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尖兵”—网络反腐

2013-08-15 00:48王国锋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尖兵网民腐败

王国锋

(临泉县县委党校 安徽临泉 236400)

陕西“表哥”杨达才、广州“房叔”蔡彬、重庆“不雅视频”雷政富刚落马,“山东单增德离婚保证书”、陕西“房姐”龚爱爱、25岁韩寒“以高票当选为鸡黍镇女镇长”等又曝光, 2012年以来,网络反腐频频发威。小鼠标拉下腐败大官员,低成本催生反腐高效率,网络反腐以其独特的现实魅力展现在反腐舞台,经网络曝光、由网民参与的网络反腐热潮正改变着中国的反腐格局。当下,网络反腐可谓如火如荼。一时间,“网络反腐”成为一个热议的课题,下面我就网络反腐的概念、特性、作用略谈一二。

一、网络反腐

“网络反腐”的定义,如果仅从这四个字的字面上看,容易引起歧义,会让人们以为通过网络本身就能完成反腐败的全过程。其实更为准确的应该是普通民众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参与揭露腐败信息,形成强大的舆论“信息场”,然后纪检机关介入,查处腐败。

网络反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就在于它在本质意义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内容,即网络、民意、执政能力。网络以其独有的特征,一方面吸纳了民意表达,有效整合了民众的智慧和意见,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社会民主环境,从而对执政、施政行为产生了无所不在的监督和约束。另一方面,网络也为执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崭新的对话方式,可以更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众心理和社会舆论氛围,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与时俱进的提高执政、施政能力,从而在内部减少并消除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网络反腐”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 借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携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作为互联网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义。

二、网络反腐的特性及作用

(一)网络反腐的特性(优势)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形式,有着传统反腐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1、公开性和无忧性

公开性主要指在反腐过程中,网民可以自由在网上公开发布信息、发表评论,引起公众的关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不仅震慑着腐败分子,且促进了反腐工作的快速进展;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公布反腐工作进程,将涉及机密外的一切信息迅速公布于众,引导舆论动向,同时主动将政务透明化,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也让腐败分子无机可乘。

无忧性是针对举报者而言的。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网民可以拥有自己的网名,身份可以隐藏,真人不必现身在大众眼里。这也使得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论变得更加自由,打消了顾虑,不必担忧会被腐败分子知晓身份而遭到报复,更有勇气参与反腐。

2、经济性和高效性

小鼠标拉下腐败大官员,低成本催生反腐高效率。从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反腐可谓低投入高产出,投资少见效快。

网络反腐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举报者不必在现实中耗费精力和财力,只要在任意时间在某公众论坛上发表信息,网络自身就可以将该意见在网上高度聚焦,进而引起纪检部门的关注,从而达到网络举报的目的,它省却了信访所需的财力、物力、时间等成本,这是其经济性的体现。

网络反腐大大减少了传统信访繁冗复杂的程序,省却了上传下达的过程及各部门可能存在的推诿现象,降低了中间过程人为因素干扰,为反腐工作赢得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快速性、便捷性

人们在传统媒体上发表言论往往要经过层层筛选和过滤,发表反腐意见更需要经过严格审查把关,有的还要等待适当的时机,因而传播的时效性大打折扣。而网络反腐则“瞬发而即至、始悉而周知”,世界上任何角落一旦捕捉到腐败信息,在网上一经发布,所有网民可以立即获悉,转帖、跟帖几乎可以同时进行,相关部门可及时介入查处,网络反腐之神速,用“秒杀”一词形容可谓名副其实。

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在网络上直接发布捕捉到的腐败信息,和信访等传统反腐方式相比较,很便捷,不用考虑接受信息的部门是否上班,不用考虑乘车路线等。

4、互动性、全民性

传统反腐一般是单向的,而网络反腐则是交流互动的。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各种网络平台,公开政府的反腐工作状况,听取公众的意见;同时,在这个平台里,公众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有关言论,与政府相互沟通,实现官民的互动交流,大大推动了反腐工作的进展。

