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隧道穿越长大断层破碎带设计方案研究

2013-08-13 09:20赵建邦
山西建筑 2013年1期
关键词:导坑侧壁间距

赵建邦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 030012)

1 工程概况

山西省大营至神池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 km/h,为两车道高速公路。野马梁隧道进口位于原平市雷家裕口村西南方向约600 m处,出口位于尚家沟村南侧约200 m处。隧道穿越长大断层破碎带,设计为左右线分离式隧道,两洞左侧边墙最大间距为30 m,隧道总体走向呈268°。右幅起止桩号为K11+045~K16+557,全长5 512 m,起点设计高程1 228.43 m,终点设计高程为1 337.78 m,隧道底板最大埋深335.0 m,位于 K13+280处。左幅起止桩号为ZK11+050~ZK16+562,全长5 512 m,起点设计高程1 228.57 m,终点设计高程为1 337.66 m,隧道底板最大埋深342.0 m,位于ZK13+300处。左右线均属特长隧道。

2 地质概况

隧址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共发现断层6处,隧道穿越的断层有5条,在区域上形成单斜—半地堑构造单元,故隧址区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质量总体上较差。其中穿越的较软岩段长2 971 m,占隧道总长的54%,围岩岩体呈较破碎~破碎状;隧址区洞身范围内存在地下水,其分布及富水性较复杂。5处断层中,大厂沟断层(K15+490处)附近岩体破碎,地表出露的砂岩、页岩呈碎块状,并伴有强烈的变形或错断,形成宽约150 m的断层破碎带,对围岩影响严重;洞内有地下水分布,出水状态可能为滴渗水。

地质纵断面图见图1。

3 隧道设计方案

3.1 设计方案的选择

综合本工程穿越长大断层破碎带的实际情况,设计中要确保绝对安全。以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因隧道结构的垂直压力较大,在此破碎带设计中采用了帷幕注浆、双排小导管及双层钢拱架的结构加强设计,并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

图1 地质纵断面图

帷幕注浆可以加固破碎带段防止涌水、涌泥,还可以阻止地下水突涌。采用双层钢拱架可以增强初期支护对破碎岩体的承载力,同时采用双排小导管注浆,以便增强初期支护,也可确保在穿越长大断层破碎带地段的施工安全。

3.2 设计方案

3.2.1 帷幕注浆设计

1)注浆范围。

浆液扩散区域重叠50%;注浆段长为25 m,开挖20 m,预留5 m(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为下一段注浆的止浆岩盘。注浆时应注意观察掌子面的变形情况,必要时做50 cm~100 cm厚的模筑混凝土作为注浆封堵面。开挖隧道过断层的第一个掌子面时先喷15 cm厚混凝土,现浇40 cm厚混凝土;以后喷15 cm厚喷射混凝土。

2)注浆材料。

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模数:2.4~3.4,液度:30°Be~45°Be,水灰比取1∶1 ~1∶0.5,注浆压力为0.5 MPa~1.0 MPa。

3)注浆方案。

注浆孔开孔直径为102 mm~127 mm,开挖轮廓线上的注浆导管采用5 m~10 m长的φ89~φ108钢花管作孔口管,中间部分注浆导管采用φ100 PVC花管。注浆应在达到设计终压之后维持一段时间,注浆压力没有明显下降之时结束。每循环注浆结束后,应做钻孔检查和红外线探测,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挖,否则应做补注。在注浆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记录注浆压力、注浆量、凝固时间,掌子面以及附近的支护状况,并根据地质条件变化调整注浆参数。

帷幕注浆设计图见图2,图3。

图2 帷幕注浆孔纵向布置图

图3 帷幕注浆孔口断面图

3.2.2 双排小导管及双层钢拱架设计

设计中超前支护采用φ42长度4.5 m的小导管,外插角为10°,小导管支护范围为120°;初支采用 φ25自钻式锚杆,长度450 cm,间距50 cm(纵)×80 cm(环);双层 φ8钢筋网,间距20 cm×20 cm;第一环Ⅰ22b工字钢,纵向间距50 cm,喷C25早强混凝土29 cm;第二环Ⅰ20b工字钢,纵向间距50 cm,喷C25早强混凝土27 cm;二衬采用模筑C30钢筋混凝土60 cm;预留变形量为15 cm。锚杆按梅花形布设。

破碎带衬砌设计图见图4。

图4 破碎带衬砌设计图

3.2.3 单侧壁导坑法设计

长大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易滑动,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可以有效控制破碎体沉降。开挖时,将断面分成两大块,其中每一块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侧壁导坑尺寸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机械设备和施工条件而定,宽度取洞宽的1/2[2]。

侧壁导坑采用Ⅰ16工字钢与初支钢拱架连接,导坑范围为拱部60°;φ42超前小导管,长度450 cm,环向间距40 cm,外插角10°;φ25早强砂浆锚杆,长度300 cm,间距50 cm(纵)×100 cm(环);φ8钢筋网,25 cm×25 cm;喷C25早强混凝土20 cm。单侧壁导坑法设计图见图5。

图5 单侧壁导坑法设计图

4 结语

1)由于长大断层破碎带整体上属于软岩,附近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地质条件较差,为避免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增强结构承载力。

2)加深对新奥法的理解,坚持按新奥法原则设计,设计中通过帷幕注浆、双排小导管、双层钢拱架及单侧壁导坑法施工,以贯彻新奥法设计理念。

[1]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2] JTG/T D70-2010,公路隧道设计细则[S].

猜你喜欢
导坑侧壁间距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方法研究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台阶法和中隔壁导坑法开挖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运用
算距离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
同网络结构上的连接处过小和假间距的工程处理方法
双侧壁导坑法在黄土浅埋大断面隧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