岭地区位于辽河河口三角洲,地貌单一,地势较平坦,场地原为耕地,后经素土回填,未完全整平,地面标高在2.950 m~3.820 m之间。本文根据该区丰富的土工试验成果以及钻孔资料,对该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工程项目场区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为该区的工程建设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岩土参数。

1 工程地质层地质特征分析

勘察场地自然地面以下28.00 m深度范围内均为第四系全新统(Q4)海陆交互相沉积物组成,一般具有水平成层分布特点。

1.1 填土层

本层的填土层为①耕土层,呈黄黑色,主要由粘性土及粉土组成,含植物根,局部经素土回填,稍湿,结构松散,层厚0.50 m~0.80 m,场区普遍分布。

1.2 上部粘性土层

②层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稍湿,粉土呈中密~密实状态,粉质粘土呈流塑状态,局部可塑状态,整层土摇振反应中等,略有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含大量铁结核,层底埋深2.10 m~3.20 m,层厚1.60 m ~2.70 m,场区普遍分布。

③层灰色粉质粘土夹粉土,饱和,粉质粘土呈流塑状态,局部软塑或可塑状态,粉土呈密实状态,层理明显,土质不均匀,整层土无摇振反应,略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底埋深8.50 m ~13.10 m,层厚5.30 m ~10.60 m,场区普遍分布。

1.3 过渡相粉质粘土层

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灰绿色,饱和,呈可塑状态,局部软塑状态,土质较均匀,层底埋深23.50 m~26.50 m,层厚1.00 m~4.70 m,呈夹层形状存在于④粉细砂中。

1.4 下部细砂层

④层灰色粉细砂,饱水,中密~密实状态,夹粘土薄层及草炭,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因勘探深度有限,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探及最大深度28.00 m,最大厚度17.20 m。

通过岩土土工试验,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表1 各粘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2 工程地质评价

2.1 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

盘锦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按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本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对场区地下水位以下20.00 m深度范围内的粉细砂层作液化判别。场区为设计地震分组的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 s,覆盖层厚度小于 50 m,估算第①层土剪切波速约为120 m/s,第②层土剪切波速约为130 m/s,第③层土剪切波速约为120 m/s,粉质粘土层土剪切波速约为150 m/s,第④层土剪切波速约为170 m/s,计算等效剪切波速VSE=143 m/s,确定本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应对场区地下水位以下20.00 m深度范围内的第④层粉细砂作液化判别,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沿线及周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综合判定,场区无液化问题。

2.2 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场地地下水属第四纪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垂渗补给,具微承压性,水位随季节变化。本次勘察初见水位1.70 m~2.40 m,静止水位0.70 m~1.40 m,本场区水位年变幅在0.50 m~1.00 m之间(以孔口标高最低处算),本场区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本场区钻孔取水分析结果,场区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防护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06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的规定。

2.3 土层分析及评价

耕土层组成成分单一,结构松散,为天然地基浅基础开挖部分,应全部挖除。第②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粉土呈中密~密实状态,粉质粘土呈流塑状态,局部呈可塑状态,含大量铁锰质结核,中高压缩性,层位稳定,强度一般,可作为天然地基。第③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粉质粘土呈流塑状态,局部软塑或可塑状态,粉土呈密实状态,层理明显,土质不均匀,中等压缩性,强度较低,底板起伏大,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应注意不均匀沉降问题。粉质粘土(局部为粘土),呈可塑状态,局部软塑状态,土质较均匀,呈夹层形状存在于第④层粉细砂中,中高压缩性,是一般的地基。第④层粉细砂,中密~密实状态,随深度增加性质越来越好,是良好的地基,也是较好的桩基持力层。

3 结语

通过勘探,欢喜岭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工程项目场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10 m,地基土为强冻胀土。场区地貌单一,地势较平坦,为抗震一般地段,但场区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可以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以第②层粉土夹粉质粘土为基础持力层,但应进行强度及变形验算,注意不均匀沉降问题。若天然地基满足不了上部结构的要求,可采用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基础,以第④层粉细砂为桩端持力层,打桩前应将场地整平并进行试桩,确定桩长及终压力,并利用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因第④层粉细砂局部不稳定,设计时单桩承载力不宜过大,并应计算桩基沉降。桩基施工完毕后,须进行单桩承载力及桩身完整程度检测。

[1] GB 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 GB 5006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S].

[3] 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4] 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猜你喜欢
粉细砂场区粉土
盾构法粉细砂渣料配制同步注浆材料及改性研究
水泥-沥青粉复合稳定粉土的强度及渗透特性
饱和粉土三轴等p应力路径试验特性研究
富水粉细砂岩隧道涌水涌砂处理技术研究
改性水玻璃浆液在粉细砂地层中注浆加固的应用
暗挖隧道粉细砂层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严寒地区某部场区卫勤保障难点与对策
GSM-R网络弱场区网内干扰分析与优化方案
英国核场区治理费用将达1170亿英镑
大同地区天然粉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