网络反腐一改传统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为全民参与的方式。一方面,网络反腐大军,不分性别、年龄、学历、信仰和民族;另一方面,一人发帖,其他网民相互跟进,一呼而百应,让腐败陷入网民的汪洋大海之中,无藏身之地;再者,发帖、跟帖网民和查处腐败官员的执法者之间没有越级报信之说,大家平等协同作战,结成无腐不摧的全民性反腐同盟。

(二)网络反腐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传统反腐不具备的积极作用

1、网络反腐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

网络反腐的无忧性,降低了举报人的风险,使得网民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无后顾之忧,在网上的言论更加自由,揭露腐败更加果敢,夯实了反腐倡廉积极性的根基。网络反腐的经济性和便捷性,使得网络反腐大军规模空前,群情激昂。传统反腐,成本高、操作烦,普通百姓的观点难得一见。而网络是一个开放、互动、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大胆地借助网络发表言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人们在网上发表意见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普通群众因此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和监督权。

在网络反腐的过程中,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政府更是将它建设成平台,建立电子政务,方便群众。从而增强了参与反腐的群众作为主人翁的优越感,提振了他们反腐倡廉的积极性。

2、网络反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最好方法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

网络反腐的公开性和全民性,使得权力部门时刻受到监督,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一方面,反腐部门本身受到监督,不论被查处的对象官有多大、位有多高和自己有怎样的亲近,都必须对腐败分子依法及时查处,否则自己也将成为反腐的对象。另一方面,官员受到监督。“表哥”杨达才,就是被网络监督,后被查处的一个例子。从网络举报,到对腐败行为进行曝光、跟帖、发表评论,再到对腐败事件的查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都公开在阳光下,对问题官员起到了震慑作用,他们对自己的腐败行为肯定有所收敛;对无问题的官员也是一次警示,一次防疫,真正做到了警钟长鸣,不敢腐败;尤其是微博给当下的官场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傲慢与跋扈都可以点燃民意,促使网民寻找巨额财产和男女关系方面的线索,让其暴露在阳光下,使官员变得更低调,更主动去倾听民意;此外,网络反腐对公民自身也是一种反腐教育。

3、网络反腐“秒杀”腐败官员

网络反腐的快速性,可谓“秒杀”,有人形容网络反腐是输送违纪案件线索的直通车。重庆市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不雅视频网上曝光后,63小时被免职并立案调查;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因一纸承诺书,在12小时后被迅速立案调查。腐败官员被“秒杀”,一方面是因为网络反腐中举报线索的快速性;另一方面,网络反腐具有公共性、全民性声势浩大,倒逼反腐部门快速处理;同时网络反腐的参与主体的全民性和官民的互动性也成了反腐“秒杀”的有效推手。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如果反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十八大之后,借力中央惩治打击腐败的决心,中国“网络反腐”多处开花,20多天之内,继“表叔”、“房叔”、“雷人”等一批违纪腐败官员因网络举报落马后,又有十多名官员被查,其中超过半数与网络举报有关,由此引发一波又一波网络围观热潮,网络反腐日益被人们关注。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它已经成为制度反腐的一种必要补充,它是反腐大军里的一只“尖兵”。

[1]郝一峰.《浅析网络反腐》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年10月10日

[2]刘志华《网络监督如何更有力?》人民网2009年10月13日

[3]赵勇、赵俊燕.《网络反腐的特点、利弊及完善对策分析 》[J].前沿观察,2009(7)

[4]冯治.《网络反腐:问题与对策》[J]. 唯实,2011(8)

[5]黄婷婷.《浅谈我国网络舆论监督》[D]http://wenku.baidu.com/view/c63649b8960590c69ec37624.html

[6]肖文超.《近年来中国学者对网络反腐问题的研究述要》[N]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 年02期

[7]林思哲、汤纯、廖培宇、林凯锋《“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Z]http://www3.gdufs.edu.cn/slegals/student/UploadFil es_7130/200912/2009120522074171.doc

[8]坚德慧、牛晓霞、梁达平.《网络反腐的法律思考》[N]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尖兵网民腐败
陆航尖兵,GO!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空降尖兵”BMD-3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越过尖兵看尖兵
深蓝尖兵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