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南地区民族体育的传承与保护

2013-08-15 00:54罗小勇王桂花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2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民族体育

罗小勇 王桂花

(1.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00; 2.贵阳市首府路小学 贵州贵阳 550001)

浅析西南地区民族体育的传承与保护

罗小勇1王桂花2

(1.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00; 2.贵阳市首府路小学 贵州贵阳 550001)

民族体育是我国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映我国各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载体。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等对西南地区民族体育的结构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民族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保护民间传承人才,发展民族体育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等措施。

西南地区 民族体育 传承

西南地区在我国自然区划概念中,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云贵高原大部的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对应的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以及陕西省南部。通常所说的西南三省一市即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而大西南则包括西藏自治区。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的区域之一,世居少数民族有29个,少数民族人口有3600多万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34%之多。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形成了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同时促进和丰富了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

1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发展现状

1.1 区位优势

西南地区横跨云、贵、川三省,重庆市。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气候环境环境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不同的地域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底蕴,为多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现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汉、彝、白、壮、傣、苗、布依族、回、藏、栗僳、哈尼、拉祜、佤、纳西、瑶、景颇、布朗、土家族等。流行和广泛开展于西南地区的民族体育项目有舞龙、舞狮、抢花炮、芦笙拳舞、赛马、蹴球、毽球、陀螺、龙舟、秋千、射弩、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摔跤等。西南地区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是民族文化形成的理想聚居地。在广阔的青藏高原聚居着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藏族,他们传统的马背文化独树一帜,在历年民族运动会上都会斩获马术和赛马项目的金牌。在西南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独特气候孕育了灿烂的体育活动,如赛龙舟、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佤族瑶族和苗族人民的大陀螺,还有能歌善舞的土家摆手舞,苗族的芦笙拳舞和荡秋千。这些体育活动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民族风俗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勤劳勇敢的品质。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特定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创造了我国异彩纷呈的民族体育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

1.2 发展现状

“中国民族体育是指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开展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它是各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不断的洗礼和沉淀而形成的,是各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时期体现各民族生产劳动、道德观念、节庆活动、宗教信仰的综合体现。在特定时期,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物质层面上讲,反映了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审美情趣和民族精神。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达977种,其中汉民族的大301种,少数民族的达676种”,这些丰富而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地域性、独特性、民族性、传统性、差异性、兼容性等特征。民族体育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在促进民族和谐和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1953年天津市举办为起点,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乌鲁木齐、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北京(西藏拉萨设立分赛场)、宁夏银川、广东广州、贵州贵阳举办了九届民运会,第十届将于201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民族运动会的举办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提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国民体质”的宗旨。民族运动会的举办不仅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宣传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还有利于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交流合作,有利于民族和谐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 民族体育的发展困境

2.1 内部因素

民族体育是我国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它具有健身性、娱乐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反映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民族体育却只在民族运动会期间得到大力宣传,运动会过后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它的发展。研究中发现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民族体育活动只有在闲时举行。即在农闲时和节假日候举行,供大家娱乐交流和祭祀活动等,没有形成具体的民族文化氛围,它的价值没有得到整合和利用。(2)民族体育活动形式单一,一个地区虽有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但是由于受场地,设施的影响,往往只能开展几种活动,只有较大型的活动时才能聚集不同民族的人们聚在一起,活动的主题和精神没有得到弘扬,没有形成一种有意识的文化自觉。(3)缺少专门的民族体育传承人才。民族体育活动基本上是大家自发组织的在闲时或节假日举行的庆祝和娱乐活动,缺少专业的组织人才和教学人员,大都靠先人的经验和记忆传承下来,缺少了原本的核心文化精神,使得民族体育文化得不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

2.2 外部因素

中国民族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不断洗礼中,形成了具有“以和为贵,注重礼节”的儒家思想内涵。在民族体育活动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注重团结,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一种民族体育文化精神在发展中遵循了我国“以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一度得到国人的推崇。文化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样遵循自己的规律,但是并不代表不受外界文化的影响。首先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和经济一样对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奥林匹克下的竞技体育宗旨提倡“更高、更强、更快,”的口号,主张冲破极限,不断挑战自我。这颠覆了我国注重团结意识,注重娱乐性质的民族体育文化,使得我国民族体育活动受到了“冷落”,失去了主要的参与对象。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的关注竞技体育比赛,参与竞技体育活动。这种文化的冲击对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是致命的,它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次,经济的发展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城镇化速度加快,一方面经济发展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设施,更有利于各种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加剧,使得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更多的农村青壮年更愿意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让民族体育的主要活动组织者和传承人才逐渐消失。民族体育活动正慢慢濒临失传,民族体育文化即将失去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3 结论与建议

民族体育是中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新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弘扬、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21 世纪伴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体育体闲化的趋势,我国从事体育研究的学者、专家,主动发起了对我国民族体育进行改革的愿望。针对我国民族体育发展存在的上述困境,提出以下建议:(1)把民族体育当成文化来传承发展,“民族体育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然后才是才是一种体育活动”。民族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我们要以文化宣传方式利用现代各种先进媒介进行宣传,去粗取精,把民族体育打造成优秀的民族文化,挖掘出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挥它的功能。(2)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特殊对待民族地区,增加民族地区经济投入,保护民族体育文化,使之得以完好传承。(3)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加大对少数民族体育传承人才的培养,在民族地区学校开发、开拓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课程,建立完善的民族体育人才储备。(4)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民族体育生态旅游区。定期举行具有民族的特色的运动会,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增加民族地区收入。在不改变民族体育特色的前提下,把民族体育活动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改编成具有观赏性质的表演节目,并建立起非物质文化旅游区,使得经济和文化相互促进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创新和融入时代元素的特点将会更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与民族体育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化,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人学出版社,2005:5-6.

[2]张选慧,郭永东.唐小英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2005(2).

[3]夏思永.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民族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研究[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1).

[4]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5]国伟,田维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J].体育学刊,2009(9).

G853/857

A

2095-2813(2013)11(b)-0145-02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蓝暖男”落户云南 时速250km 新型“复兴号”在西南地区首次投入运营
夜郎自大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我们的“体育梦”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