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回族武术孟村八极拳传承的困境与对策①

2013-08-15 00:54王明阳彭春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2期
关键词:沧州回族武术

王明阳 彭春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回族武术孟村八极拳传承的困境与对策①

王明阳 彭春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沧州 061001)

指出了回族武术孟村八极拳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传承困境,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族武术 八极拳 困境 策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为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保护文化传统的原生态,避免多样性的人类文化在全球进程中逐渐消失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本文拟对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孟村回族八极拳传承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其科学、健康地发展。

1 孟村八极拳的渊源

沧州武术源于春秋,兴于明,盛于清,武乡威名远于海外。回族武术因其历史久远、门类众多、高手辈出而独树一帜。在沧州武术家中,回族几乎占到1/3。八极、六合、弹腿、滑拳、查拳是沧州回族的代表拳种。

八极拳起源于覃怀境内太行山南麓的月山寺。月山寺第二代主持苍公(河北沧州人,武进士出身),和空相大师精心研究创练了一套出劲可达四面八方的拳术——开门八极拳。八极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沧州回族八极宗师吴钟于清代早期率先接受并传播的。初期传播只教本姓家族,后开门授徒,故亦称“吴氏开门八极拳”。吴钟之女吴荣将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引入八极门,并贯以八极拳理。八极第三代掌门吴殳编著《沧县孟村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至今已传至七世。五世掌门吴会清(1869~1958年,回族,孟村人)进一步改革套路,新增黑虎拳、六合刀、四门刀、双刀、刀进枪、三节棍进枪、棍对棍、剑对剑、八棍头对打、双进枪、九宫纯阳剑。六世掌门吴秀峰(1908~1976年,回族,孟村人)再创开拳、二十四连手拳、十二形抱拳、单形拳、扶手、四封四闭、八棍头(1~8套路)、罗汉功、青龙剑等。七世掌门吴连枝(1947年回族,孟村人)继承发扬前人技法,将现代理论运用于八极研究,并根据现代技击比赛的要求,创编新套路,使八极技法和拳理不断升华与完善。可见八极拳就是通过民族个体不间断的吸纳、内化与创新成为全国知名拳种的。

2 孟村八极拳的发展现状

1998年八极拳被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审定为中国传统武术10大优秀拳种之一,编写了八极拳国家规定套路一书,在全国率先推广。以吴连枝为代表的数名八极拳传人数10次应邀赴日本、韩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讲学,扩大了八极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优秀的八极拳传人先后多次在全国重大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取得骄人的成绩。2007、2008年央视五套专门就《武林大会》来孟村录制节目,扩大了孟村及孟村八极拳的对外影响。2007年孟村八极拳被国家文化部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回族武术孟村八极拳传承的困境

3.1 缺少总体规划

研究和发展八极拳应对八极拳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做出长远规划,成立传承团队,并对该拳种的不同分支与流派力量进行整合与发展,将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四者融为一体。孟村八极与月山八极分别在不同批次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及,这充分说明八极拳在申报非遗项目时没有通盘考虑和详尽规划。这对于正确理解“非遗”精神和真正贯彻实施将产生不利影响。

3.2 竞技优先,八极拳受到冷落

在我国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大背景下,八极拳的发展十分艰难,从政府的重视程度到人、财、物的投入不可同日而语。八极拳的技艺散落在民间,依靠仅有痴心武者苦苦支撑,长期以来回族最大宗、最珍贵的八极文化就会变为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

3.3 传承人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传承思维、教传模式落后

八极拳属于民间文化,它的产生、成长、壮大在民间,其传播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由于传承人的理论水平受限、传承思维落后,以家族为单位的传承模式和“秘而不传”、“不传外姓”、“留一手”的潜规则尚存,导致八极拳优秀技术失传。

3.4 生存空间狭小

沧州作为八极拳发展最好的武术之乡,爱好武术的人不到1/5,而八极拳的发源地——孟村,现有人口19万人之多,练武的只有1~2万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习武谋生、防身的作用逐渐淡化,其生存空间狭小。就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招生武术生而言,招生计划远远不够。而当今武林大会,孟村八极拳曾派出数人次,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比赛之后,缺乏系统的交流和总结,久而久之,习武者的热情渐渐消退,而八极拳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3.5 缺少对传承效果的评价机制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方针。2007年回族武术孟村八极拳被评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八极拳的保护、繁荣确实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的保护和发展阶段,而是应强练内功,回归其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之中,为当今社会和人类生存的发展服务。同时,相关单位和政府部门不定期地对非遗项目八极拳在理论体系、技术的优化与创新、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等项目予以评估,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的部门,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合作与交流。忽视评估与反馈对于八极拳的发展十分不利。

