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策略

2013-08-15 00:54王建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2期
关键词:习练气功体育项目

王建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健身气功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策略

王建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健身气功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健身气功作为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对此本文对健身气功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健身气功推广的理论基础及目前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快健身气功推广的主要策略。

健身气功 问题 推广策略

健身气功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它承载着中国几年的养生文化和健身文化。它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健康、健身意识越来越强烈。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养生、健身运动,健身气功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健身手段,它具有的形式多样、功效显著等特点,且不受年龄、性别、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在民间易于开展。这些特点使得其深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其列为国家正式开展的第62个体育项目。然而,由于健身气功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尚处于推广初级阶段。本文对健身气功进行了概述,分析目前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寻求推广健身气功的具体策略,以促进健身气功在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健身气功概述

气功作为一种古老的健身方式,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我国古代,由于流派众多,使得气功这种健身文化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统一的名称。直到20世纪50年代,“气功”一词才被人们广泛使用,人们将以调身、调息、调心为主要特征的锻炼方法称之为气功。为了规范气功发展,1996年国家在《关于加强社会气功管理的通知》中,第一次明确健身气功由国家体育总局管理,而与之相关的气功医疗则由国家卫生部统一进行管理。然而直到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健身气功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即健身气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健身者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调整、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手段。这些政策法规为我国健身气功科学化、法制化发展以及市场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了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统一对健身气功的实施、推广、普及和研究等进行规范化地管理;2004年5月,中国健身气功协会成立,该组织是健身气功推广的主要机构,也是对健身气功进行管理的组织。同时成立了健身气功站点,至2010年站点已覆盖到全国31个省区市,站点数达13000多个。目前全国范围内举办的各级各类交流、比赛、展示等活动成为健身气功的宣传和推广的主要形式。目前健身气功共有9套功法,这9套功法以其明显的健身养生效果及柔和舒缓的运动风格,深受广大民众的青睐。同时,在健身气功指导员人才队伍方面,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21846名。同时,国家不间断地举办各类培训班,这为健身气功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健身气功相关产品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设计、开发和推广,主要包括服饰、书籍、音像产品等。这些为健身气功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保障。

2 健身气功推广的理论基础

任何体育项目的推广离不开一定推广理论作为基础保障,传播学理论是健身气功推广的理论基础,有待于深入分析和研究。所谓传播学,主要是指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人类传授信息的行为过程,传播一直存在。传播是互动的,是在传受两者间进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健身气功的宣传推广需要借助众多的传播媒介、人员进行的传播活动,力求把相关知识传达给受众。因此,就健身气功而言,传播学理论对其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传播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首先,人际传播具有渠道多、方法灵活、双向性强等特点,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健身气功的教学和习练过程中,教练员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传神的动作展示,使习练者通过视觉、听觉等方式来进行信息的接收,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健身气功。其次,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它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对健身气功进行大规模的传播活动。具体而言,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健身气功的推广离不开大众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需要有效利用大众传播,扩大健身气功的宣传规模。比如,制造新闻事件,提高公众关注度;开发相应健身气功影视作品,加强健身气功宣传。

3 目前健身气功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宣传力度不够

健身气功作为一种需要信息传播进行推广的体育健身项目,而受众接触健身气功主要是通过政府机构和相关协会等组织进行的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学、大众、小众传播等途径途径接触并习练健身气功。这种推广途径狭窄,对健身气功的传播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从目前来看,尽管健身气功的练习者每年都在增加,但仍远远没有实现健身气功期望的参与数量。通过走访,多数体育社会指导员认为,目前健身气功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群众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还相当欠缺。由此,很多人并不深入地了解健身气功,甚至许多人根本还不不知道有健身气功这种体育项目的存在,这就要求加大宣传力度。

3.2 受众群体年龄结构失衡

健身气功习练人群数量的增加,主要是以中老年受众为主,而中青年受众为数很少。据调查,健身气功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年龄层过高的中老年。因此必须打破健身气功是中老年人专属的传统观念,扩大受众范围,这才是健身气功得以长期发展下去和壮大的基础和保证。

3.3 健身气功推广过程中缺乏层次结构

尽管,目前国家体育总局通过设立站点的方式,对健身气功进行了宣传,由此站点宣传的方式逐渐成为了健身气功推广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健身气功习练人数迅速增加,这种较为单一的推广组织形式无法满足多层次健身气功受众的需求。因此,应在巩固站点传播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多元化的推广组织结构,推广与健身气功俱乐部、健身气功会所等组织结构相结合、相配合的多种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以适应众多受众对于健身气功不同的需求。

3.4 健身气功相关产品开发不足

产品开发作为提高健身气功的传播力、扩大影响范围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健身气功的相关产品开发十分落后,相关产品数量少,没有形成消费规模,致使其所产生的自身经济效益相对较低。这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的产品开发相比,远远落后。因此应根据练功群众的不同需要来指导其正确消费,以拉动健身气功快速发展。

3.5 目前健身气功社会专业指导人员匮乏

健身气功作为一种健身项目,尽管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健身气功专业指导人员随之成为影响锻炼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随着健身气功推广速度的加快,健身气功社会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正成为现实的问题。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21846名,这种状况造成很多习练者很难找到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指导,从而对健身气功的有效推广不利。

除此之外,目前健身气功法创新较少。由于健身气功尚在初步普及中,直到2009年才有5套功法。功法种类的数量较少,使练功者缺乏新鲜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因此,现有少数量的功法无法满足受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尤其与中青年消费群体的健身需还求相差甚远。

4 加快健身气功推广的主要策略

4.1 加强宣传力度,刺激需求

宣传工作是健身气功推广策略中的重中手段。只有良好的宣传,才能令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健身气功应摸索出自己的宣传模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体加强健身气功宣传,从而扩大受众范围。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形式,通过博客、论坛等平台,扩大健身气功的声誉。

4.2 拓宽青少年群体

目前健身气功参与群体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很少吸纳青少年群体。因此健身气功的推广应加强针对中青年练功群体的功法动作编创中,以适应青少年的健身。同时开发出针对特殊群体的健身气功,可以有效的扩大传播范围和受众群体。具体而言,可以增加功效典型的健身气功类型,开发出具有特殊功效的健身气功动作,以便于练习。

4.3 加强健身气功在大学推广

大学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大学开设健身气功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可以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健身气功依托大学得以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同时,把健身气功引进各大学有体育专业的课程中区,培养健身气功后备人才建设,为健身气功在社会推广提供支持。

4.4 开发健身气功相关产品

产品开发是体育项目提高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手段,健身气功的产品开发可从健身气功服饰、健身气功书籍及健身气功其他辅助用品等领域入手,开发既可以满足健身气功习练者需求的产品,也可以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品。

4.5 加强健身气功文化的传播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借助健身气功文化传播,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着重研究健身气功健身、养生的文化内涵,找到健身气功新的立足点,多视角探寻健身气功文化内涵,逐步构建完整的健身气功体系。

[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虞定海.新编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

[3]姚琼,左家伟,牛爱军.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6).

[4]王林.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G8

A

2095-2813(2013)11(b)-0148-02

猜你喜欢
习练气功体育项目
老年人习练太极拳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习练六字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