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分析——以温州城市大学为例

2013-08-15 00:54陈上党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32期
关键词:温州体育锻炼课外

陈上党

(温州城市大学体育部 浙江温州 325000)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分析
——以温州城市大学为例

陈上党

(温州城市大学体育部 浙江温州 325000)

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对温州城市大学2008~2012年5年间全日制专科大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多项指标的测试、比较和调查中明显呈现。大学生体质下滑对高等教育全面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负面的影响,本文为了尽量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提出了几条有效措施。

大学生 体质 现状 分析

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兴旺发达的重要问题,可是从目前的在校大学生的体质测验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杭嘉瞿生源的健康水平在2012年11月27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体质检测结果中排进了前三名,而温州生源体质却排在末位,显而易见温州大学的生源整体体质未达到大学生健康标准。任何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同样的道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也不是某一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互相联系、彼此牵制的多种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为了及时改善目前大学生体质不佳的状态并且有效抑制体质下降的趋势,在此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质的方法。

1 大学生体质现状

1.1 大学生体育课内锻炼现状

从目前大学课程开展情况来看,大学教育还是过多地关注了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个性培养。虽然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大学教育中有所涉及,但是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很难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得到根本的改善,那么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安排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重视。一份针对大学生体育课时的调查表明,每周学生最多只有一节体育课,那么在168h里,大学生只有1.5h在锻炼身体,这种现象明显表示大学生缺乏体育课内的健康锻炼。

1.2 大学生体育课外锻炼现状

处在改革期的大学体育课程,只是简单增加了体育课上的运动项目,并没有在时间和教学条件上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除此之外,大学体育教育知识只是涉及体育课内的教学内容,并没有为开展大学生课外锻炼提供相应的条件。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来看,男生在参与态度上明显好于女生,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大部分女生缺乏锻炼的后果,从整体上影响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过,这种负面影响的责任也不能完全推卸到女生的头上,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特色的话很难引起女生的关注,难以激发她们参与的兴趣,最终就导致了女生不喜欢锻炼身体的现状。

2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剖析

从相关的调查报告数据研究得知,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单项指标呈增长趋势,而其他指标大多呈现下滑趋势,譬如肺功能、速度、力量、耐力、弹跳力等。各项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结果你都表明,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同时存在地域问题、环境问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时没有注意摄入能量与消耗能力的合理配置,运动量的减少也是其中突出的表现,种种因为物质水平提高带来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滑坡”现象都是导致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2.1 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社会性因素

《体育合格标准》以及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都表现出了社会一直以来对大学生体制的高度关注,除此之外,国家教育还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趋势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虽然社会的关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目前大学生体能持续下降的现象,社会也应该自觉承担不容推卸的责任。譬如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已经颁布十几年,可是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一直在持续下降。另外日益激烈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无疑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这种持续的紧张感势必会导致大学生体质的下降。

2.2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家庭因素

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每一个人都得到家人小心翼翼的呵护,加上家长传统的教育理念,他们很少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父母传统的教育理念里重视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缺乏正确的体质健康观念,导致家长只重视营养摄入,忽略锻炼;重视文化素质,忽视心理素质的现状。

2.3 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学校体育教育性因素

大学教育目前还未彻底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从目前的大学课程安排来看,学校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对体育教育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对体育课程的编排完全不能满足大学生身体健康锻炼的要求,不能适应大学生体质发展的趋势。同时,大学教育对体育健身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忽略健康体魄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淡薄的体育锻炼意识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学校因素。

3 提高大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

3.1 多层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营造体育锻炼氛围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良好载体,是大学生提高体质的重要方法,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为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外部氛围。如果大学教育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体育场地和器械,并且有效地借助于外界的体育资源,将会对多层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大有裨益。

3.2 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我校应充分保证体育经费的持续投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建设,为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供了充足的运动场馆和体育器材。

3.3 积极改进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体育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我院积极倡导教师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师送出去培训,开阔视野,不能闭门造车。支持教师学习引进时下时尚流行的体育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我们将快乐体育教学方法融会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种“爱好体育,喜欢运动”的健康锻炼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学习体验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4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高等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他们的未来发展一定程度决定了祖国发展的趋势。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明天,高等教育必须把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这一发展趋势的预测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从大学生目前的体质检测数据来看,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若干年后这些数字将很可能变为一场灾难,触目惊心地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国家大力开展高校体育工作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让更多大学生明白体育不只意味着湿透运动服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1]朱海莲.大学生体质下降趋势特征、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1):132-134.

[2]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83-89.

[3]于海涛.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4):66-69.

[4]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5]卢志勇,袁小武.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原因的初探[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8(2):134-136.

G8

A

2095-2813(2013)11(b)-0020-02

猜你喜欢
温州体育锻炼课外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手工艺·温州发绣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