4 回族武术孟村八极拳传承的策略

4.1 创新思维、科学管理,创立市场调节下的多种管理机制

武术的创新和发展最终是通过市场来检验的,有市场决定其兴衰。孟村八极拳从开放之初的1986年走出国门,至今仍停留在“作坊式”经营中,不适应当前非遗项目的发展需要。要学习和借鉴吴桥杂技大世界、少林寺的成功运作经验,把八极拳的保护与发展作为一种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八极文化是孟村回族300多年创造出来的金字招牌,要创新机制,借用商业资本的力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遗产到资源、由资源到资本、由资本到产业的发展转变。此外,相关部门应做好武术技术、武术医学和武术文化市场的规划,完善其管理模式,优化其运行机制,保证八极拳有序、健康的发展。

4.2 加强实战技击性研究,走套路演练与技击搏斗并举的发展道路

八极拳是朴实无华、技击性十分突出的拳种,其以劲出刚猛,暴烈骤变、崩憾突击、哼哈作气、动若绷弓、发若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为特点,形成了特有的风格。要加强八极拳技击格斗的研究,走国内普及、国际推广的道路。在技法套路的研究上要不断的创新,使传统的套路得到不断的升华和完善。

4.3 发挥传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传承者的自觉、自为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所蕴含的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诉求、宗教信仰和文化心理结构是无形的活态遗产,是通过传承人和习练者的共同参与而实现的,因此传承人是八极拳保护与发展的关键。传承人了解和熟悉八极拳内在的历史走向和逻辑路径,对八极拳的不同分支及传承状况了如指掌。因此在传承和保护中强化传承人的主导作用,听取传承人的主导意见,八极拳的传承才能够越走越宽。当前政府主导、传承主体缺位的机械保护使得传承人和习练者产生逆反和自我捍卫的心理,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极拳的消亡。因此,发挥传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传承主体的自觉、自为意识便成为八极拳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因素。而政府在政策的扶持、资金的保障、人员的调配和业绩的奖惩上给予支持。相关部门对传承人定期开展理论培训和技术交流,创新和发展多种传承途径。

4.4 加强学术研究,发展武术教育,壮大旅游产业

研究和发展八极拳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潜心研究,用科学的原理剖析技术动作,使其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用科学的态度指导八极拳的普及和提高,以扩大群众基础,使其大众化、通俗化。建议有关部门优先设置八极拳研究的重点课题。同时扶持有规模的武术馆校发展壮大,并以此为重点有效延伸武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武术产业和旅游产业。

4.5 民族团结是八极拳武术文化发展的前提

民族团结、民族间的交流是回族八极拳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抛弃门户之见和门派之争,树立“武林一家亲”的观念,实现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武林思想,营造传统武术传承的文化环境。

5 结语

总之八极拳发祥于沧州孟村,创立于回族吴氏,创立者姓吴名钟字弘声。八极拳理论深奥,技法精妙,文化内涵丰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沧州回族八极拳应在全新的视角下,打开门户,解放思想,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关怀、呵护下不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迎来辉煌的明天。

[1]吴冬.传统武术评价、整合和推广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8):1052.

[2]王林,虞定海.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7):85-88.

[3]刘汉杰.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内聚与外衍[J].回族研究,2005(2):186-188.

[4]吴丕清.回族武术八极拳考述[J].回族研究,2004(3):84-86.

[5]王睿.八极拳的渊源及发展[J].武术科学,2004(8):27.

[6]刘汉杰.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初探[J]西北民族研究,1997(1):187.

G807

A

2095-2813(2013)11(b)-0146-02

王明阳(1968,2—),男,河北沧州,教育学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彭春(1983,7—),男,山西大同,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硕士,助教。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303095。

猜你喜欢
沧州回族武术
2022 第六届沧州国际数控机床及智能装备展览会
千年渡口,沧海之州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沧州专场二)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Feminism in A Story of an Hour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